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浅析"中国人"》(四)
2009/09/30 15:33:24瀏覽273|回應1|推薦4

值此十一将至,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1994年我还在UCLA读书时,加入了学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通迅网站。当时的网络介面,全然不像今天的网络设计这般五彩缤纷,简易好用。那时进入一个网站全靠打一行行的指令。进入后所看到的也只是一则则短讯--或是联谊活动的开会通知,或是网友之间买卖旧货的广告。总之,上网站纯属为了获取一些最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什么“精神食粮”。 

九月中旬的一天,看到网站上有一则通知,大意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45周年国庆,兹定于九月底的一个星期六上午十点,南加州各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联合在Alhambra市的Almansor公园举行升旗仪式。希望“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会员们踊跃参加。 

当时看到消息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把这消息与家人分享了一下。那时没有决定要不要去,也没有与其他会员商讨一下该不该去。反正这种事情全凭自己的感觉,既不需顾虑“政治影响”,也不需考虑“群众反映”。 

到了那天早上,全家起床吃过早餐后,都同意要去。父母从国内刚来一年,也想跟我们一起去,于是一车五人浩浩荡荡直奔会场而去。 

到了会场一看,嘿,有点新鲜:这个升旗会场很“山寨”! 

那个公园,就一大片草坪。草坪的尽头,有一根旗竿。在旗竿周围,放了几张折叠式的长条桌,估计是某个同学用车载来的。桌子上放了一台磁带录音机,以及几个室内唱Karaok的音响,大概是某个同学贡献出来的私有财产。此外桌上还有一面五星红旗。

这旗我估计不太可能是属哪个同学所有,更可能是跟中领馆借来的。 

先到达的,三五个一伙,东一蔟,西一堆地在聊天。“主席台”上,几个同学,看模样是“联谊会”中的头面人物,或在调试音响,或试着把旗绑在旗绳上,忙得团团转。 

我到的时候,大约已有一百余人左右。在我之后还有陆续到达的,估计最后的规模约在两百人左右。 

从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是留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成员。一般来说,若哪个学生决定来,必然是全家出动。像我们家就来了五个。因此若只算学生数,大约只会有五、六十人,显然没有全部到齐。然而人在异国都不容易,各人有难念的经。或温书赶作业,或趁周末打工补贴家用。无论来与不来,都可以理解。 

闲话少说,时间到。 

“主席台”上有个同学拿着唱K的话筒叫大家往“主席台”跟前靠拢,并宣布仪式开始,升国旗,唱国歌。 

我当时算是比较靠近“主席台”了,然而还是吃了一惊! 

平时在朋友家里玩K的时候,在狭小的室内空间里只觉得音响效果震耳欲聋。然而在那空旷的公园里,那声音却很单薄,很微弱。当然也可能是当时所提供的音响是小型号的,而大家都没有过在旷野里大合唱的经验。 

当“主席台”跟前的人跟着Karaok伴奏开唱的时候,站得比较远还在聊天的人才逐渐聚拢过来。刚开始唱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小声。这大概是在中国的多年习惯造成的--在中国但凡有唱国歌的场合,动辄数千人,以至上万人。每个人只要喉咙里发出一点声音,则总体分贝就相当可观了。因此大家还是按习惯--“低吟浅唱”。 

刚唱了几句,大家就都意识到了音量的问题,于是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力度。随着围拢过来的人的加强,终于在临结束前,“吼声”震天动地。 

歌是唱完了,旗也升上去了,但大伙儿却一个个地都戳在那儿,没人离开! 

稍微一想也就能明白:今天有谁是“被迫着前来发出最后的吼声”吗?没有啊!纯属愿打愿挨的事。这周末大清早的干什么不行?或为了课业,或为了打工,就算什么都不为,那就为补眠在家睡个懒觉吧--有大把的理由不来呢。 

除开个人事务,还有一个路程的问题。我离得算较近的,还得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其他远的有七、八十公里,甚至上百。开车得要一小时左右。这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来了,刚吼了两嗓子,就得往回赶了?心不甘哪! 

台上“主席团”成员估计也猜到了大伙的心思。其实哪用猜呀,他们更有那心思--除了跟大家共有的那些因素之外,他们还多了一通“忙活”。 

台上拿话筒的同学就说:“要不我们再唱一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于是立马倒录音带。 

这在当时好像是“众望所归”的事,事后想来,颇不一般! 

我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在国内参加过无数次唱国歌的场合,有没有遇到过连唱两遍的时候?就是在只唱一遍的情况下,连台上的那些张口闭口教育别人要“爱国”的高官都算上,会场里有几个不是仅仅把那当作一项程序走过场的? 

合唱团经过唱第一遍时的练嗓开声,热身之后,这第二遍,大家一上来就是狂吼!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这《义勇军进行曲》,光一个人唱,不来劲,得要扎堆了唱。扎堆的时候,人的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听着你周围的人都在歇斯底里,咬牙切齿,你的血液能不开锅? 

吼着吼着,好像都不对劲了--这已经不是吼了,而是。。。是。。。嚎! 

一开头就可着嗓子吼,吼了一半后,嗓子发干,但歌曲后面的高潮又来了。于是倒驴不倒架,硬撑下去!接下去这声音就变味了,感情冲动的这时已是声泪俱下,这不是“鬼哭神嚎”是什么?! 

终于唱完了,大家脸上都有一些发潮的东西--不是泪就是汗。 

所经历过的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面,这次也许是规模最小的,然而却是让我最难忘的。 

走出公园大门时,看到两部警车停在门口处,几个警察正笑嘻嘻地与经过身旁的人群打招呼。我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这次集会一定是预先向当地市政府申请并被批准过的。按规定,市警局会派人来巡察,主要是防止有治安骚乱方面的突发事件。 

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参加在美国的升旗仪式。 

又过了几年,在当地华语电视台的的一个新闻节目里,看到Monterey Park市为庆祝中国国庆,在该市公园举行升旗仪式。由该市女市长赵美心亲自主持,中国领事馆的领事也出席了仪式。看电视画面里,那阵势真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Monterey Park市本就是本地华人最为聚集居住之地,市长赵美心又是华裔,那场面自然不是一般的壮观。赵美心现在当了国会议员,据说是国会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女议员。 

然而我们却是最早尝试“吃螃蟹”的。 

在我们那次仪式之前,都没听说过在美国有什么地方举行过。当然我们所说的是民间举办的,非外事场合。旧金山市府今年是第十四次升中国国旗。就算把这个半官方的都算上,它的第一次也是在1996年。 

到如今土埋半截了,却时不时会回忆起“当年”干过的一些“愤青”之事。 

每个人都有年轻过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361351

 回應文章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这么可爱的愤青!
2009/10/01 10:24

1.愤青要都是这个样儿,还要老三届干嘛?

2.不够意思!这么好事儿也不喊叫兄弟一声,……

sas(sasguru) 於 2009-10-01 12:45 回覆:

yichun兄又来踩我痛脚了。。。

要论起来,在LA的Chinatown,每年的双十节,都有大批华人聚在国父孙中山铜像前升中华民国国旗,并唱中华民国国歌。这个聚会的历史更悠久了。起始年份不可考,至少是我一来LA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每年都会有一个报道的。

不瞒你说,当我刚来此地时,看到这则报道,多少会有点不以为然。yichun兄莫笑我,那时我的思维还是从中国大陆刚带来的。。。

随着时间久了,我都能理解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华人,骨子里深处还是有一种寻找民族归属感的渴望。在美国土地上,无论是升青天白日旗并唱《三民主义歌》,或是升五星红旗并唱《义勇军进行曲》,表面上看来涉及意识形态,其实更深层的是都在寻找归属于中华民族的那种感觉。。。

去兄台部落格里窥探过几次了,还没有新作出来。再不更新,就要喊“欠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