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覺林菩薩偈(七)
2010/03/09 11:11:13瀏覽1503|回應0|推薦10

覺林菩薩偈(七)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承上一句「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對心的讚嘆,緊接著指出心(生命)、佛(覺)、眾生三者平等。

    佛是覺,如來者,諸法如義(宜)。若以外顯行為做比較,眾生的貪、嗔、癡怎會與諸法如宜的佛相等?因此說「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顯然不在外顯之相,而在本具之「能」。   

    這時來回想釋迦牟尼所說的這句:「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如來智慧德相,在佛家假名曰「菩提自性」;在儒家假名曰「明德」,而末學個人稱之為「能」,若顯於外則成「感受、領悟、覺醒」。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心(生命)是能,所以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佛是大覺也是能,因此轉一切煩惱為菩提而趨至諸法如義,佛與心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有無限的可能。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有怎樣的心見地,就能有怎樣的理念與行為,就結合成怎樣的世間。有的世間是慈悲淨土,有的是喜捨共享的樂土,有的是能轉垢為淨,有的是平等正直;但也有的世間卻是地獄監牢,是須彌高山崎嶇難行,有的世間是大浪洶湧。我們所處的世間,正是我們自心所造。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若人如實知是「心行造諸世間」,那麼這人就「了佛真實性」。佛真實性是什麼?佛是察覺,佛是「感受、領悟、覺醒」的過程,而能諸法如義(宜)。如《六祖壇經》云: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六祖壇經》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敬請延伸閱讀: 覺林菩薩偈(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38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