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7)照見五蘊皆空(2)
2018/03/23 23:51:31瀏覽242|回應0|推薦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7)照見五蘊皆空(2)

 

《雜阿含58》關於五蘊的重點

1.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

2.陰陰相關

3.五陰的內容

4.五陰如何味、患、離?

5.五陰的錯解:見我、異我、相在

6.體會五蘊的體性是生滅、無常、苦、空、無我

7.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知。如是見。疾得漏盡

8.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雜阿含5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東園鹿母講堂

爾時。世尊於晡時從禪覺。於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時。有一比丘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耶

佛告比丘。還坐而問。當為汝說

時。彼比丘為佛作禮。還復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陰。以何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觸

佛告比丘。此五受陰。欲為根。欲集.欲生.欲觸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而白佛言。世尊。為說五陰即受。善哉所說。今當更問。世尊。陰即受。為五陰異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歡喜隨喜。今復更問。世尊。有二陰相關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猶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於未來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識。是名比丘陰陰相關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名陰。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總說陰。是名為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是名為陰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世尊。何因何緣名為色陰。何因何緣名受.想.行.識陰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緣。是名色陰。所以者何。諸所有色陰。彼一切悉皆四大。緣四大造故。觸因.觸緣。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陰。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觸緣故。名色因.名色緣。是故名為識陰。所以者何。若所有識。彼一切名色緣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想.行.識味。云何識患。云何識離

佛告比丘。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我.異我.相在。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於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歡喜隨喜

更有所問。世尊。云何得無我慢

佛告比丘。多聞聖弟子不於色見我.異我.相在。不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說。更有所問。何所知.何所見。盡得漏盡

佛告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疾得漏盡

爾時。會中復有異比丘。鈍根無知。在無明起惡邪見。而作是念。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爾時。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於此眾中。若有愚癡人。無智明。而作是念。若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作無我業。誰當受報。如是所疑。先以解釋彼。云何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見者。是為正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時。眾多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識身的由來。識身由無明與貪愛累劫積蓄而得,《雜阿含294》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若黠慧者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斷。愛緣盡。無明斷。愛緣盡故。身壞命終。更不復受。

 

對五蘊的正確態度。觀照五蘊皆空,如何正觀五蘊皆空,應隨順無常觀,如《雜284》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厭觀。心不顧念。無所縛著。識則不驅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

 

《雜阿含293》佛為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即是緣起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從《雜阿含293》佛所說之緣起法,名為「聖賢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可以看出佛的理念,重點在於內有空相,而外借此色身應緣起而隨順世間。若學人起心動念及行事為人深懂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不住外相生住異滅的茫然中,於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常能不染著,幾近無為。

 

此段說明,如慧能大師《六祖壇經》云: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1127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