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18/04/15 21:29:54瀏覽64|回應0|推薦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文: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觀自在菩薩說到「照見五蘊皆空」,主要是說在此分段生死中,構成身心的五蘊(名色)本身皆是緣起性空。

 

四大之色彰顯緣起。以緣起法則來說,法則本身是肉眼所看不見的,但透過四大構成之色,就可看見(理會)緣起法的運作,四大構成之色即是緣起法則的彰顯。例如我們看不見磁力,但運用磁鐵與鐵粉的實驗,就看到了磁力線。這個實驗中,磁鐵與鐵粉是色,磁力是緣起法則,看到色的變化就見到緣起法則,看到四大的生住異滅,就看到緣起性空;想要理解緣起性空,那就從四大的生住異滅入手。因此觀自在菩薩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看見緣起的深層意義。《稻芊經》:「世尊觀見稻芉。告諸比丘。作如是說。諸比丘。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言因緣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是大覺者,是諦觀一切,而能觀察並理解一切的運行法則,並能隨順法則行事為人。是故《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宜)也」。學人若能從四大之色的變化中看見緣起,那麼就如世尊一樣具備了「覺」的能力。所以世尊才說: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這裡不是說,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學人就是佛了,因為佛的察覺是圓滿的,而我們的察覺現在仍然有限,但正努力中。

 

  正觀色蘊。這一段經文是細說正觀五蘊,五蘊既是緣起,則可細分因緣,一一分解。第一是正觀色蘊,在廣義方面指的是「物質」,在個人方面指的是「身體」,色蘊是身,這一段也是增一阿含的念身之法。亦是四念住的觀身如身,也是圓覺經普眼菩薩所得之法。若更深入觀照,如《無我經》則得無我、無我所。分述如下:

 

念身之法《增一阿含9

(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布一法,便成神通,

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

云何為一法?所謂念身非常。當善修行,當廣演布,便成神通,去眾

亂想,得沙門果,自致涅槃。

《增一阿含19

(04)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08)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身。所謂念身者,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白[月*直]、膀胱、屎、尿、百葉、倉、腸、胃、脬、溺、淚、唾、涕、膿、血、肪脂、[水*羨]、髑髏、腦。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如是,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中阿含98念處經》

(一)觀身如身念處:

  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彼持墨繩,用絣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猶二力捉一羸人,處處旋捉,自在打鍛。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覺止口行息出。

  離生喜樂;定生喜樂;無喜生樂,漬身潤澤,無處不遍。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念光明想,善受善持憶所念,修光明心,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善受觀相,善憶所念;從頭至足,觀見種種不淨充滿:我此身中有髮、毛、爪、齒、膚、皮、肉、筋、骨、心、腎、肝、肺、大腸、小腸、脾、胃、糞、腦、及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痰、小便,猶如器盛若干種子,有目之士,悉見分明,謂稻、粟種、蔓菁、芥子。觀身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觀彼死屍,鳥啄狼食,火燒埋地,悉腐爛壞,骨銷在地,骨節解散,見已自比:今我身亦復如是,俱有此法,終不得離。如是,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觀身如身。

 

《圓覺經》普眼菩薩段: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無我經》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婆羅奈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

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當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次苾芻。於汝意云何。色為是常為是無常。

  白言大德。色是無常。

  佛言。色既無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壞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

不爾世尊。

  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悉皆無我。

  汝等當知。應以正智而善觀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悉應如前正智觀察。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說此法時。五苾芻等。於諸煩惱。心得解脫。信受奉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152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