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7 23:08:03瀏覽658|回應1|推薦0 | |
一、 人真是一種習慣的動物嗎? 今天上午急著往學校去,走到車庫時,突然感覺自己忘了什麼重要的東西,看看公事包,再摸摸自己身上,而後猛然想到,忘記戴上耳環了啊! 可是,已經沒有時間再找一副耳環,好來搭配今天的穿著,只好上路了。 然而,一路上覺得不自在,到了學校還是感覺好像自己沒有穿好衣服似的難受,連與老同學說話都還心不在焉。 接著,在心中大笑自己的「我相」與「著相」。 或許戴不戴耳環,對許多女性朋友來説,是非常小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是,對一個戴耳環已經是N年的我來説,已經是與自己身體相連的一種依賴。 這件自己都搖頭的小事,使得自己深深的反省與自覺,除了耳環之外,我尚有何事、何人是深深依賴而不自知的呢? 二、 閱讀當是一種自我之跨度。 那麼「讀人」呢? 是否霧裡看花,終隔一層呢? 每個人應是一本書。 只是,有的書本實在是不值得去閱讀; 而有的書籍令人覺得智慧增長,如沐春風之中。 而有的書本,實在是經不起一眼觀審; 卻有的書本,實在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論是多少年,仍然是每一次展讀,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與感動。 〈說真的,直到此刻,還沒發現有人,有如哲學與思想書籍那麼的耐讀與睿智。〉 〈即使深度之慨嘆俗不可耐之人太多,但依然覺得可讀性相當高; 因為他們是如鑑立見。〉 〈而自己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深思之!明審之!〉 而怎麼志思約真,以及懂得識人真華,那可是屬「閱讀者」的能力範疇了啊! 三、
所謂的Orientalism 與 Occidentalism ,亦得看自己以何面向去觀察。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自己之stereotyped ideas,比如東方人對西方人總有一些刻板印象。 以理性層面而言,自然是不可一概而識之,否則必會有所偏差與嚴重之誤解。 然而,當刻板印象除之不去,一昧的以自己腦中之印象去認識與理解西方文明或是一切之時,不也是一種「東方主義」嗎? 四、 啼鶯舞燕也罷, 小橋流水飛紅也罷; 綠草黃花藍天也好,浩渺漫雲幽也好; 那一樣不是出之自然呢? 而處在自然中之「人」呢? 可曾深深體覺,覺知那人生若夢亦如寄呢? 能安,即是家啊。 五、 如何是「中道」? 如實的去面對與識清生命中之空與假,不起執著之心,即是「中道」; 亦可以荀子之說如此解------『虛一而靜」,即是「大清明』。 六、 人性情境之深切透識,終究存在於「自體性」,即「自覺覺知」; 而生命意義之生發與闡揚,亦待吾人之「自明」,亦為「自明明知」。 七、 常常幾許吉光片羽,幾多人生中之零散段落,偶而被喚起之思緒------ 會將我之記憶復甦。 此凝聚,偶亦然呈顯一全新之意義,亦為一生命嶄新之領悟; 然而,亦為一種痛苦之體會。 生命圓融自足,乃某種程度之自我之生命之深化,亦是自由表顯之心靈態度; 只是,此主體之感受,何曾有人知曉,亦乃經過多少生命之淬礪與磨難呢? 八、 沒有純熟之思想及思考理路,沒有真實蘊結於胸衷之生命覺知,不是風花雪月,不是無病呻吟嗎? 書文,當有「我」之風格,需出自機杼及引人進入深度思考之機鋒。 常見為文,沒有內涵與意義,無所閎于中而肆於外,有乎內而飾於外,不知有何價值與可看性可言? 而更令人訝異與感慨的是,怎麼有人加以支持甚至是讚賞呢? 其人遣辭用句之間不懂修辭學,而文不從字不順,所「自造」語詞貽笑大方,且「為文而造情語」,然而卻是車水馬龍。 可見得,人世間真是紛紜雜沓者眾,而慧明者幾稀也! 於深慨之餘,亦然深深體悟世間人之「自然本象」, 亦不失為一得也! 故亦了然於心。 亦有待靜觀與再思!! 九、 無論人事怎麼改變,無論時代怎麼變遷,無論人性怎麼差異; 作為一個人之條件、素質等,自有其不變之成分。 形軀我,當以戒為師。 認知我,當以理悟為師。 情意我,當以生命感思為曉喻。 德性我,當以價值覺知為內容。 十、 通過現象,揭露事物之本質。 無迷其途,無絕其源。 曉其性份之所在,以虛靜涵養之。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