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流社會即景(感謝電小二推薦)
2011/06/12 00:14:18瀏覽5728|回應40|推薦361

上流社會即景

 

有一些格友大概從對我的某些印象里似乎以為我應該常有機會接觸所謂的“上流社會”,如果去查英文字典,上流社會可以有幾種翻譯;top hat,upper-class,high-society,beau-monde等等,基本上,我認為在其中的gentry(上流人士),會傾向用upper-class為代表(gentry們英文或許不一定都好,但絕對得認識class這個字,哈),事實上,在已經國際化了的上海城市,我以他們心目中臺灣作家的身份確實也成了時不時受邀的對象,然而,在如此的social party中,我發現了很多奇異的Insect behavior -“昆蟲行為”。

在此不是故意要以話題女王自詡的上流美來應順貶低“上流社 會”,或對這樣的字眼產生反射般的不以為然,也不是特別拿是否有相對的“下流社會”做對照。而是我自己的一種娛樂性質的觀察。

請勿要緊聽我解釋什麼是“昆蟲行為”,如果去google,大家或許會更“霧煞煞”,因為有天才般的人還可以把“昆蟲行為”聯結到股票市場的動向,或許用比較為人知曉的“party animal”――派對動物一詞來刺激你的大腦,那個“image”就可能立即跳出個大致輪廓吧。

在上海(其他地方先不聊)的上流社會舉辦的social party中,首先需要有一定數目牢固基本盤的party animal撐場,在我感覺上,他們似乎生來就是為party服務的,類似某些有著粉絲情結的死忠派,這些人當然也得具備相當的條件,一是有錢(通常富二代的占居多),二是有“class”(通常實踐時尚的帶動),三是有人脈(通常能及時湊足人數),四是有原則(通常留守到彈盡援絕)。

而他們最大的共通性即是,鈔票;多半不用靠自己賺。閑情逸致,成箱成打。以及絕對得讓Party's never over.;或說Party life never ends.(誓死保衛四行倉庫)

我混在其中,是個“瞬間人物”,我的好友黑月曾經對瞬間人物有生動的描述,但我的“瞬間”卻是很掃興的那種“時間一到即走人”的意思。沒別的原因,只是精力有限加容易審美疲勞。光是party里每次的爭奇斗艷,嘉年華會般的盛況,加上人人都要跟你哈拉哈拉(我似乎是其中唯一的臺灣作家),而哈拉的口味都會由淡轉膻,無可避免由輔導級數轉到限制級數(這不稀奇,那時我在上weekly 的小資報紙有個專欄,名字 是“性,情,中人”,他們望文,生“自己”的意)。我真的也懶得教他們可否盡量組字而不要拆字啦。

不過小樂趣還是有的,一次party animal們問我:“臺灣的時尚界最崇尚那一種名牌?”(我想我應該知道他們期待的答案),而我逆向操作:“我們最不喜歡LV了,難道你們不清楚,LV其實被歐洲人視為“國民皮包”,已經是太平民化和太落伍了!”此話一出,立即一片哀鴻遍野。凡揣著LV包包的party animal們無不頓足懊惱,面面相覷且表情凝滯。(真的很奇怪為何他們會以臺灣人的標準為主??)

“那你們現在最流行的是那種包包?”

“就是我手中的這款環保包――”打鐵趁熱接續:“拿環保包,每天做環保,才是超眩,酷斃了的事啊!”

于是臺幣299的環保包,在他們手里傳遞著,討論著,那種千般萬般細究的精神,真有如決定人生中之最重大要事。佩服也。

還有,每次的派對中,一定得邀請“重量級的主角”,就我見到過的;還都是些顯赫名人沒錯。一次來了位具國際知名度跟張大千幾乎齊名的大畫家,如果你欣賞過他的畫,定會認為他應是仙風道骨那般,然而此人每次出現,身邊必有一左一右兩大“護法”――兩個身高都在170以上的;美得很一致工整的車模。不久就可發現他躺在包廂里面吃著“殘廢餐”――啥叫殘廢餐?呵呵,您自己發揮想像吧。

基本上沒有政客,但有所謂的高層人士,也有商界老板,但他們比較傾向“露個臉”,聊聊時事,金融等,出席是為了一種“地位”,以及“品牌”的認證,他們比較小心,盡量保持清醒,如果真瞇上了那位對象,最多遞上名片。他們跟每天生活重心就在upper-class中的party animal不太一樣,甚至還存有輕微敵我的潛在意識。

而這些upper-class中多數的party animal的關系很是奇特,互相可以是男女朋友,卻能與“愛情”無涉;或說與一般人認知的愛情無涉,肉體交流后心靈還是維持一貫朋友,很多時候是一種本能互惠行為(昆蟲世界里的生態顯影?),天亮后不必說分手,“分手”是非常庸俗的用語,“分工”才是從中提煉出的超然用語。昆蟲的多采和美麗自行辨識,他們的浪漫;就是沒有浪漫卻能夠單純聊著浪漫的自行辨識。

不知道是不是作家總會挑起某種“想跟你說真心話”的情緒,或以為作家的思維包羅萬象,見多世面而處變不驚,是個安全的收納柜子,我經常無意間被迫得知一些“內幕”。其實我的感覺是,那些內幕根本不會是永久的秘密,但到了你這里,故事有了經過作家頭腦二手轉化后的戲劇性,好像也有了立體的多維空間。

一次我正準備謝幕回家,一位先生是某國大使的太太硬是要送我。

在回程的路上,她興奮地開口:“我知道你是作家,我想告訴你一個我的秘密,是個天大的秘密―――”

“我可以不用知道嗎?”

“不,你一定會有興趣的,因為太精彩了,我認為以后你可以替我寫一本書――”

搞了半天,原來是個跟“色,戒”很雷同的故事,她還秀出她無名指上的一顆“鴿子蛋”。

我最后的結論是;除了她那顆鴿子蛋大概是真的外,其他大部分內容應是她自己杜撰的。且由于碰到的是作家,她的想像力無形中增加了馳騁的力道。

是啊,要怪就得怪upper-class的世界實在太boring 了點吧,我終于明白了我的小小的副作用。嘿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rrytzyyin&aid=5313723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調和一下~
2011/06/19 17:12

這篇文章本來只定位在文學範疇,所以看得出來,作者所想表達的企圖只是直覺而非直觀,一但轉入實觀,範疇就廣了,而且事實上所謂「上流社會」是很難做一明顯界定的。

如果以金錢、權利為基礎是一種界定。如果以知識和工作內容又會是另一種界定。有機會可以時常淌漾湖光山水間,而不必揮汗於五斗米間,何嘗不是另一種「上流社會」?無論哪一種界定都可由人觀感自擇。"小燕子"把蒙臉防曬的農家喻為「上流社會」,工作雖然辛苦,但賺得清白,當然是可以入流的「上流社會」。

"時空_hopper"所言是現實生活中的直觀,屬於寫實的一面,我淺知所見也是這樣,似不必為此爭論。即使以高收入群的生活面現象分別,也是各為不同。那些忙到接一通朋友電話,都須要提前許多天預約的人,你如果問他屬於甚麼社會?說不定他會告訴你,他累得就像條狗!你說該屬哪一科?這也是我確實聽到過一位朋友說的,並不是貶抑之詞。行行都有難處,有如隔山,別人的辛苦面,非在其中,很難體會到。

文章有人叁與討論是好事,討論和鬧場是極為不同的,這個調和說法請參考。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20 09:33 回覆:

謝謝長官,有趣的是,在上海,還真的有人的職位是“調解人”,哈。

確實上流社會的“界定”太難了,hopper先生寫實的角度和觀點都沒錯,也

具說服力,不過,本文最希望傳達的不是對“上流社會”側用語的太多關注

,變成反客為主,本文主要用意(現在是延伸的用意了)也是在上海;近年

來的“次文化”的被植入現象,由于它過去到現在始終不脫殖民地性質的混

雜,城市本身其實是沒有自己的文化的,除了“小資情調”的一點味兒,但

隨著大量外國人的移進,發現“小資”居然意外地有賣點,因而也具容易形

塑的條件,幕后的操盤手其實已經成功地將它樣板化為“東方的巴黎”,所

以基本上,上流社會的party,皆是一些商業活動,比如帶進歐洲最權威的時

尚,比如販賣和推銷國外煙酒等等,有太多周邊的利益了。這是我原文沒交

代的,據我所知,這些讓人錯覺是屬于上流人士舉辦的party每年的商業利潤

是幾十個億,然而他們也利用或說需要養著一批派對動物,不然party 會不夠

熱和。而上海的富二代趨年輕化,趨逸樂化,再深入點說,根本沒有真正的

“國家意識”,他們認識的"home"就是一群同好,這點,是較其他大都市略

不一樣,也是我的觀察,如果追根究底,還是中國人的“一胎化”制度下;

對于子女的過于溺愛跟呵護造成的-有錢人對小孩的態度比對自己父母還

“孝順”。

當然,或許我的論調也未必正確,但如你說,我的直覺就是如此。所以我的

重心也集中在他們身上,而“上流社會”只是個被內化成功的“階層”觀念,

讓他們自覺得優越而無所知。實無需為這幾個字爭論太多倒是。

謝謝hopper和長官的參與,你們寫得都很棒,都給人眼睛一亮之感。異色在此

再次多謝,腰酸拉,哈哈。

have a nice day !!


時空_Hopper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misunderstanding
2011/06/19 13:39
你把我嚇了一跳。

我是支持與回應你的看法的,怎麼會被解讀成這個樣子?

我指的是普羅大眾多半容易被媒體與戲劇所傳達的不完整訊息而建立了模糊或誤解的現象。你是文章的作者,也曾親身見識,不是我指的隔了一層的普羅大眾。

我指的媒體是新聞媒體,那些會用SNG去浮面報導晚宴新聞的人,近年的台灣新聞水平如何,相信你也知道。而你是有成就的作家,也是我很欣賞的文學原創者,你不是我說的媒體。

我既然表示對所謂”上流社會”的不以為然,我怎會在其後又說生意來往的對象是那個圈子或是階層的人呢?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相較起來更有資格被稱作上流社會的人,其自己多半反而不這麼看,所以會自稱上流的人其事實以附屬人物居多…等等. 我列出的名單例子就是為了強調反證與反諷。

我不僅無意批評你,更應該說我還滿喜歡你這一篇的。你的回應讓我很詫異。如果你認為我表達不清或是錯誤,把我的回應刪了也好,炎炎夏日,我可不想把你有如清涼白葡萄酒的文章煮成了麻辣鍋。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9 15:27 回覆:

哇,你也把我嚇了一跳,因為我一回應完,您就出現了,呵呵。你的

速度,效率和反應之快的,讓我這種慢郎中自嘆不如。我直覺你的頭

腦真的很靈光。

你所陳述的,非常詳盡,某種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國際觀。至于媒

體這塊,倒有些良莠不齊,美國也有些電視節目(亦算媒體吧),

如一些talk show 我是常看的,他們的犀利,如果仔細咀嚼,不算浮面,

還堪玩味,當然,媚俗的利益考量也無可免。但如果能抓住重點和持續

追蹤,也確實能達到揭發一些所謂的“上流社會”人士丑聞的效果,

不是嗎?

我們需要多元多面的“浮世繪”的呈現,所以,你這篇那需要刪啊。呵。

放在這里,我覺得很好,“鴛鴦鍋”您吃過沒?哈。

多謝再度來訪。


時空_Hopper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圈子與活動
2011/06/19 03:05
有一些差異我必須指出來。

所謂”上流社會”其實是對有權、錢或是有勢階級的的一種模糊的認知,這些不太確實的表象多是經由媒體或是戲劇的呈現方式在普羅大眾的心中所樹立的。而上流社會與上流社會的活動也不完全一樣,圈子中真正掌權或是忙於事業的人是很少有空參加公開活動的,而你此處所描述的高調曝光活動其實多半只是”上流社會”中的附屬人物或是寄生人物的互動場合,例如富二代或是奢侈品牌的工作人員等,這些人多半只是家族中有錢,自身的年紀、經驗與能力等都極有限,所以才會有你所描述的各種情況出現,美國的一種說法就是這些人多半都是”幸運精子俱樂部”的成員。

當然,文字有暗示性,說他們上流,那我們是哪一流? 所以我比較喜歡用"圈子"來形容。

另外,媒體的從業人員除非本身也是出身於上流階層,否則他們對真正上流階層的生活描述,不管是文字或是戲劇都不可能完全真實。我所處的高科技領域裡,不管是矽谷還是海峽兩岸,許多公司的老闆及高管根本就是忙到沒時間睡覺,連打一場高爾夫球都是奢侈,遑論消耗整晚在party當中 !? 我自己因工作、生意關係而來往的一些人,例如矽谷的大型創投公司老闆或是處理智財權的大律師,各地知名科技企業或是銀行的管理層,日韓大商社的董事,台灣的國會議員,家住中南海內的太子幫實權人物,聯合國的高官,南美洲國家的貴族部長將軍等等,以身分地位以及影響力來看,列入所謂的”上流社會”絕對是綽綽有餘的。但是我所知道的這些人幾乎都極少甚至不曾參加那些晚宴等活動,其中一些人還曾問過我,上流社會是個甚麼東西呀?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9 11:34 回覆:

用“上流社會”不過就是種諷刺,何以特別指出是“在上海”,因為它有特殊

性,地域性,教育性的差異。不然我為何特別要點出(別的地方不聊)

在上海,“錢多半不是由自己賺來的富二代”突然多了很多,他們自以為自己

的圈子是屬于“上流社會”的。一開始我就諷刺“他們中最需要認識的英文字

是 class”,所以他們也盡量試圖把自己的活動弄得很有upper- class的規模。

不然也不會一定要請些知名人物,高層人士,商界大佬等等來串場,當然

還不止,我最后還暗示其中也有大使人員。但我也不是說,他們很多都只

露個臉而已?確實也無太多時間。

我覺得您指出的差異,跟我知道跟觀察的差異不一樣。說了半天,您或許

也只是希望大家認同您的圈子里面的人物才有資格躋身上流社會,只是不

屑對不?那你過于正經了。會不知道( 媒體)作家何須自己一定要出身

上流階層才能正確描述(其實是諷刺)他們看到的荒謬景象??

又,此篇文章不是“報導文學”。

多謝來訪。


Willtru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讓我ㄧ窺"上流"
2011/06/18 16:08
我倒是沒親身經歷"上流"的聚會
好再有妳去參與
得以讓我ㄧ窺他們的昆蟲行為
也知道妳的副作用
居然就是讓她們不會太無趣...
這副作用就是作家與生俱來的敏銳與捕捉他們心底的悲哀呀...

繼續捕捉~~

天地無私 來此人間遊歷 順逆皆是生命養分
歡喜仰受天命 行住坐臥皆自在~~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9 12:17 回覆:

willtrue 應該了解我指的“上流社會”是諷刺性的吧,呵呵。

我覺得,這昆蟲行為,也是本文中的焦點,其他就是個即景,

也就是附帶一下而已。

我認識一個派對動物,二十年前他的生活就是如此了,后來我們

沒再聯絡,不料二十年後,我在上海又遇見他,他的生活一點也沒

變,感覺上,他好像永遠“行為領先思想”。昆蟲的多“采”的采,

在這是個雙關語,如此大家 是否比較有點意會了?哈。

其實“副作用”形容也是對自己的自我解嘲,副作用一般對正作用

進行一些抵消,但有些人居然會以副作用為主(比如有人吃感冒藥

,最大目的是喜歡那種渾身沒力,混沌如輕微嗑藥的感覺)。

我想,這或許真就是他她(們)覺得有趣的地方吧。胡亂說話亦似乎

可以不用太負責,反正茫了。

也因此故,我拿此開玩笑比喻自己的;作用。

至于心底的悲哀,這比較沉重。我們冷眼外,確實會產生一些不忍。

最好也是警惕。

多謝來訪。


小燕子的feeli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上流^^
2011/06/18 15:53

ㄚ~~哈  小燕子也喜歡與上流社會交際哦

明天我將南下跟一群上流社會人士歡聚

唯一,他們與另一 upper-class 略有差異

不同之處是  他們總是包著臉

說他們低調也行,反正也沒人會拍啦

每回前往,他們給我的禮物可多啦

青菜、蘿蔔、綠蔥、蒜頭、南瓜、番茄、還有滿滿笑容

那是一群七、八十歲的 ~ 真  上  流

 

呵呵~~明天肯定又豐收而回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9 17:46 回覆:

哈哈,小燕子也愛開自己玩笑,但我非常喜歡你的文字里的輕俏

用意。

包著臉做啥呢?是像中東女人嗎?那是怕狗仔咯?(joke)

得知是七,八十歲的“真上流”,簡直;太可愛了。

如果不是您的人緣好,怎么會如此受歡迎啊??(禮物都

好養顏跟養心啊),你真有在保養哦。

下次我也可以參加嗎?很想認識一下呢。

(基本上,我覺得,我最佩服的就是老而彌堅,老而豁達

,老而自在,也根本沒意識“老”是什麼的東東的入流人物啊)。

那先祝你大豐收囖。

多謝來訪。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記得火車站看板嗎?
2011/06/17 22:55
那上面甚麼樣的話都有,有次我也要在上面留言,可是我對所謂的格調很挑惕,看到一行留言「X妳!妳失約了!」我打算離那行字遠點,如果沒空間,我寧可捨棄留言。但我還是找到一塊小空間,在右下方,有句較小字的留言「親愛的!沒等到妳!我走了。」我在他旁邊寫下「我等了十個鐘頭,我必須回家了。」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8 10:56 回覆:

長官,謝謝你的語重心長。

我想我們人類心靈剩下多少被剝奪後的容納空間,即如您的傳神

的形容。

不過那樣的留言版,被洗刷掉後,新的還會照樣充斥。只是我相信

眼尖和耐性的人,和堅持挑剔的人,總還是會在觸目的不堪中覓

見也留下那塊小小的彼此導航圖。

多謝來訪。


小小公務員
恕我直言
2011/06/17 20:54

當今有多少年輕女孩,只為了一個名牌包包,可以輕易地做性交易?

看看我們現代的社會現象,皆是虛榮作祟那還懂什麼真正的品味?

有錢買名牌自是個人自由,但其中有太多是道德淪喪後的盲從行為。

不要以為我們都沒看見那些無所不在的賣身求榮者,如果是為了生活

還情有可原,但是嗎?問問那些援交妹吧?她們的錢都花到那去了!!

格主很多論述我是同意的。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8 08:59 回覆:

您好!可以體會到您的憤懣,真的。因為周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無法假裝沒看到,打開報紙,去看一下分類廣告一欄,或

到個聊天室,甚至,去一些特定的地方,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您

所指出的交易。

比較可怕的就是您問的:錢都花到那里去了??如果我們拼經濟

的結果,是成就了那些為堆積名牌而和魔鬼開心跳舞的一群同類,

我們整個社會成本的付出,必將嚴重失衡。

多謝來訪。


獅之影.唯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晚上好^^
2011/06/17 20:19
喜歡儉樸但也不討厭奢華,因喜好奢華繼而創造更優質的品牌,
名牌則帶有著尊榮.品味.品質.經濟能力.設計風格...等意味
人生短短數十載,生活嘛,就是讓一切變得更美好呀,量己之力而為吧!
不過,智者是打造品牌,而凡俗者只好追隨著聞風起舞...
有些人全身上下超級世界品牌加身,但總感覺氣質仍是低落;
有些人簡簡單單乾淨清爽的打扮,卻也感覺是一身質感,好帥好美,
成為男女目光的焦點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8 08:39 回覆:

你好,人生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話,我們不是都挺有感的?

你對名牌定義很符合社會觀感和認知,當然只要錢多,買個名牌享受一

下尊榮無可厚非,但如果硬要說;促進文化的先決條件是先促進經濟,

那以前我們那個窮困的年代,何以內在的富饒不輸物質塞爆的現代?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的來自,應是心靈的修為涵養以及關懷具足吧。

如你質疑,有人全身上下都是超級名牌加身,但氣質也能因此改換嗎??

或許名牌也可以是自己為自己打造的一幅生命旗幟,不必披掛貴重卻能

一樣鮮明,獨特,和風格化,不是嗎?

多謝來訪。


靜ㄚ宜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流行給個讚!!
2011/06/17 15:07

不但文章極棒,連回應文也精采到令我很想點進去回覆哩!!!


想當年,靜ㄚ宜也是一朵花。

不過現在就——是一朵比較大朵的花!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8 11:00 回覆:

謝謝你,如果你想回應,隨時歡迎。

多謝來訪。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廣意與狹意
2011/06/17 12:38
上流社會>用<鈔票>分類應屬狹義.
<上流社會> 所關注的事大都不 上流, 很可惜.

異色的環保包有醍醐灌頂的功能, 是極好的機會教育,
我喜歡!!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1-06-17 14:24 回覆:

謝謝天路妹妹,

其實說真話,我們那天沒在用鈔票?只要經濟許可,看上喜歡的東西,

當然可以“只要喜歡,有何不可?”

但你說的真好,“用鈔票分類的狹義”,道出有些人以“量化”價值

取向附會上流社會的集體交配意識。以為錢越多越是和“成功”可以聯

結的。所以對消費不起或不想如此消費的人口氣就如對一個“失敗者”

一樣。

我想,我的環保包只是超小的一個議題,自然引不起關注。但我相信,

一定有人每時每刻都在做這樣小小的事,也沒張揚,主要我剛剛好在

文章帶出一筆,我很真實說出自己當下的感覺--環保包是很好用啊,

是真的實用(當天我就發揮了),且又可以唬人,哈,何樂不為

天路妹妹一直就很有自己的想法,

且非常有愛心跟有著人道關懷。

也喜見你心情比較平復。

多謝來訪。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