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浅析“中国人”》(二)
2009/09/03 15:34:05瀏覽417|回應1|推薦5

上一文讨论了什么是“中国人”这个概念。本来像这类讨论属于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范围,比较客观中立。

不过当我读到北京晚报刊登的许鸿升的文章的最后一段时,却感到有些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虽然要讨论这种主观意识比较强的论题非本人所好,亦非本人所长,因为这样的讨论经常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一段是这样说的:

【5】表现爱国题材的《建国大业》竟然起用了21位非中国籍的中国明星,难怪有网友质疑:连国籍都改了,如何体现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

图穷匕见了!许鸿升文章的观点实在是“弯弯绕”--绕来绕去就是不直接点出来,而要让读者去“悟”出来。唉。。。白鱼吃多就净想着整妖蛾子不是?老是那么“一副意味深长”,真让人受不了。。。

那就让我“傻傻地”替许鸿升说出来吧。。。许文的观点就是:改国籍就只是为了图个人利益,不爱中国了。

本人的观点是:改不改国籍,与是否爱中国,完全是两码事。换句话说:改了国籍,仍然有可能是爱中国的;另一方面,不改国籍,并不见得完全是出于爱中国。

咱只是凡夫俗子,没必要唱高调。改不改国籍还真的主要是个人因素考量。不过绝对不只是“个人利益”那么简单。如“憨哥”指出:中国人移民海外,加入外国籍,有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诸多原因和考量。

好吧,除了许鸿升所能想得到的那些“个人好处”之外,我再补充几条许鸿升可能没考虑到的。

第一如“浪宽”指出,“华人要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选举权是最重要的武器。不入当地籍,你怎么参政?”。入籍才能得到投票选举权。这投票选举权上至参加选举总统--我们总不希望选举出一个对中国不太友好的美国总统吧?那样对中美两国都没好处。我就不说这是为中国好,就只说是为自己考虑,行了吧?投票选举权下至对州政府的某一项有关教育资金的增减提案进行表决--我们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

入当地籍有时还只是一个很具体实际的需求。我有一同学,学的是高端技术,拿了博士。他的专业决定了他以后求职只能在一些必须是美国公民才有资格被录用的公司,连持有绿卡都不合格。你说他不入籍又怎办?

我有一好友,去国多年,没有机会陪伴父母。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想把父母接来好好孝敬一番。但美国的移民法规定是:只有美国公民才有资格申请父母移民。他该咋办?

一些不办移民入籍的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考虑。

本人有一过去中学同学,其女儿来美留学。从名校研究所毕业后,顺利找到一家公司工作,并获移民局签发的外劳工作签证。本来这下一步顺理成章就是开始申请“绿卡”了。我问她时,她却表示不打算申请。问她为什么?她答说,由于父母只愿意在中国度晚年,她又是家里的独女,所以只打算在美国工作几年后就回国了。。。

本人姨妈在澳洲获“绿卡”多年,但一直不入籍。原因呢?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中国,女儿在澳洲。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更愿意每年在儿子和女儿家轮流各住一段时间。因此她持中国护照与澳洲绿卡,来来回回都不需签证,既省事又省钱。。。

最“雷”的理由是--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国外留学拿到学位后,被一英联邦国家的某大学聘为教授。著作等身,后来入选为该国科学院院士。几年前,美国加州某大学邀请他来讲学。因那所大学离我家不远,故试着与他联络,想请他来家叙旧。这位同学果然念旧,欣然赴约。院士的光环,把寒舍照耀得。。。蓬荜生辉啊。。。

酒酣耳热,天南海北。席间不知为何,他自己谈起他在该国那么多年,至今未入当地籍。我随口一句“为什么呢?”却引出一个“天雷”的理由。

他说,因为该国的入籍誓词里有一句必须效忠英国女皇,而这句他怎么都无法接受。。。

我暗忖:入籍时,好几千人挤在一堆,大法官说一句,大家跟着念一句,若是里面有人没开口,绝对发现不了。。。看来喜欢较真的人,确实不少啊。。。

他的不入籍,我们不能硬往什么“爱中国”方面去扯,那样太牵强附会了。这只属于个人的一种人生观念,我能理解。我一直认为:在这类代表一个国家层面的庄严的词句里,不应当掺进个人崇拜的东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然而在“文革”结束后不久,曾把它改词了,并在全国推广。改过的歌词,不仅拗口,而且那内容,实在是。。。令人很不舒服!所幸的是没几年,“群众反映极大”,最后不得不改回原词。从而在今天,正式场合里,大家都还能发出“中华民族的吼声”,诉说着“血肉筑长城”的故事。。。以后有时间想写一个有关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帖子。

有没有中国国籍,与是否爱中国,没有必然联系。抗战期间,南洋华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捐钱捐物,这都不说了。更有“捐命”的--许多华侨青年,跋山涉水从东南亚侨居国进入中国,投身抗日。不少人最后把命都“捐”在了中国战场上。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里面,摇身一变当汉奸伪军的。。。唉,不说也罢。

听过一个传说:美籍华人金无怠,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里官居亚洲司负责人,后来退休。八十年代中,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中国国家安全部的情报处长俞强生叛逃美国,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检举金无怠实际上是为中国传递情报。金立即被逮捕。最后金无怠自杀于监狱中,而这位举报者最后被中国派出的杀手干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277909

 回應文章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改詞
2009/09/04 1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然而在“文革”结束后不久,曾把它改词了,并在全国推广。改过的歌词,不仅拗口,而且那内容,实在是。。。令人很不舒服!】

讀過倪匡寫過一篇,說改過的詞,聽來像星宿派歡呼丁春秋出場。

sas(sasguru) 於 2009-09-04 12:28 回覆:

yichun兄对此也有所闻啊?

我毛遂自荐,替兄台扫盲一下,呵呵。。。

以下摘自《维基百科》。

*******************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200师定为该师军歌。

1949年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周恩来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18人出席。

马叙伦等建议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支持。但是,因为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先生并拟就了3段。

但张奚若、梁思成反对,以法国的《马赛曲》为例,他们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不应修改词曲。黄炎培也不赞成修改。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打成“右派”,于1968年含冤去世。其作品亦被认为有“政治问题”,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特别是1970年全国大规模地批判田汉、周扬、夏衍、阳翰笙“四条汉子”,作为“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在1975年被以“组织”的名义宣布为“叛徒”,并被“永远开除党籍”。

从此,他作词的歌曲不能再唱了,正式场合只能演奏《义勇军进行曲》,不能唱出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在华国锋的领导下,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1978年,全国人大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最后确定由李焕之配的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修改。

最后,考虑到国歌不同于一般歌曲,为保持国歌的稳定性,只写“聂耳曲、集体填词”,一律不署编配者的姓名。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78年年底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了。田汉得到昭雪平反,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4章第136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1978年-1982年)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