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1)照見五蘊皆空(4之補充2)
2018/04/03 09:12:33瀏覽57|回應0|推薦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11)照見五蘊皆空(4之補充2)

 

(4)現代科學對空的觀念。末學訂閱《天下文化電子報》,正好看到美國物理學家施莫林著,丘宏義譯的《量子重力》的介紹,介紹了「空間」的觀念。空間不是我們肉眼所見長寬高的觀念,而是「能量場」與「能量場」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這些場沒有了,空間也就沒有了。

 

  空的觀念好比是這個句子:「我是一個人」這個空間,將我去掉成為「是一個人」,再將是去掉成為「一個人」,再將一去掉成為「個人」,再將個去掉,再將人拿掉,各各關係都拆解掉,空在哪裡?「空」沒有了。

 

空就是事件與事件關係的形成。這種空的觀念不是我們常說的數量的關係,而是能量與能量之間的關係。不是長寬距離,也不是時間。所以量子力學的觀念來看空,空是能量與能量的彼此位置而已。這類似佛法中「緣起」的觀念。這一個能量是個事件,那一個能量也是個事件,這些事件都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彼此牽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而彼無,此滅故彼滅」。

 

因此自性空的真實義,空不是空間,或「有無」之空。而是包含一切的萬事萬物事件的彼此關係。所以《六祖壇經》慧能大師如是說「空」:「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將這些事件:山河大地,惡人善人,惡法善法,所有的事件通通組合起來就是空。因此空不是空間的觀念,而是事件的緣起,而這些緣起都會因彼此關係的變化而生住異滅。

 

五蘊等自性皆空。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我.異我.相在。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於此生我慢。於是有《金剛經》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我相」,於五蘊法中計有實我,有我之所有也。「人相」,於五蘊法中計我為人,異於餘道也。「眾生相」,於五蘊法中計我依五蘊而生也。「壽者相」,於五蘊法中計我一期的生命,成就而住,有分限也。

 

四相皆屬「有」的「外相」,「外相」有如界線,若有此四相,即落在「外相」的比較上,就無法體會生命一體,即屬妄念,不能如實知「本來面目」。即不住於「覺」,如何能覺不覺,更不能稱為「覺有情」,即非菩薩。

 

我們如何理解無四相。(五蘊等自性皆空)

 

第一、《金剛經》佛陀與須菩提的談話中,提到了自己成佛的最遠因緣,「善慧行者」。又提到昔時遇歌利王時,節節肢解而不嗔恨,又提到五百世前為「忍辱仙人」。而現在與須菩提對談的是「悉達多」。在不同時空扮演不同角色,外相皆不同,故若以各個當下看,皆有一個緣起之「我相」存在。

 

第二、在不同時空,以不同的面貌來經歷生命,成熟自己的生命,導引人的生命。但都是同一個祂,成佛時號釋迦牟尼的那個生命。

 

第三、所以從實相生命的角度看,各階段的外相皆為虛幻,但在各階段的生命經歷卻都是真實。故聖義諦上無我相,而在俗諦(事上)有各個經歷生命、展現生命的我相。

 

第四、因此回到當下的生活,是需要學習「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能綜覽所有的相,而不偏執任一相。亦即不取、不捨、亦不染著。所謂如如不動則是如六祖慧能所說: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空是可選擇、有轉機。五蘊等自性皆空,意即身心(名色)是緣起變幻彼此依存,然學人在其中應依「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自我負責,隨順緣起而抉擇。學人是習於「非明觸」,六根應六塵而隨波逐流於苦厄之河;或是保持「明觸」,正向對待五蘊,令己「感受、領悟、覺醒」度一切苦厄至彼岸。五蘊是修學的憑藉,藉由五蘊成就生命。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名言:「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們會成為言辭;小心你的言辭,因為他們會成為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為他們會成為命運。」學人對待五蘊的態度亦應如此。

 

《雜阿含109》摘錄

 諸比丘。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如是聖弟子見四真諦。得無間等果。斷諸邪見。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一向積聚。作如是觀。一切無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不應愛樂.攝受.保持。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應愛樂.攝受.保持。如是觀。善繫心住。不愚於法。復觀精進。離諸懈怠。心得喜樂。身心猗息。寂靜捨住。具諸道品。修行滿足。永離諸惡。非不消煬.非不寂滅。滅而不起.減而不增.斷而不生。不生.不取.不著。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舍利弗說是法時。六十比丘不受諸漏。心得解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思修:

1.「空」有何益處?空不固定而有變化,因此可選擇,有轉機。

2.照見五蘊皆空後,一切賢聖如何應對,方度一切苦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13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