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3 22:22:11瀏覽491|回應5|推薦0 | |
一、做人與作學問不同。 作學問,必須在「不疑處疑」之; 而做人,應當在「疑處不疑」。 依稀記得,胡適之先生好像在哪兒,也這麼說過。 仔細思考,相當有其道理與必須之處; 將作學問的「敏感」及敏銳,若也同樣放在人世當中, 其實是,相當辛苦的啊!
二、這世間,沒有絕對的真理; 只有「與時俱進」的觀點。 人應該要常常挑戰著-----昨日的我。 並且記得要-----推翻昨日的我!
三、個人生命情調的抉擇,應是什麼呢? 是與時舒捲嗎? 是隨俗浮沈呢? 或者是放蕩狂傲於世間? 亦或是------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呢? 或而是不食嗟來之食,而寧可餓死乎? 或更甚而是,如屈原之投汨羅江及王國維之投湖自盡? 而班固評屈平之「露才揚己,怨懟沈江」,說他是「非明哲」, 可是公允之說呢? 寧說班固是「愛材」與「愛之深責之切」啊! 每個人對生命抉擇自是不同! 范文正公不就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終」嗎? 可佩啊,好一個人!
四、人皆有可見知之「外觀」及「隱藏」著的特質與面貌。 應說,人乃隨著生命之歷程,而呈現各種不同之面向及樣貌。 只是,一個人處在是非混淆之時代之時,如何去尋繹出來自己 生命的形象呢? 其背後,是否有「避憂解患」之生命形式呢?
五、一個人,會同時存在著----黑白的自我與彩色天空的自我。 怎麼去理解與消融自己幽微的人性弱點; 如何去洞察自己那「本我」? 生命怎麼去解脫與釋放呢? 不論如何,都當去尋找與探究生命之另一種----可能性!
六、當你的所作所為與家庭、社會,甚而是,人所制訂的傳統道德, 發生了衝突時; 你會怎麼作選擇呢? 有否揉合與調整之空間之可能及圓融之道嗎?
七、越是年輕,就越聽不到別人的聲音; 只聽到------自己的聲音! 當可以自己鬆動「歷史的包袱」時,又是何等情調?
八、盡量不使自己,落入「解釋」的「必然性」; 常常與自己「對話」,好調整自己的位置。
九、生命很好玩的! 有「有心無意」; 有「有意無心」。 自己是那一個呢? 生命的碰觸與開展,是哪一則呢?
十、要使自己可以常常,以「柔軟」之心進入對方的立場, 去作理解與消解。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