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谈军人的作战意志(七)
2009/10/11 18:00:24瀏覽322|回應1|推薦1

漫谈军人的作战意志(七)

塔山阻击战双方的斗狠

塔山阻击战,攻防双方都打出了相当高的作战意志。

以一篇《半夜鸡叫》而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高玉宝,是塔山之战的幸存者。

因为《半夜鸡叫》被选入小学课本,所以高玉宝在全国的知名度远超过4纵司令员吴克华。

高玉宝当时是4纵12师35团通讯员。

高玉宝回忆道,他们部队接到命令后,昼夜急行军130多里赶至塔山布防。国军的炮火极为凶猛,35团仅有的三部电话通信线路,很快就被国军重炮彻底炸断。“我们一个排的电话兵派出去接线,还没打到第4天就全被打光了。”

到后来,指挥作战全靠人力通信来完成。"我们35团配属团部的两个步兵通信班,最后只剩下了包括我在内的5个人了。"高玉宝说。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离公路最近的6号阵地成为35团和国军争夺的焦点,伤亡最重。

守卫部队远途赶来,只能挖一些临时性的战壕散兵坑作为工事。在国军的重磅炮弹的轰击之下,工事眨眼间就被填平。阵地上被炸得没有任何支撑,守军只好把战友的尸体垒起来作掩体继续战斗。

打到第5天的下午3点多钟,团长大声喊高玉宝:“小高小高,你到山后把9连调上来,到6号阵地,上边没有人了。”

高玉宝跳出阵地,跑到山后的小村子里,把这个有200多人的9连带上了6号阵地。

当时9连正在吃饭。“指导员对全连只说了一句话:‘同志们,大家要吃饱,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顿饭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高玉宝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他甚至不知道这个指导员的名字,但他认为,这是全世界最有人性化的战斗动员。

打到第6天中午,35团团长又一次呼喊高玉宝:“小高,小高,你去后山把警卫连带上来,6号阵地上又没人了。”高玉宝的心中一阵难受:调警卫连,那就意味着35团已经拼光了。

警卫连很快从后山过来,由团参谋长亲自带着上。高玉宝也跟随一起上阵地。在离阵地还有500米左右时,被国军的炮火拦阻射击压住了。

团参谋长用望远镜一看,不由哎呀叫了一声。

国军的一支敢死队,顶着炮火象波浪一样进行集体冲锋,眼看就要爬上阵地了。

高玉宝后来才知道,这支敢死队是国军独立95师的“军官敢死队”。成员全是抽调集中而来的尉、校级军官,大多是从黄埔军校、中央军校毕业的军官。

这样的打法,就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这支敢死队的战术素养,战斗意志自然是代表了整支部队的最高水准。由他们来实行突破,打开一个缺口。然后由后面跟进的攻击队伍扩大巩固。胜算较大。

但这却是孤注一掷!如果这一击不成功,接下来很难再组织起有威胁的攻击了。盖因全体基层军官是整个部队的骨架,骨架打没了,部队就散架了。即使勉强进攻,也没多大章法了。

在共军的战例记载里,还未见这种“军官敢死队”的打法。而且在国军里,也不多见。

参谋长把手中的望远镜随手交给高玉宝,回过头给连长交代任务。高玉宝顺手举起了望远镜,这一看,他看到了让他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一幕。

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突然从一个弹坑里爬出来一个浑身是血的9连战士。他想跨过一个树墩,去抓前面的机枪。“他的左腿已经断了一大半,只有点皮连着。”高玉宝说。但是,战士的腿被树墩挂住了,他扯了好几下,没有扯下来。他离着面前的机枪还差着一点。“我看到他把腰上的刺刀抽了出来,往自己的腿上剁了几刀,把腿剁了下来,扔到了已经冲到面前的“敢死队”里。”

就在对方一楞的功夫,战士抓到了机枪,一梭子弹呼啸而出。

这种“自断残肢”的作法,我在上甘岭战役里也有所闻。

以下是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摘录:

“。。。突然一阵猛烈的机枪声又响了起来。美军大炮马上猛砸了过来。我爬到棱线一处观察点借着照明弹的亮光和朦胧的天色往下一看,是我的一个排长,跪着走来走去,在一堆死尸中间端着一挺机枪对着山下往上爬的韩军猛扫。他的身后拖着一段累累赘赘的东西,拖来拖去,很碍事儿。我仔细一看,竟然是他的一条被炸断的小腿!白森森的一根骨头看得清清楚楚。炮击炸起的烟雾一会儿就遮天蔽地,弹片乱飞。没人能够走过去把他带回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百多米的距离。烟雾中,我看见他自己用刺刀把小腿挑下来向着山下扔了出去,然后再次被烟尘笼罩。美军的炮弹不停地砸过来,那机枪声时断时续,最后终于沉寂。”

警卫连仍然被阻隔在500米之外,猛烈的炮火将许多解放军和国军留在阵地上的尸体抛上了空中。6号阵地上,断腿的战士仍然坚持着。

“这时候,断腿的战士又从弹坑里刨出来一个人,他头已经炸烂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高玉宝回忆说,“断腿战士把瞎眼战士的手拉过来,放到子弹链上。瞎眼战士马上明白了,迅速地压子弹。”阵地上的机枪再一次响起,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警卫连跃出壕沟,扑上了阵地。“军官敢死队”被打了下去。

参谋长一上阵地就抱住了两个战士,要把他们抬下去。但两个战士死活不干,因为他们知道现在阵地上人手之缺乏。坚持互相帮着爬下阵地去。高玉宝说:“他们都知道自己活不了了。”

国军此后再也组织不起有威胁的攻击了。

塔山阻击战结束后,高玉宝多次试图找到这两个战士,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直到5年前,我去塔山扫墓,才在参加过战斗的花名册里找到这两个人的名字。”

当高玉宝所在的35团接过"白台山英雄团"的锦旗时,全团就剩下100余人。而他们的兄弟部队,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34团,只剩下了21个人。

时隔59年后,在塔山战役中幸存下来的高玉宝迎来了他80岁的寿辰。晚年的高玉宝,脑海里经常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也不知道9连的弟兄们,最后一顿饭吃饱了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394160

 回應文章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塔山之战是奇迹!
2009/10/19 11:27
塔山之战是奇迹!如果塔山不能确保,锦州之战后果难料!那么全局在东北将动摇。

攻击锦州确实是毛泽东的一次极为犀利的战略部署。但是我一直奇怪这个极为冒险的部署,毛泽东是怎么有信心赌赢的。在军事态势与地理上,这个实在是先赴死地而后生。林彪前后都有敌巨大的重兵集群,而且敌有海空绝对优势,地形上有利于敌不利于我。后勤线,集结地,行军路线,攻击目标..........这些几无回旋余地可言。

长,沈之敌如切断我军后路与补给,
敌又在锦州站住,那么林彪就极为被动了。而这个可能由单纯的军事上看是高度可能的。毛泽东居然还是做出了这个打锦的决定。唉,只能说是不愧是老毛!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