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話頭話頭.話說從頭
2006/12/09 09:29:27瀏覽555|回應0|推薦4

話頭話頭,話說從頭

「話頭」在禪宗裡的說法是:通常述說一個故事或者簡單的一件事。闡述這些小故事做什麼用呢?這話說從頭就是一般人運用編輯思考的習慣是,先從內心意識裡編織想法意念,接著就會轉換成一推文字及語言,然後利用肢體表情加上動作的表現出來,如果意念轉換成是話不說出來那就成了想法,當然文字亦然,這種現象告訴我們一種規則,當我們說話或者寫文章的背後同時也會有一連串的腦部思維的活動,這就是連續性的思維加上語言的表達活動,如果不是很完美的串聯而成往往會造成誤會跟芥蒂的產生,也讓一般人產生了各種猜疑跟煩惱,如果讓意念跟語言文字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對於凡人而言算得上是一種修練的功課,禪宗為了要讓信徒加速開悟的進度,便要擺開前頭那些邏輯思維的束縛,於是「參話頭」成了禪宗很流行的一種傳道方式,當面對問題跟疑慮時,就先去思考這些問題產生前的來源,找出這話沒產生之前的頭緒,而且要一直往源頭找去,不可以停止在中途亂了尋根的目的,譬如參一參「誰在念佛?」這話頭,是自己嗎?那麼誰是自己?這就是參話頭。

所以依造禪宗的說法人時時都在參話頭的話呢?內心的自我反省應該就會加強起來,說到參話頭不可不說到「偈」,所謂偈呢?就是一些悟道的高人在讀完經書開悟後所寫下的一段或許是五言或六言等等的詩句,這當中最有名的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偈」,當年惠能大師曾經在禪宗五祖面前在留下一句偈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與當時在五祖面前一起爭取六組衣缽的神秀大師所作的作品,相互對應成了對比的姿態,神秀大師的偈文:「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兩首偈完整說明了兩位大師的開悟心路歷程,也讓五祖了解到兩位大師的開悟程度,當然這段故事很長絕非今日短短幾言就可明瞭,只是自古到今佛教中出現不少大師留下的「偈」流傳在人間展現教化的功能,所以把意識想法轉換成文字語言真的是一們很重要的功課,而「話頭」則是這種技巧的一種說法。到此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一段話來做結論:「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德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惠能大師的一句偈把此精神說的傳神,讓後世人一看此偈就能頓悟佛法,執著是一種想法,不執著也是一種意念,這世界上所有的對錯都跟著因緣走,妳該怎麼做一切都有機緣的存在,在我覺得迷惑的時候我會停下腳步空白自己的思緒,而在空白的時候我讓自己沉浸在一無所有中,這樣子的我還需要執著些什麼嗎?然後最近我在我文章的讀者回應裡看到一句話:「我想妳是來利益眾人的,妳的文章很好。」這段話讓我有些小感動,或許他已經幫我找到目標跟方向,不管妳的智慧有多高,有時候真的也需要一些人來幫妳頓悟,我想我應該找到目標了,「虛無」就是我的目標了,把自己的心擴大成虛無,然後把意念想法轉換成文字流傳在眾人中。

話頭話頭、話說從頭。

裡頭裡頭、一切無頭。

後頭後頭、心在那頭。

這頭這頭、佛坐上頭。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sese93&aid=58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