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8 10:26:49瀏覽418|回應1|推薦16 | |
前兩天的新聞裡,有一則是報導結婚的雙方同名又同姓的。 《情書》這部影片,是這兩年才遇到的,自從電影院禁菸之後,除非得獎有上新聞,或者廣告作的很大,加上探討的意向能吸引,方圓八里內又沒有電影院,罕的有進入的意願的。 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就像影片介紹的內文一般,敘述的是這一段微帶神奇的緣起(只是沒有提到比渡邊博子的未婚夫更更早喜歡上渡邊博子的友人),而一段開始在一條高速公路必須搬遷及父母選擇搬離的緣起,築構的很是遠山,關於「情」內一種「類」的探討也頗典雅攸遠,關於這個部分,甚至讓我想過二十幾年前除了《京華煙雲》的體仁、以薩辛格的《蕭颯》外,如果有這個故事在腦海,情路走的會不會不同。不過,畢竟那早是遺憾吧,後半部關於或是商業介紹不曾著墨的部分,卻更是腦海迴盪更久的。 當然的,後半部除了兩個「騰井樹」的少年詩畫外,故事裡還在世的騰井樹的爺爺與母親關於老宅院新房子間,以及她的爺爺與母親,因他父親必須送醫卻因雪封路,在救護車無法到達亡故的陰影下,在同樣的情形下是等救護車還是背負送醫的衝突探討過程,雖然看的是小螢幕,當時被抓住的情形或是我連點煙都忘記的。 《巴別塔之犬》是一年多前在博客來找書遇見的。不過收到之後放在床頭前後看了半年之久吧,中間還停了好幾個月沒能打開。 當然的,作者試圖的語氣、語意,也許跟當時的心跳有點距離吧,她鋪陳的語言學,可能也違逆了我當時想找本長篇放鬆,雖然網路文字發達後,看一些沉重的書籍間不難遇見文字,不過每年看幾個長篇仍是提醒,短篇的理則寓言之外,一直也認為有時該讓長篇的意境連貫的,雖然自己對於長篇、短篇很模糊。 十九歲學校註冊時曾收到一本新約,不過打開卻在翻過一本寒假前在圖書館偶遇的《圖騰與禁忌》半年後,在很傳統的鄉間長大,青少年又有被解構初期的蔣中正,加上那半年間的所遇,以致關於耶穌家譜的那段,入眼的低一印象頗有些極端的,而後來雖然聽過新約不該從頭看起的、及得接受指導說法,不過雷性的人青少年後有一段與師長都較無緣,摸索撞擊錯誤後,坦白說,到今天都還有新約該不該獨立於舊約之外的疑惑,而巴別塔故事又一樣是兩年後的偶遇,但關於「亂」與「最勇敢的獵戶」間,自己中的解構一向也都還是大問號! 看了好久、中間也停了好久,不知道是因為節儉,還是關於表達能力與用心間也曾衝突,是在「面具」又好久看到看到那段帶有同情心的「泛愛」後,才回頭再想他前頭冗長的舖敘裡有沒有作者的「這種探討給有耐心是前題」的考量。 關於個人在同姓不婚的思辨裡,有一處是親族內四等親婚姻後代健康問題的不幸,但那個不幸並無法阻止彼此雙方的妹妹與姪兒間另一段五等親的姻緣,但他們的子女卻又沒有問題,至於看不見的基因裡,衝衝衝與百迴千折間,應該還有一處一位修女奉獻了半生的教養院內的孩童印像曾極端過,至於「情」的萌發與發展的那個環境該如何真實不虛,父母的角色與社會風氣間,就真的還有些不夠仁也不夠智了! 在五一七的今天不曉得為什麼還是想到兩黨的民主基因,或是「冷涼」的廣告行銷與產品的本質與價格間,仍帶有矛盾吧,按理說理想的民主人民應該是政黨的父母,督促政黨為他們及後代營造一個更理想的生存環境,不過財團、家閥、學者不同的私情理想下,目前不同意見的代議,悲情與優越的制還是突顯的比理性與真實的衡囂張,還是憂心「互動」、「衝突」的有控制不下的狀況,讓政府的「功能」不是提升而是亂了調,打情罵俏、笑傲江湖過了頭,讓人民又成為她們半是智障半為獅身的兒子,仍逃不出發展在毒蛇與飛鷹詭譎存在的環境中吧! 在密宗的禪定中,心觀的形象,代表著一些原型。因而對待它們需要格外謹慎。由於每個原型都具有雙重性 — 光明與黑暗 — 因此,當它突然從無意識的深處出現時,其力量的黑暗面就會引起虛妄的幻想,脫離現實。比如度母的原型包含了既滋養和創造萬物、又吞噬和毀滅萬物的自相矛盾方面。心理不健全的脆弱個個體,會因為原型以它意想不到的可怕一面出現而精神失常。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親眼看到,西方學生在專注一心的禪定過程中出現這種不幸的結果。 摘自《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第六章密宗佛教與榮格:聯繫、相似、差異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