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朗塞斯頓 – 建在「激流峽谷」旁的要塞古都 (澳洲 - 塔斯馬尼亞漫遊記 之三)(感謝電小二推薦)
2018/05/19 14:21:11瀏覽4216|回應0|推薦91

「塔斯馬尼亞州(簡稱:塔州)」位於「澳洲」東南方240公里外的汪洋大海之中, 她的面積是「台灣」的1.9倍,是世界面積第26大的島嶼。 「塔州 」的形狀像是一顆心的形狀,“心尖”朝下面的南方,而“心窩”朝上面的北方。她有一南一北兩個大都會,北邊的這個都會叫「朗塞斯頓 (Launceston)」 ,是 「塔州」 的第二大都會,是一個建在「激流峽谷」旁的「北方要塞」,也是全「澳洲」第三個歷史最悠久的“古都”,從外地進來的移民最早可推溯至1806年。這裡盛產美酒和英式奶酪,在西方人的眼裏,這裡可是個充滿了“牛奶與蜜汁”的「佳美之地」。

「朗塞斯頓 」的面積是「台北」的1.6倍大,可是人口卻只有「台北」的3%,真是名副其實的“地廣而人稀”啊。城市的西邊緊貼「塔玛河(Tamar River)」,這條大河向西北方浩浩蕩蕩的順流而下,穿越過40多公里的大陸後,便流入北邊波濤洶湧的「 巴斯海峡(Bass Strait)」之中。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捷運,使得早期移民把這裡變成一個內陸的港埠,向外輸出當地豐沛的畜牧業產品,同時也成為守望北邊海疆的要塞型都會區。

看完「搖籃山 - 鴿子湖」美麗的景區,休息一宿後,一大早便往東北方150公里外的「朗塞斯頓( Launceston) 」一路開來,沿途經過經過幾個鄉野小鎮,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 純樸安詳而可愛 。好靜的人,能居住在這附近,那可是上好的福氣啊:

才一開到「朗塞斯頓」,便忙不迭的來到位於市郊西南角的「激流峽谷 (Cataract Gorge)」一探究竟。這個峽谷早在1804年便被人發現,峽谷的長度大約是2公里左右,峽谷激流由西南方向著東北方向一路奔騰而下,到達市區後便與緊貼市區西緣的 「塔玛河」相互銜接起來。下面便是「峽谷官網」上顯示峽谷與古都以及「塔玛河」之間的相關位置圖:

從「峽谷觀光景區(Cataract Gorge Cliffgrounds and Reserve)」的正門進入, 不久便看到峽谷區南端的盡頭 - 「第一盆地 - First Basin」,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堰塞湖, 當地人曾經認為她是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有很多傳奇的典故。1960年時,居然還有人乘坐小型潛艇要下去探底,吊掛潛艇的纜繩都用盡了,都還探不到底。2016年有人再去丈量湖底,最深處現在只有20公尺深了,大概是7公里外上游的攔水壩把大水都給攔下了:

「峽谷觀光景區」內有很多遊樂設施,其中最為顯眼的當數「單軌架空椅式空中缆車(single-span chairlift)」,號稱是世界最長的雙人座纜車,總長457公尺,建於1972年間。當峽谷的「南艾斯克河(South Esk River)」上游大水泛濫時,眼前這一大片谷地會全泡在水裏,水深可達12公尺,那時這橫跨峽谷的纜車就可要發揮應急救難的功能了。不過在平時,纜車僅供遊樂之用,來回坐一趟要澳幣15元。在堰塞湖旁還有一個超級長的超大型露天游泳池,不過這麼冰冷的水,誰又敢跳下去游嘛:

循著峽谷懸崖邊的步道走不一會,便看到峽谷「第一盆地」 的地標 -「亞歷山大吊橋(Alexandra Suspension Bridge) 」,此橋據說最早建於1904年,不過在1929年居然被大洪水給沖垮了,後來又再重建。吊橋橫跨谷底的「南艾斯克河」,聯絡峽谷的兩端。每當大水來犯,站在橋上觀看洶湧奔騰的激流,那場景可是萬分的驚心動魄:

在吊橋附近觀賞峽谷是最佳的位置,正常時谷底的河水豐盈,會是相當的好看。現在大概是旱季,谷底乾的連河床上嶙峋怪石都清晰可見。1804年,最早發現峽谷的探險家「William Collins」在他的遊記裏有這樣的記載:「初次見到這峽谷,那場景實在讓人震撼,兩邊山岩巨石流下的水柱竟高達45米的長度!」。不過,由於峽谷的上游 -「南艾斯克河」 和它的上游 - 「 Lake Trevallyn 」之間,在1955年興建了一座巨無霸型大水壩 -「Trevallyn Dam」,攔下了「 Lake Trevallyn 」豐沛的水源,200年前那種大水沖垮龍王廟的驚悚水勢,早已不復存在了:

在「亞歷山大吊橋 」的南邊,循著峽谷懸崖邊的步道,逆著激流而上,可以造訪 2.5公里以外的「Duck Reach」水力發電廠,這電廠興建於1895年,堪稱是那時最大的發電場,這也使得「朗塞斯頓」因而能成為南半球最早用上“電”的現代化大都會。不過電廠在1929年被大洪水摧毀,後來雖然重建,但當地人終於明白這電廠所處位置存在著天然的缺失,因此他們在1955年在電廠上游的上游 - 「 Lake Trevallyn 」的出水口興建了了巨大的水壩 -「Trevallyn Dam」取代了這厥功甚偉的老電廠。如今老電廠的遺址已變成了博物館及一間編譯機構,同時也對外開放參觀,成為一個可供人紀念過去的觀光勝點:

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匆匆的看過峽谷「第一盆地」附近的景觀後,便驅車趕往西北方19公里外的,位於「塔玛河」西岸頗負盛名的「 塔玛河谷 (Tammar Valley)」一遊。我們首先來到了具有「瑞士」村莊風格的「格林德瓦(GRINDELWALD SWISS VILLAGE )」渡假村,這裏地方雖然不大,但很多造訪「 塔玛河谷」 的遊客都會進來看看,可以藉此想像一下「瑞士」小村莊的俏模樣:

在小村莊的後面,沿著湖邊,建造了一排紅色的渡假小木屋,附近景色實在秀麗動人,讓人看了不覺心曠神怡起來。在這美好的環境裏,動物一點也不怕人,好像是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場景裏。在這樣可愛的場景裏,如果看到「白雪公主」帶著「七個小矮人」出來玩,我一點也不會驚訝:

在離開渡假村時,路旁出現一座雅緻的觀景台,登上觀景台清楚的看到了渡假村四周的住宅區,綠意盎然整齊乾淨的居住環境,讓人看了覺得舒暢無比。和附近的老人聊天,發現他們的言談舉止特別的謙和, 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塔玛河」像是母親河,豐富的滋潤了她西岸的「 塔玛河谷」,加上此地適中的氣候,使得整個河谷盛產美味的葡萄,因而成為遠近馳名的“美酒之鄉”。既然進入了寶山,當然要拜訪一下當地的酒廠囉。我們在渡假村附近,就近參觀了其中一家酒莊。「澳洲人」喜歡在餐前餐後飲些酒,因此來酒莊“品酒”,也是他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酒莊內除了各式的美酒外,還兼賣精緻的餐具。酒莊通常建在葡萄園附近風景最佳的位置上,因此來這賞酒還兼賞景,一舉雙得。在美麗的觀景台上,遙遙的可以看到寶藍色的「塔玛河」在招手:

酒莊內除了賣酒之外,也提供精緻的餐點。「塔斯馬尼亞」的牛肉深得「澳洲人」的喜愛,因為這邊的牛是用牧草餵養的。他們的烹飪手法講求的是細膩滑嫩,和我們的蔥薑蒜大火爆炒很不一樣:

接近黃昏時分,我們來到市區西緣靠近「塔玛河」的地方,在「皇家公園」和「國王公園」之間看到了不少船隻被拉上岸作保養。這附近並看不到什麼港口,真正的海港是在西北方40公里外的「喬治城」 -「塔玛河」出海口的地方。不過「朗塞斯頓 」卻靠著這條寬敞的水上捷運通道,成為古早「塔斯馬尼亞」開發時期的“香餑餑”:

「塔玛河」的“源頭”和甫從「激流峽谷」流出的「南艾斯克河」交會的地方,有一座非常好看的鋼鐵拱橋叫「國王大橋」,初期的建造工程是早在1864年就完成了。這座造型精美的古橋其實是「朗塞斯頓 」精神的象徵,你去買 「朗塞斯頓 」的風景明信片總是會看到這座古典的大橋。大橋的東北方向的外圍,現在有一條高速公路(W Tamer Hwy) 的橋樑通過,遠遠的向橋望過去,兩座橋一高一低,竟像是疊在一起的一座橋:

跨過「國王大橋」向西南方走,可以從「激流峽谷」的出水口逆向進入峽谷,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這峽谷的美。這時已是黃昏,看到不少當地居民在下班後,來此慢跑,一個來回接近5公里,相當具有挑戰性:

再次從反方向進入峽谷,看到的景觀,和早上看到的很不一樣,感覺上居然有些像我們「中橫 - 太魯閣」附近那磅礴的氣勢。在峽谷懸崖邊的步道上走到一半的路程,便可遙遙的看到早上造訪過的「亞歷山大吊橋」:

天色已暗,我們只好半路回頭,匆匆的向著來時「國王大橋」的方向返回市區。在夕陽中餘暉之中,我們依依不捨的再次端詳了「激流峽谷」出水口附近,那些讓人懷念的經典畫面:

走出激流峽谷,就在「國王大橋」南端出口不遠處,看到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叫「Penny Royal Adventures」,園區內神奇的燈光巧妙的反射在絕壁上,讓人覺得目眩神搖,好一個“探險者的樂園”。絕壁上的攀岩和滑索設施( cliff walks, rock climbing, zip-lining )看起來相當刺激驚險。可惜已經關門了,不能進去一遊,真是懊惱得很,這應當是「朗塞斯頓 」第二好玩的地方了:

走進市中心時,市區早已經空曠無人。因為明早還要趕路,所以只好在朦朧的夜色裏,匆匆的觀看了「市政大廳」,「郵政總局」,以及當地有名的教堂。來「朗塞斯頓 」玩雖然不到一天,但這小城的恬靜和純樸,卻讓我們留下了相當美好的回憶:

 

後記:

看完「朗塞斯頓 」後,我們第二天一大早,便驅車開往東南方150公里外的海邊 -「菲瑟涅國家公園和酒杯灣(Freycinet National Park and Wineglass Bay)」。這是「塔州人」相當引以為傲的一個景區,景色壯麗非凡。欲知詳情,請看下回分解:

 

待續:

酒杯灣 (Wineglass Bay) – “此杯非彼杯”(澳洲 - 塔斯馬尼亞漫遊記 之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ngguanwuwei&aid=11206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