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06/01 15:41:46瀏覽6309|回應1|推薦6 | |
家人自香港攜回《江仔記》的魚蛋(丸)、魚片,信手拈來煮了碗魚蛋、魚片湯,撒點天津冬菜,配上家中原已儲存的江仔記辣椒油沾蘸。魚蛋甚有水準、合於港式魚丸第一要求「彈牙」(即 Q 之意),魚片也帶嚼勁,二者一吃即知為店家自製現做。用心、簡單的幸福口感也。 江仔記到底是何方神聖?其實只是香港銅鑼灣一家四、五坪大的小店。小店既非完整的粥粉麵店、也不是茶餐廳一路,十分專注的販賣魚蛋河(粉)等幾種小吃及自製辣椒油。 嚴格說,河粉應是台灣欠缺的一種米食。雖然有些港式、越式餐廳也號稱供應,但還沒遇上夠水準者,甚至有粗厚如客家粄條、尚自稱河粉的。河粉好壞取決於米種、水質、功夫,做得好的柔且滑潤,幾乎可以用「喝下去」形容,但是偶嚼幾下,卻也有其口感。在台灣欲吃有些水準的河粉,還不如至香港買回大量「壽桃牌」即食河粉,存放起來備用。江仔記的河粉本身,一如其魚蛋、魚片,已經到達一流水準。有了此二條件,難怪可以在大小食肆林立、競爭激烈的銅鑼灣區屹立多年。
雖然香港有水準的河粉甚多(筆者亦喜歡九龍佐敦的《避風塘興記》燒鴨河,銅鑼灣渣甸坊《南記》紫菜四寶河也尚可),幾乎人人有自己愛去的小店(據說天后《德昌》也頗受歡迎),但是筆者在港時,如想來碗河粉,江仔記則始終是首選。 開餐廳、做生意,有沒有 FOCUS 實在差很多。 2005‧05(Picture courtesy of Yilan.com.tw & other web sources)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