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谈军人的作战意志(一)
2009/10/04 04:56:33瀏覽317|回應0|推薦2

由观看十一阅兵式后联想开去。。。

YST市长在2007年所写的文章《漫談閱兵:大陸篇》中有这么几句话:

【很多人也許會問:美國為什麼不常閱兵?為什麼不踢正步?

美國軍事是走高科技武器的路,她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有本錢不強調精神力量。當然不必踢正步,甚至在無形中誘導別的國家也不踢正步。

你再想想,1900年的八國聯軍和1950年的朝鮮戰爭,中國在武器上和西方國家的差距是一樣的。為什麼這兩個戰爭結果會完全相反?

所以像中、俄這種大國舉行閱兵大典,所有外國的武官和記者都會雲集,看兩樣東西。一樣是有沒有新武器出現,另一樣就是作戰意志。前者表現在車輛方隊,後者表現在徒步方陣。以中國的國情和軍事傳統,軍人的作戰意志要比武器來得重要。】

“作战意志”这个概念乍一看,有点虚幻。然而那些喜欢打架斗殴的青少年却深有体会。打架有三要素:一胆二力三技巧。这其中胆量是放在第一位的。再说具体了,就是要有敢于先下狠手的一股霸气,敢于往死里打。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这就是一种“意志”上的等级比较。

军人的“作战意志”,说通俗一点,就是一股“杀气”--杀人之气。

这股“杀气”最明显的是体现在中国的特种兵身上。特种兵其实是不适宜用来作方阵走正步的,也不适宜于用作抢险救灾--他们只是被训练培养为一部“杀人机器”。比如说,由于特种兵平时的训练习惯是含胸收腹、弓腰缩脖、脚尖点地,按照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是一支不走正步的部队。刚到阅兵村时,特种兵方队在队列考核中老是过不了关。

特种兵的近距格斗术是简易实用,凶狠致命,俗称“一招制敌”,全然不似武打剧里那般具有观赏性。

中越边境战争的后期,中国采用各军区轮战的方法,各军区都派特种部队去。因为特种部队是需要在战场上练的,光在训练场是不够的--他们是需要杀人的。

到了边境后,主要是深入敌后,出境作战。或是为了摧毁越军炮兵阵地,或是为了端掉越军的高级指挥所。手法是杀人如麻,一个不留。出手之快之重,令越军胆寒。曾有一特种兵,与越军近距遭遇。在几秒钟之内,徒手弄死三名越军。

特种部队在轮战结束换防回来后,据说要先关到某个封闭式的基地里一段时间,不许外出。名堂上是作“战后总结”,实际上是要收一收他们的“杀气”。因为带着战场上的满身杀气闯到社会上去,一不留神,就会因着某件小事而闹出人命。

一支部队之所以被称为精锐主力、王牌部队,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作战意志与众不同。其它的部队,武器装备可以马上给你换最好的,然而那一股“霸气”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形成的。

一支部队的作战意志强弱,与带队主官的意志有极大的关系。“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们在许多战例中,可以看到在千钧一发,危急万分的紧要关头,由于主官的卓越表现,使一支部队成就了一段神话。当然,也有由于主官的拙劣表现,而空余遗恨的。

写本系列的目的,是想作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分析对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3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