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6)受想行識亦復如是(2)
2018/05/27 10:41:48瀏覽68|回應0|推薦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6)受想行識亦復如是(2)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觀自在菩薩提醒我們,五蘊等自性皆是緣起性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五蘊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實體卻千變萬化,因著空性故有各種的可能。而緣起者必有本末、終始,如聖賢云: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如同我們深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時,會看到釋迦牟尼所傳達的是要我們不住四大色相而找到真我。那麼在「受不異空,空不異受」這部分,要如何進入依義不依語的教導?

 

  受的產生與味患離。六根、六塵、六識,三者合和生觸,觸而後有受。受分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我們知道:不同之人接觸相同之物,卻可能有不同之受。這個關鍵在哪裡?因為每個人的識不同。因此受與識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一位美食家對食材、料理的功夫有超過常人的認知,他對食物的受,也比一般人執著,他是住味生心,且以此為樂。但若這位美食家一日體悟真我,他對食物的看法變了,也就是「識」轉了,相同的食物請他品嘗,他的說法變了,不只說出該食物能生喜樂的「受味」,亦說出該食物的無常.苦.變易是「受患」,且能不住味而生心,對食物的欲貪能調伏、斷、越,他對該食物能「受離」了。為何能如此?關鍵在「轉識」,從不同時間我們從事相同的觸時卻有不同的受,我們可以藉此返照自己「識」的改變。

 

  杯弓蛇影的啟示。《晉書,樂廣傳》有一次,樂廣發現一個親好的客人好久沒有到來,於是問他原因,那人就說:「早前到你那裏,你拿酒給我喝,就想喝時就看見杯中有蛇,十分不快,喝後就患了病。」當時河南尹聽事堂壁中有角飾,畫了蛇的樣子,樂廣於是覺得所謂杯中有蛇其實是角飾的倒映。樂廣後來特地請那客人到訪,並將酒杯於在當時的位置,客人說還看見蛇在杯中。樂廣於是告知客人原委,客人聽後不再害怕,病也好了。從這段典故中,客人眼見酒杯及酒面中牆壁角飾花紋的倒影,誤將角飾花紋的倒影當蛇 (眼識有誤),產生苦受影響身心。如是結,如是解。當「眼識」正確時,不藥而癒。因此當有何種受,必先有某些識,從受可以追識,方能轉識成智。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們討論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從《增一阿含19》體會世尊另有所指,那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皆是緣起,虛幻不實,如《雜阿含265》佛云:「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五蘊虛幻不實,並不是要我們放棄五蘊,而是如實認知五蘊,在各種緣起變化中,掌握趨勢,選擇最適宜的作為(無為法),在此分段生死中,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所以在《雜阿含265》世尊如是勉勵「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註:《金剛經》佛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麼佛是在問:那無為法呢?

 

《雜阿含26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阿毘陀處恒河側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傭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峯。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塚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為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216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