![]() ![]() ![]() |
|
|
|
2010/09/25 16:43:07瀏覽1944|回應0|推薦12 | |
早在幾年前就聽聞過羅馬公路的大名,今年二月我騎機車橫斷北橫時,騎車經過羅浮也看到羅馬公路的起點,那時就在想,改天要來走走看,不料,一拖到九月。 到了秋天,是該去走走了。 羅馬公路正式名稱是118縣道,桃園端就叫做桃118縣道,新竹端應該是竹118縣道(吧?),從台七線一路上來,要先經過角板山商圈,繼續往羅浮方向前進,過了羅浮橋之後,就會看到公路入口。 我上午九點半從龍潭出發,沿著石門水庫大壩旁的懷德路接往台七線,然後一路往山裡去。這是我二月橫斷北橫時走的路線,也是至今幾次去復興鄉走的路線。 我這個人就是有個怪癖,一旦習慣了什麼,以後每次要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延續之前的模式去做。如旅行,自己一人出去旅行習慣帶的東西就是那些,不會因為去到不同地方而有不同,路線也是這樣,習慣走環湖公路接台七線去復興鄉,就每次都這樣子走。 龜毛! 在我原先的規劃中,走完羅馬公路大概只要一小時,結果我卻忘了一個重點,那就是抵達羅馬公路入口的時間;呆子如我忘了估計從住處騎到羅馬公路入口所需的時間,走在環湖公路上時才想到這個問題,看看時間,太陽漸大,我可不希望日正當中騎車在山區繞來繞去。 稍稍加快速度,來到角板山前的萊爾富路口約莫是十點二十分,油箱所剩無幾,於是繞進去加了油,繼續往羅浮方向前進。 對於喜歡山林和拍照的人來說,復興鄉真是一處好地方,過了角板山,風景開始跟前面十公里的台七線有所不同,最特別的,就是北橫羅浮段的兩大景點:復興橋與羅浮橋。 羅浮橋是現今車輛可以行走的柏油路橋面,復興橋則是老舊吊橋重新整修之後,專供行人通行的小橋面。復興山區河谷間跨越著如此兩座大橋小橋,就像擁著大喬小喬的東吳,千萬人吾往矣。 U:大喬小喬是嗎?你再往前一步試看看。(甩鞭) 不若二月間走北橫時的悠閒,這次我只想快快體驗羅馬公路究竟風景如何,然後趕緊回家休息,所以供行人穿越的復興橋我沒停留,直接來到羅浮橋上停住,準備拍張復興橋的模樣就走;之所以趕路,是因為太陽逐漸升到頭頂,滴滴答答接近正午時分,即使是秋天,太陽曬久了還是會中暑,何況,我一丁點防曬都沒做,甚至穿著短袖短褲涼鞋便出來了。 出發前,老媽還問我,你就這樣去山裡哦?不會又出現山難事件吧?(汗) 停在羅浮橋上,忽然,我以為地震了,才要慌張立刻想到是在橋上,這種跨越河谷的大橋一定會因為車輛行走而有搖晃,更況北橫砂石車多,呼嘯來去的,不地震都奇怪。 拍拍照片,我繼續往前,一分鐘後來到今日出遊的目的地:羅馬公路入口。 不巧的是,羅馬公路入口正在進行造景工程,我瞧了一會兒才在工程柵欄後發現寫有「羅馬公路」四個字的路牌,那些工人看我停在路邊東拍西拍,顯然覺得這傢伙太無聊,這邊又沒啥特別的,還拍得那麼起勁? 看看時間,十點四十分,羅馬公路才正式開始! 請參見:「2010復興關西.羅馬公路」相簿!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