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娜的火車
2010/11/12 11:35:20瀏覽3629|回應41|推薦410

安娜的火車

在社團中,一個心碎的媽媽跟我哭訴:“我一六歲的女兒跟我吵架後就離家出走了,已經失蹤多天……不,事實上,她是被一個男人拐跑了。她有發過簡訊給我,卻是告訴我,教我不要再找她,因為她很愛那個男人,是自願跟他在一起的……天啊,她才十六歲,懂得啥啊……”

那通簡訊之後,這個女孩就如同人間蒸發……

幾個月過去了,在家人還抱著期望的等待中,竟然淩空傳來一個可怕的噩耗;年輕的女孩和對方在一家旅館雙雙殉情,但男方被及時救回,女兒卻真走了……”

…………………………………………………………………………………………

殉情記中的男方,是個四十多歲的成年男子,自比喻走不出“失樂園”的迷宮。被救回後,他用了很多的佐證來顯示自己的“清白”,也就是說,他其實並沒有誘拐她,他們是真心相愛,女孩在同意跟他一起殉情前,還寫了封信給給家人,除了給家人的,也有一封寫給“世人”的公開的信,信中娓娓道盡她這一趟愛情的心路過程以及絕不後悔的追隨……

男人活過來後,看似也打消了再尋死的念頭。

“你……對她沒有虧欠感嗎?”

男人狠狠地噴了口煙,眼睛望向虛空中的某一點:“你以為活著的人受的罪會比較少一些嗎?或許我想繼續活下去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原來形體的死亡不能證明我對她的愛,我必須用在活著的感覺中去體會一切其實已經死亡的痛苦;來讓她理解……世間有二種不同意義的死亡,現在的我正是處在超越的精神死亡中……我願意為她真正再殉情一次……”

心碎的母親那裏聽得懂這男人荒誕的話?

所有的母親都相信,十六歲的女兒應該是天真無邪的,因為我們都有過如此的年齡;有過一種一致性的天真無邪,所以,如果女兒會走上愛情的絕路,最可能的情形,一是“對方教壞了她一些東西,讓她受教後無法再有理智的判斷”,二,根本就是“對方挾持了她,也逼迫了她去做一種假像的共生關係”,當然,母親們都比較傾向第二種情形,要是可以找到具體的實證,反撲的力量或可把這個該死的男人再送到有形的死牢裏去。

然而,比較不利的是;男人在當下確是也押上了自己的性命。他們被同時發現被同時送到醫院,二人一樣命在旦夕。照醫生的說法,他的存活算是奇跡。

這位辛苦的單親媽媽把茫然的目光投向我,我也握緊住她的手。

我們;可能都在思考著和質疑著同樣的一件事情…………但或者,真相亦正用種詭譎的眼神在暗處斜睨著我們?…………… 

"We want to know the truth…… but can we handle it?"……

Line from the movie:

"I want the truth."

"Truth? truth? you can not handle the truth"………………

 

…………………………………………………………………………………………

“安娜的火車”在最早時和“羅麗塔”一樣都是“禁片”,如果不是我的朋友從國外帶回來,我也沒機會看到這部片子。

在“安娜的火車”中,十六歲的安娜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常常跟管教嚴厲的母親吵架,最後她終於離家出走。在火車上,她邂逅了一名會耍魔術的迷人中年男人,男人對她說:“我會把妳失去的童年還給妳。”安娜覺得自己在對方身上找到了補償,決定跟著他一起去流浪。開始的日子是快活的,他們流連各個城市,男人在街頭上賣藝,安娜當他的助手。在開心地數完鈔票後,倆人即去享受生活,吃美食,住漂亮旅館。男人照單全收了安娜的青春肉體,以及她那一顆由無名崇拜而激越奉獻的心。安娜其實並不清楚男人的過去,不知道他也是個逃家份子,他何以逃家,是因為無意間失手誤殺了自己的妻子。

這總是可以帶給觀眾歡笑的的男人,卻有個非常糟糕的童年。他出生在一個偏遠貧窮的農家,在漫漫無聊的日子裏面,父母親唯一的娛樂就是關起房門來生小孩,一連生了八個女孩,他排第九,是好不容易得到的香火延續。然他出生前,其實父親已經偷偷聽了醫生的話而做了結紮,也因此在他身上成就了一個仇恨的追蹤過程。原來,母親確實有跟一個問路的陌生男人發生過關係。

背負了私生子的罪名,他嚴重地自我嫌棄……

男人和安娜正式地相愛後,總是會在做愛完要求安娜一再地保證自己不會離開他。他最喜歡問她:“妳有多愛我?”

安娜如果無法具體地回答問題,或回答得不如男人的預期,他就會陷入一種讓安娜很是不安甚至愧疚的低潮情緒久久不肯出來。

十六歲的安娜對愛的認知似乎是由性出發,某個程度上,她的性啟蒙始於這個有經驗的滄桑男人,我想影片之所以在當時會被禁,也是因為片中有不少性愛的場景。(這應該是普遍的父母親們最不喜歡面對的;最想裝作不可能有這回事的。)

也許是安娜在偷吃了禁果的同時,沒有太多道德的騷擾,這種每次都難以掩飾的快樂十分刺激著內心其實不快樂亦不滿足的男人。

“妳有多愛我?我極需知道……”

“如果妳真的愛我,可以做到那種程度?……”

“妳好像是很愛我,但能……愛到為我去死嗎?……”

顯然,男人一心想破壞安娜的光明世界。她的純情投入不是拿來救贖的,卻是陪葬的一種裝飾。裝飾成“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美麗悲壯。他也真的用一種特別的文藝腔,對安娜描述了這個世紀故事。安娜完全跟他預料中那樣感動到淚流不止。

…………………………………………………………………………………………

表面上看,似乎男人和安娜在性愛中敞開彼此,但進入的是一種過渡狀態,一種類似橋樑之上的空間,只是在經歷;有機會抵達,或是連接,還允許折返,這種狀態因為容納了多種可能想像就一時間顯示出令人迷醉的氣息,但是過渡本身不能被無限地延伸,因為對於停留的排斥,過渡和穩定無法相容,猶如另一方面,任何高峰體驗也都是轉瞬即逝……

最後男人拿了一把槍給安娜,要安娜先自殘。然後他會“如羅密歐那樣忠實地追隨她去”……

…………………………………………………………………………………………

安娜到底做了男人希望她做的事沒有?……亦即,她有無拿槍先殺了自己?……

電影擺了一道,但很讓我們快慰,因為安娜在最後一刻,在淚眼婆娑中;用發著抖的手,把原本對準自己的槍轉向了男人。

而她,選擇了存活下來……

…………………………………………………………………………………………

或者,關鍵就在安娜曾經跟自己的母親聯絡過。

“媽媽,我……愛上了一個男人,也和他發生了關係……我很快樂,但也感到無助……”

意外的是母親沒有立即責怪她。還提醒她:“親愛的孩子,如果妳已經跟他發生了關係,先不要自責,但要學著對自己負責,對愛負責……那天妳可以把他帶回來嗎?……”

故事回到最先的那位現實中的媽媽。

事實;是如此的;

這位緊緊抓著我的手的媽媽其實也接過女兒的電話,只是她一直瞞著。女兒幾乎說了跟安娜一樣的話。

“那妳……到底是怎麼回應她的?”

“我……罵她……罵她不知羞恥,厚臉皮懂得鬼愛不愛的,要她趕緊給我回來,一個人回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want the truth."

"Truth? truth? you can not handle the truth"………………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rrytzyyin&aid=4592216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愛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發人深省
2010/11/16 22:44

看電影覺得精彩

可現實生活

殘酷...痛苦...又無奈

我是母親

我也會失去理性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8 11:15 回覆:

哦,这是实在的真心话。发自一个道地的母亲。

通常说出来后,思维上或也可能会多靠近理性一些吧,呵呵。

多谢来访。


david
how dare I
2010/11/16 21:45

I like the way you tell the story.but is love kind of crime?

We can not judge two lovers only based

on age. If I say I love you but my age could be your

dad.What would  you think in the first place?

maybe I have worn out your welcome.

sorry to ask such question.as a reader,

hope you dont mind.:)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7 11:52 回覆:

If the love is one-directional from the elder side,then it has no argument

here,as long as no further progress.but when this love becomes mutual,that is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love itself of course is not a crime,but taking advantage of one's innocence is. and taking no responsibility of the younger one's future is.The younger one has the right to be fully informend on what is waiting ahead in this kind of love if they proceed.If the elder one can honestly guarantee this love brings happiness to the younger one,then it may not be a crime morally.Otherwish, I think its still from selfish motivations.

Thanks.





大海(穿新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性的弱點
2010/11/16 02:56
很尖銳的情節. 因為尖銳, 更發人深省. 到底每一個"正常人"裡, 也多少參雜了一些
類似的情緒, 只是程度上比較輕微, 或是個性上比較"膽怯" ( 這是褒, 不是貶).
所以"正常人"都不會犯下大錯.
這愛情裡的病態, 許多留言, 都已作深度的闡述. 就不再多說.
倒是有一個輕鬆的有趣念頭:
大約五百年前, 曾有一對少男少女, 離經叛道, 背叛家族, 後來走火入魔, 落得雙
雙殉情慘死.但是經過大文豪莎士比亞寫成劇本, 卻成為千古傳頌的愛情詩篇.
每一個悲劇後面, 都有人性的弱點, 也許因為這些弱點, 才能激發奮鬥與掙扎的生
命力吧!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8 13:53 回覆:

我们对正常人定义其实是很死的,“循规蹈矩”是否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或就是他们的中心思想?其中也值得商榷。正常人自己受得了自己的乏味吗?

呵呵。

另外,大部分的文学著作,尤其是我们认定的伟大作品,几乎都是悲剧,莎士

比亚,托而斯泰等等,如果仔细研究,他们故事中的人物那个是完全“正常”

的?所以,其实不用对病态这样的字眼先产生恐惧,甚至无需装作不知道人性

的黑暗面,好的作品都脱离不了对这俩者的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会成为千古

传颂的爱情诗篇,是因为在故事的精髓中,我们发现爱情的力量,这里的殉情,

自有它的里脊脉络,倒不会觉得,它得背负道德责任,悲剧的背后,我们看

到的其实是“希望”,那才是重点。

多谢来访。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千變萬化在愛中
2010/11/14 23:18

所有內容豐富、波瀾起伏的愛情,都在心理最不健全的狀態下產生情節,這是非常吊詭的懸案,當我們在健全時,以旁觀者的高度、運用理性心理的剖析語法分析了種種愛情裡不恰當的因由時,事實上也是不恰當的傾向時,在愛中迷惘的兩人,還是會一頭栽進迷惑中,一定要熱點退卻到面對現實生活時,才有可能從這些真正不恰當的因素中抽離.

一個在自性上,能夠充分自體滿足的人,是否還會需要或渴望愛情?

也許只剩下神能夠滿足他?

我們假設,愛情就是在填充彼此的空洞,所以拼了命需要彼此?除此之外呢?愛是一種單純的曾經,已經走過的,記憶便烙下了刻印,誰沒有曾經呢?想來自體滿足需要經過"曾經",然而依著個體各自的心性狀況不一而足,因此,人間才會有許多的愛情故事吧?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6 12:08 回覆:

你说,这是非常吊诡的悬案,是有支撑的理由的。如果想一想,历史上

确是有很多至今尚未能让人解透的迷般的例子。尤其二个不相称之人,其中

到底是啥样的物理基础造成他们奇特的化学反应?

一个在自性上能充分自体满足的人,我也见过,我有个笃信密宗的女朋友,

离婚后即完全不再渴望爱情。说,剩下神能满足她,也不算错。

但我相信,她当然是有过“曾经”,甚至就因“剧烈”的曾经,烙刻太

深,现在她在所谓的已经淡定后,已经有了高度后,看似一个人世界足已,

其实只是转投向更精神性的爱情。如果有那个“人”可以替代神的位置(神

性中自不该完全去人性化)

她的故事那里会结束?

多谢来访。


blackmoon(永恆的懷念,空行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的男人其實還是吃奶的嬰兒
2010/11/14 21:48
有一種人,無分男女,他們無法自己單獨做一件事,我有個女友最怕單獨一個人,看電影,非要有人陪伴進電影院,進餐館吃飯,非要有人陪伴進餐館,逛街購物,非要有人陪伴挑選物品,出門度假,明明與一個旅行團一起出門,卻非要另找個友人一起參加旅行團。於此我就忍不住繼續聯想,當有一天生存的意願失去時,這樣的人大概也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如果有人陪我一起死……。

異色敘述的成年男子以及影片''安娜的火車''裡的成年男子,讓我感覺就像是一個漏洞的瓶子,不停加水卻永遠加不滿,大概就是這種愛永遠加不滿心靈瓶子的人才會產生找個人一起死的願望及行為吧,有人陪著一起死讓他覺得所得到的愛不會再流失因此可以百分之百掌握,一方面這是測試所得之愛的絕對性,二方面,他無法忍受自己死了以後愛人依舊可以好好活著的事實,一起消滅肉體的意義大概相當於消滅心靈的空虛痛苦。

而會陪著這種''成年男人''(他們其實還是吃奶的嬰兒)一起尋死的女子,可能是對人生失去興趣的成年女子,或是像安娜這樣年輕的女孩,年輕女孩陪著一起赴死的心態讓我聯想起被奉獻給神祇的童女,或許她們真的是懷著這樣的奉獻心態赴死的?

如果陪死變成一件神聖的事,那我們就忍不住要問,到底她們的成長環境出了什麼問題,使她們陷於(正在逐漸進入的成人)現實世界與(純潔的)童真世界之間的裂縫裡,而找不到理性的出口,異色所敘述的那位母親的自我獨斷之心態,未嘗不就是讓女兒陷於裂縫裡找不到理性出口的原因之一吧?

來自遙遠黑月的問候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6 11:03 回覆:

我想黑月的角度是非常基于人道关怀的,从这个立场去看,就必须牵涉

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是否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行为能力-亦即,他的所做

所为是否需要在成人的监督下才有被允许的可能?如果我们假设他们尚不

具备如此的条件,那么悲剧发生的时候,自是必须由对方(成人)负

大部分责任。孩子对爱情的懵懂,以及会被诱陷,皆能成立对方的罪行。

除此外,一起去“殉情”本不是被鼓励的,先不追究为何而要死,消灭了

一个生命的代价,社会难道不一起要付出成本?社会的成本当然也联结了

家庭和个人的成本,所以,在一小环节上出的错都会导致大错和遗憾的。

而这小环节的始源跟原生家庭最有关,我这故事的结尾,应该即提供了一些

蛛丝马迹吧??

多谢来访。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可怕的愛情
2010/11/14 12:06

愛情之所以美麗 是因為真,善,美

愛情之所以可怕 是因為看不清事實

你的文章 的確給流人很多想法和面對未來孩子的愛情課題

謝謝你 異色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4 21:59 回覆:

这里我提出的“truth”,和"you can not  handle the truth " 也是意指

很多人看一件问题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悲剧)都惯以单一道德的导向

为优先指标。也是我们看多了“社会写真”这类的形式,所以结论

也会采用比较流于粗糙的样本模式,其实其间很可能有其他不可测知

的原因,是被忽略的。

无需言谢,有空常来坐就好了:)

多谢来访。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包容度的親情
2010/11/14 02:55
我教會圖書館有一本新書, < 回來吧,芭芭拉! >一個自小在教會長大的牧師女
兒,十七歲時離經判道, 與男友同居吸毒販毒的真實故事.牧師與教會肢體還
幫著佈置張羅他們的愛巢, 用忍耐包容代替指責審判,還承受社會來的議論
嘲笑, 就是要他們放心~~總有真愛等候著她, 終於盼得浪女回頭, 如電影中的
安娜.還有一個重點 ~~心態行為不健全的父母培養出不健全心性的孩子,
負面將 影響牽累延伸到家庭之外的社會, 所以政府有責任幫助監督不適任的
父母,保護不幸的孩子.
人性的醜陋出自於不安. 所以自私,掠奪, 傷害. 智慧的愛挽回修補傷痕.
此文將愛與包容間的關係,將真實案例與電影劇情交互對比,
描述微妙詳盡並釋出真理,非常寶貴. 能發人深省與智慧兼具的好文.
謝謝異色!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4 14:29 回覆:

哦,有时候教会也是能够提供支援的地方,或另外一些团体,本文的妈妈

后来也是到团体中,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以及比较专业人士的指导。

其实,父母也只是“别人的小孩”,不是会生孩子就一定就有健全的心

性,因此,或也需要再教育。我觉得电影中的母亲,是有感受到孩子

的真情告别,在第一时间决定反过来以包容能耐替代责骂和审判。

果然最后引导了她走上回家的路。

多谢来访。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存之戰
2010/11/14 01:39

安娜的故事讓我想起前不久看的一部電影 The Rreader

安娜和文首那殉情喪生的女孩所面對的不是一場道德的爭戰

而是一場靈魂搶奪的生存之爭

兩則故事中的男主角靈魂中都有一個無法填滿的黑洞

那豈是清純無知的十六歲少女所能彌補?

她們能做的,是由殘酷無情的命運中 ~ 生還!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4 11:40 回覆:

哦,山枫说的“面对的不是一场道德争战,而是一场灵魂抢夺

的生存之争”……可见得,关于道德问题,还是比较容易处理

的,恰是灵魂中的沦陷,可能比较棘手。

故事中的二个男人之所以会找年幼的女孩,或也是因为她们

的单纯无知,没法分辨那见不了光明的灵魂的复杂深沉,小女孩

们也是会对受伤的男人(如受伤的动物一样)产生“母性”的,

且是最纯洁的处子,可为最好的祭品。

如果还能生还,必是靠及时发现那灵魂黑洞而启动了自救机制,这,

是最后一线生机了。

多谢来访。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理真實
2010/11/13 18:55

電影中安娜最後拿槍反射男人,的確意味著道德判決。但這判決,不必然是關乎社會學意義下的性別,而毋寧說是關乎心理學上的、人格發展歧路的關鍵抉擇。

所以,在下並不把安娜與男人的關係,視為兩性間的性剝削關係。男人無妨是安娜自己的另一面吧。電影故事只有一個主角。故事終究要走到人格歧路上的自我對決。理性自主益生的那一面勝出,陰晦幽暗混沌的那一面敗北,良有以也。

原諒在下只把焦點放在電影,只管心理學的 truth,而非社會學的 truth。在下自知,若有女兒,應不會如此解讀。應會把電影和現實人生中的故事格外比照一番。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3 21:06 回覆:

其实我拿到手的这部片子是完全没有所谓的“剧情介绍”,因此是由我自己

(观众)来叙述,我想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未审先判,美化或丑化其中任何一个

主观上喜欢或不喜欢的角色,所以,沉潜先生没把这二人的关系视为俩性间的

剥削关系,这是很让我惊喜的。否则,所有的人物都会变得平面而无趣也无味,

故事到最后只剩下把坏人打败后的一点痛痒。没能深入看到其中的“自我对决”

的心理层面。

何以要用原谅二字,呵呵,沉潜先生的客气可是我福气,也好在你把观众的

视角拉到死角处,免除了又沦为“概念俘虏”的一些自限。你只管你要管的就

好,哈哈。

 多谢来访。


老仔仔~信手拈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孬種
2010/11/13 17:12
殉情看似悽厲,但很多都不可理喻。從死神手裡掙脫的際遇,讓當事者更能感受,但打賭他不可能再走第二次。只是另一个生命卻平白葬送,他會在一世中背負歉疚和傷痛麼?天知道。至少時間會慢慢將它撫平,他可以活得好好的,這世界依然不公平。真相只有一个:成熟的人做不成熟的事,還托人下水,是孬種。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sherrytzyyin) 於 2010-11-14 11:50 回覆:

老仔哥的生气我可以体会,我们本处在一个处处都看不到“公平”

的社会,也让我们容易投射我们的不满到许多社会事件中。

但生气是一回事,还是需要冷静地看待一些问题的里脊细部。

不过,我也是很不能接受自己去死也就罢了,还要拉无辜的

人下水。好把,你骂吧,呵。孬。

多谢来访。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