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30 13:12:51瀏覽1180|回應0|推薦11 | |
多年推動讀書會的經驗讓我理解,讀書會經營真不容易,尤其在臺灣,有一個數據顯示,芬蘭圖書館的借書率平均每人每年借21本書,臺灣平均每人每年借1.5本書,在此閱讀習慣的落差之下,組成讀書會,並且持續維持,沒有足以凝聚團體的條件,很難走的長遠。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是根據凱倫裘芙勒同名小說改編,原名直譯就是《珍˙奧斯汀讀書會》,因此凝聚這個讀書會的條件就是很愛奧斯汀小說的書迷。因為參加好友裘思琳小狗的喪禮,幾位各自忙碌的老友有機會相聚,接著席維雅因丈夫外遇,陷入婚變情緒崩潰。為了幫助好友走過情傷,布娜朵於是發起《珍˙奧斯汀讀書會》,邀集六位不同年齡、性格的成員,包括: 有過六段婚姻的布娜朵,也是讀書會的發起人,豐富的人生閱歷,自信獨立的成熟性格,總能匆容看待婚姻與愛情,盡情享受人生,在讀書會中扮演領導與守護的角色。 飼養品種狗的愛狗單身貴族裘思琳,個性如同奧斯汀筆下的艾瑪,強烈自我意識,一廂情願的為失婚好友介紹對象,卻忽視自己內在的微妙情感。 原以為擁有幸福婚姻的圖書館員席維雅,滿足於與丈夫共同育有三個子女的家庭生活,25年的婚姻卻遭丈夫背叛終結,因布娜朵的邀請加入讀書會。 席維雅的大女兒艾莉嘉,是個愛好極限運動的同志,為了陪伴失婚之痛的媽媽加入讀書會,經常呈現不同世代的閱讀視角。 高中法文老師璞珶,嚮往法國卻從未成行,介於無趣的丈夫與熱情追求的學生之間,徬徨於情慾與婚姻的道德界線中。 有三個姊姊的電腦工程師格利,熱愛科幻小說,是讀書會中唯一的男性,也是唯一未曾接觸過奧斯汀小說的成員,裘思琳想撮合他和席維雅,因此邀他加入讀書會,格利則因心怡裘思琳而參與。 六位成員每人負責導讀一本奧斯汀的小說,依序由裘思琳閱讀《艾瑪》、席維雅閱讀《曼斯菲爾莊園》、格利閱讀《諾桑覺寺》、布娜朵閱讀《傲慢與偏見》、艾莉嘉閱讀《理性與感性》、璞珶閱讀《勸導》。 這項閱讀計畫巧妙的和各人的性格與際遇相互連結,在閱讀奧斯汀作品的過程中,形成「製碼-解碼」的再創造,席維雅從婚姻的背叛中,體會芬妮被迫出走曼斯菲爾莊園的心情;裘思琳在艾瑪的閱讀中,照見自己扮演「紅娘」的矛盾心情;艾莉嘉的特立獨行,形塑現代女性的「感性與理性」;璞珶嚴苛待己待人的性格,終陷自己於激情誘惑與婚姻道德的徘徊,慶幸在閱讀「勸導」過程裡懸崖勒馬。 至於格利則是作者最具創意的安排,喜歡科幻小說的他,《諾桑覺寺》絕非言情的浪漫小說,因此他將歌德式的懸疑轉成科幻的驚奇,完成跨越時代的詮釋。我更喜歡的是他總是點醒閱讀奧斯汀小說時,被忽略的男性角色的觀點。閱讀艾瑪時,艾莉嘉形容奈特利是個「愛罵人的紳士」,格利立即糾正:「不是愛罵人,只有他愛的女人艾瑪。」精準點出奈特利「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也投射自己對裘思琳的愛,期待她的改變與冒險。閱讀曼斯菲爾莊園時,他竟以星際大戰比喻芬妮與艾德蒙的關係。他希望裘思琳閱讀科幻小說,裘思琳卻總是藉故拖延,格利說:「你如果不嚐試怎知不喜歡,我都願意讀那麼女性化的珍˙奧斯汀、、」,裘思琳說:「她沒那麼女性化。」格利回答她:「我讀了才知道,你讀了就知道科幻小說不只是、、」。格利的勇於冒險,對照裘思琳的自我設限,讓我們看見奧斯汀時代背景下的女性宿命與無奈,然而跨越時空,擺脫傳統束縛的現代女性,距離自由依舊遙遠。 讀完珍˙奧斯汀,六人回歸生活,改變已然產生,無論來自珍˙奧斯汀的啟示,或是自我的潛能與智慧,都讓我們看見了閱讀的驚喜,就像發動英國閱讀年的教育部長布朗奇所說:「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 閱讀吧,無論是否從珍˙奧斯汀開始。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