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9)照見五蘊皆空(4)
2018/03/27 23:15:04瀏覽217|回應0|推薦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9)照見五蘊皆空(4)

 

六、照見五蘊皆空

  觀自在菩薩觀照五蘊(世間),發現並理解五蘊,色受想行識等,自性皆空。

 

何謂空?這裡是用空來形容五蘊的性質。空是個甚麼樣的狀態?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理解探索。

 

(1)在虛空的層面來說:未有天地之先,是至小無內,是「有」,但無我們所知的任何相,因此無以名之,以「空」名之。如《無量義經》云:無量義者,由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2)在有相的層面來看:空是摩訶,包括萬有無限(至大無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這些萬有不住的生住異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在其中有法則存在,因此學人應隨順緣起,有選擇性);在生住異滅中,外相是無常變遷,是虛幻的。例如水加熱變成水蒸氣、遇冷結成冰;電解後分成氧及氫;氧和氫尚可物質能量的轉換e=mc*2(外相可改變,但卻是連續性,如分段生死);這些萬有是個整體互相依存(互聯,生命一體性),以整體來看,這些萬有的本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六祖慧能對摩訶的體會。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3)在生活層面看:空是於雜染中得清淨,空意,即是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所有、無染寂滅、遠離、涅槃義。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解開「無相」就能對空意一探究竟,在《雜阿含80》說「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這句話與《金剛經》所提示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心」相同。所以無相是於一切相中能離一切相,在一切相中,不取、不捨、亦不染著,這樣的狀態是空的一隅,若生命學習者善正觀五蘊無常、苦、無我,此時雖膺五道之身,外在皆顯出為有,如《雜阿含80》所說:「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如是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

 

六祖以無相、無住、無念來對應照見五蘊皆空。六祖云: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無念者,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132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