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7 22:20:26瀏覽544|回應3|推薦0 | |
一、『自然』是什麼? 自然是我所來也是我所要將會去的地方。 自然,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自由。 而「自由」,是我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理由。 二、詩人說:『一粒砂子可以看世界;一朵野花可以看到天堂。』。 原來天堂與地獄都同樣在人間; 而光明與黑暗,亦是同質性的東西, 怎麼從黑暗到光明,轉變的只是我自己的心而已啊!
三、應該學習用「第三隻眼」,好好的去體會與感受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奧 妙與無奈之處。 我們總是被「無知」所拘囿而不自知,也因為「無知」與「無明」而使 得自己一次次的墜入自己無法想像的境地裡。 但是,一旦心境清明時,一旦迷霧終於消散時,我一樣可以見到無限延 伸的天空,我依舊可以看到自己良善的「本我」。 四、夜讀梁啟超先生書,對於他所提出的「學者的人格」頗有所感。 學者,為學問而學問,斷不以學問供學問以外之手段,所以學者是 耿介而專至的;但更要記得有所「自許」,必須要有所用於世及為世 所用。 五、顧炎武之《日知錄》有這麼句話:『一自命為文人,便無足觀。』。 好一個人啊! 六、梁啟超先生《國風報》有這麼幾句,令人動容之語:『吾雅不願採擷隔牆桃李之繁葩,綴結於吾家杉松之老幹,而沾沾自鳴得意;吾誠愛桃李也,惟當思所以移植之,而何必使與杉松淆其名實者。』; 是的,當有自我之風格與人格,當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自勉之! 七、人生裡,其實有許許多多東西,往往是潛在存在的; 人往往被自己困在某一個「面」裡,而失去了準則與找不著那個「點」, 那麼,就退一步吧! 在那一步裡,你或許終於可以看清與有所發現。
八、「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怎麼會把自己困在那「欲界」、「色界」、「無色界」裡,而深自痛苦 與掙扎呢? 只因為-----你忘記了「丟掉」他! 一旦人擁有什麼,他的心就會受到「桎梏」及受到牽連,也因此而得不到 寧靜的心,讓自己的心,像是波海一般的動盪與陣陣漣漪; 那麼,就拋棄他吧!
九、日本有這麼二句很有名的俳句: 『野鵝無意投下它們的影子, 水也無心接受它們的影像。』。 好一個「無意」與「無心」啊! 當彼此都沒有「你是你」「我是我」的矛盾的「二分法」存在時,哪 還有什麼「差異性」與「區別性」呢?
十、《東原文集答鄭用牧書》:『學者當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為一時之名,亦不期後世之名-------。』。 讀書,所為何事呢? 在「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的讀書天地裡,還得「貴創 意不依傍」、「博證以求知」、「致用與經世」的生命期許裡,如 何不失之於「俗學」呢? 清人劉獻廷曾經這麼說:『苟不能斡旋氣運,利濟天下,徒以其知能 為一身家之謀,則不能謂之人!』;
讀起來,真是使人驚心動魄啊! 思之,勉之,期之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