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樹”還得見“林”
2017/03/08 16:03:04瀏覽1093|回應0|推薦61

無庸置疑,迄至目前為止,這個世紀最博人喜愛的“社交神器” ,非 「智能手機」莫屬了 。這個靈巧精緻的小東西, 加上各類「社群網站平台」的加持和推波助瀾, 在不到十年的功夫裡,已經徹底的顛覆了人類原有的生活型態。仔細把玩手機,其中最讓人青睞的部分,當數它的“攝影裝置“了。所謂「眼見為信,百聞不如一見 」,用“文字”和“聲音”去和人交通,遠不如用“影像”更容易去吸引人的注意。

不過,當我們還沈浸在 「平面二維空間」 攝影裝置所帶給我們的方便和喜樂之際,「360 度”全景(panoramic)」攝影裝置卻已經悄悄的溜進了我們的生活圈。我想用不了多久,手機上的 “攝像頭” 可能就會換裝成兩粒小小的,像金魚眼似的突出的「360度全景攝像頭」,讓我們一般人也可以“隨時,隨地隨興的從事 “全景”攝影了。

「平面攝影」和「 360 度全景攝影」,在表現的理念上,有著根本的不同。「平面攝影」由拍攝者決定拍攝的角度,拍攝者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詮釋他所看到的人事地物,強調的是個人主觀意識的彰顯。而「 360 度全景攝影」則是將拍攝所在位置周圍所有的景觀完整無遺的展現出來,強調的是客觀與真實。兩種攝影方式各有巧妙,都有存在的必要,也都值得我們去細細賞玩。

時下,無論是個人或是各類傳媒在報導或評論“時事”和“特定事件”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很類似上述這兩種“攝影”方式。有的報導側重全面性,有的報導則是從特定的角度切入然後作深入的剖析。無論那種報導或評論方式,只要不脫離事情的 “真實面”,就都是好的。 很不幸,在每天的日子裡,我們還非得面對不少偏頗,扭曲事實甚至是虛假的言論和報導。 這正像經過電腦 “合成”過的照片,那影相其實是虛假捏造的,我們卻相當容易受其蒙蔽,蠱惑,誤導,卻不自知。

「見樹不見林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是帶有“貶義”意味的西方的諺語, 也有人把這句話翻成:「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如果僅將目光聚焦在「泰山」 一棵樹上的一片葉子上,就以為看到了整個「泰山」的美,這樣的視野當然會有問題。去報導/評論一件事的正確態度,應該是「見樹又見林」,既要真實也要顧及全面性。不過,這世界的走向好像並非如此。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去年年底的一場會議裡,憂心忡忡的宣稱 :「世界已經整個倒過來」!她特別提醒大家,普世的亂象是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當道的時代。根據维基百科下的定義, 所謂「後真相政治」即是:「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卻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後真相政治 」的歪風究竟會當道多久,真没人知道。但肯定的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要世道不向下沈淪,很難。

小時候看皇冠雜誌,有一個專欄,每期都會特別的安排一個故事,讓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去講述同一件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事。讓人驚訝的是,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對同一件事的看見,居然是這麼的迥然不同。專欄編輯想要證實的是:一個人若僅從他自己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他可能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這個專欄,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原來,要看清楚事情全面的真相,是這麼的不容易!

「美國總統」「川普」先生向來就精於利用社群網站和各類媒體造勢,就任後雖然日理萬機,卻仍然殫精竭慮鬥志昂揚的緊盯各類傳媒,頻頻指責各大主流傳媒:「不誠實、報假新聞、失去控制成為了國家混亂的根源,是美國人民的敵人----- 等等」。原因無它,因為他太了解“不實/偏頗”的報導可能帶來的巨大傷害,正所謂:只要把謊話說一千遍就會讓人信以為真。常見政壇上的名人,一旦遭人肆意抹黑污名化後,就再難還原其本來的清白,常讓人為之扼腕不已。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川普」為什麼會對媒體這麼的斤斤計較。 在「川普」就任之初, 有一個記者報導,原本安放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的「金恩博士」的半身雕像被移走了,但不久卻又更正說仍放在原來的地方。 這是因為雕像被一名攝影師遮住,讓這位記者誤以為雕像被搬走。雖然這位記者很快就發現錯誤並更正道歉,但讓人不解的是這麼簡單的事件, 難道就不能去查證一下再發佈消息?若讀者沒去看那更正後的訊息,那「川普」豈不白白背了個黑鍋?

當然,反過來看,就連「川普」他自己在「推特」裡信誓旦旦,所發表的那些論點,是不是真的反映了問題的全面真相,是不是都經得起數據和時間的嚴格驗證, 還都尚屬未定之數。 

「川普」非常喜歡把「貿易的逆差」一股腦的歸罪於貿易對手是“匯率的操縱國”,但卻從來卻沒看到他提出過讓人信服的例證。難道東西賣不出去,就“匯率”這麼一個單純的因素在作祟?「川普」也一向喜歡大剌剌的指責「全球化」的「自由貿易體系」讓別的國家“偷”走了「美國」數百萬個工作的機會,不過,深入去閱讀一下有關的報導,就會發現「美國」工作的流失,主要因素並不在於「外國廉價勞工」,更有甚者,有報導直接指出:“「美國」八成的製造業者缺乏技術勞工⋯⋯未來幾年預計會有近兩百萬個職缺無人填補  云云”。今年二月23日全美最具代表性的24位製造業公司“執行長”,在與「川普」討論如何重拾「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時,居然有CEO當面打臉說:「工作機會是有,但奈何勞工“素質”沒到位」。 

這是一個「後真相政治」當道的時代,大家只喜歡去聽悅耳爽心的話, 事實和真相並不重要。當東西賣不出去時,誰會去說自己的競爭力不夠?這不太洩氣了!當工作難尋時,誰會說自己的“素質沒到位?這不太不顧顏面了?

“難民潮”的悲劇困擾「歐洲」,已經有相當時日,是「歐洲」不可承受之重。普世的評論和報導,好像多只在事件的浮面和枝節裡打轉,很少看到肯對: “孰令致之,孰使為之”  這個裏層,去追根究底,去作全面性,深沈的剖析。當域外勢力高舉著“政治正確”的正義大旗,隨便的跑到別人家,把人家原有能保持平衡的安全架構給打爛了,然後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的是一個不再平衡,永遠動盪不安的爛攤子!事後縱然對難民作再周延的處置,這都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因為你把人家原本美好的家園給打爛了,不管再拿什麼東西去替換,卻永遠也換不回本來的樣貌了!這樣的悲劇故事還在不斷的上演之中,但,人們好像學不到甚麼教訓,似乎也不願意去追究事情背後的全面真相。面對這樣的事件,世人好像只想從「泰山」的 一棵樹上的一片葉子上,去觀察「泰山」 ,然後他們就認定他們看到了整個的「泰山」

曾聽說世界的首富「比爾蓋茲」先生,立志要為「非洲」窮困地區的人們蓋上廁所” ,如果他能事盡全功,那「比爾」就堪稱為本世紀最大的「善人」,因為“廁所”是人類文明最起始的第一步。 最近又聽說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先生表示:“虛假不實的訊息像「瘟疫」般腐蝕著人的心智,是當今人類社會主要的問題。科技業者有責任創造一些工具,來加以杜絕之“。如果他真能搞出什麼名堂來,那「 庫克」就堪稱是這「i-世代」裡最了不起的 i-聖人」,因為導引人去認識事情的「全面真相」是啟發人類 “良知良能”的第一步。

真希望會有這麼一天,這世界上所有的報導和評論,都會被標示上兩個被國際認定的“五星評級”,其中一個是「真實度」,另一個則是「全面性」。 畢竟,我們看事,不但要見“樹”,還得要見“林”!

 

「參考閱讀」:

iPhone 8支援AR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302002169-260410

360度全景:

http://baike.baidu.com/item/360度全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8855495.htm

「川普」vs. 傳媒: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218004345-260408

https://cn.nytstyle.com/international/20170124/donald-trump-aides-rocky-first-weekend/zh-hant/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511/2249367

http://news.cts.com.tw/cts/international/201701/201701231844534.html#.WLgQHrGr2WY

https://video.udn.com/news/632797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HIS&i=TXT20170208174533X0J

https://udn.com/news/story/6951/2199795

「川普」指責別國偷走「美國」數百萬個工作機會:

https://udn.com/news/story/6951/2199795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202int003/

https://udn.com/news/story/10764/2306694

https://udn.com/news/story/10764/2306692

「後真相政治」將會埋沒真相: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9362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後真相政治

「庫克」首次炮轟假新聞

http://www.hksilicon.com/articles/1269448

http://www.takungpao.com.hk/international/text/2017/0227/62950.html

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s/20170212/ttag1_r.htm

https://udn.com/news/story/5/2279412

http://tech.sina.com.cn/i/2017-02-11/doc-ifyamvns4824149.shtml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ngguanwuwei&aid=949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