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浅析"中国人"》(一)
2009/09/01 11:35:48瀏覽323|回應0|推薦4

最近,由网络文章《请外籍华人明星不要自称“中国人”》发起,并由北京晚报跟进的《改国籍改不了中国心?》一文,引发海外华人反弹,从而在海内外华人中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文章都是从邬君梅说的一句“我是中国人”开始发难的。不过这“挑刺”也是挑得不干脆--闪烁其词,论点并不聚焦,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咱不知道发难者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那种“主意点子一大堆外加一副意味深长”的,我一看,就瘮得慌。。。

不必绕圈子了,直接把问题归结为:邬君梅自称“中国人”是否恰当?

自然要先想法弄清“中国人”的定义了--许多年前养成的习惯:有什么争议先查定义。

有点奇怪:不知为何却没查到有关“中国人”的官方正式定义。国籍却是有明确的界定--在许多法律用词上,以及出入境机场口岸填写表格时,所用的栏目是“所属国籍”,而非“哪国人”。至于“中国人”是否必然是只能以拥有中国国籍来界定,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因为没有以文字的方式明确规定,所以只能以字面上来理解何谓“中国人”。有些人说:“中国人”只能以拥有中国国籍来划分。除此以外,无它。

首先,我们都有共识的是:那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在中国土生土长并拥有中国国籍的一类人,是毫无争议的“中国人”。比如那些祖祖辈辈在黄土高原上耕作的农民。

其他的类别里,可能就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了。

网络上不时可以看到中国网民的一些有关“中国美女傍老黑”的帖子,并配以“不三不四”的图片。图片上一些很漂亮的中国MM与黑皮肤、黄头发的小伙在中国的大街上勾肩搭背,旁若无人。帖子并同时大义凛然、声泪俱下地控诉了MM的这种“崇洋媚外”的“无耻”行径。为何指责她“无耻”呢?因为她会去傍“老外”,而且还是个“黑老外”。根据“肥水不流老外田”的基本原则,美女的这种作法是“出卖了国家的稀有资源”。往重里说,是“卖国贼”!

当我看到这些“稀有资源”就这样被“外资疯狂掠夺”时,心里还真是有点。。。那啥。。。“酸”得慌。。。真的不骗你,给你看一个吧。。。如此绝色的,咱只有“呓语”的份。。。

不过,等等,咱还得“求是”啊--说那黑人是“老外”是否有依据?于是上前劈胸一把揪住老黑:“今天你要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要给你一个说法!”那黑人兄弟不慌不忙,嘿嘿一笑,从兜里掏出一个本子:“不好意思,兄弟我上个月刚入了中国籍。。。”

那些在帖里骂MM的,如果看到这一幕,那份“义正词严”是否会随着他中国护照的亮出而立马烟消云散,180度大转弯--“误会误会,原来都是国人呢,呵呵。。。”?

我猜是不会,至少是余怒难消。中国传统看法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看看,还是按“族类”来划分的吧?咱突发奇想:如果用咱这黄皮肤,黑头发。。。更准确地说,是黑头发中掺着灰白头发的“衰伯”去代换掉那老黑而去泡那同一个PLMM,不知那些骂大街的会不会感觉上好一点,心理平衡一点?倘如是,那还是让咱上吧--皆大欢喜啊。。。

国籍还是无法压过“族类”的呀。

扯远了,还是回到“中国人”的认识上。基本上,经常这就是个共识默认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世界也走进中国,“中国人”越来越变得具有广泛的外延,尤其是在国外。在美国,对那些从中国来的一律称为 “中国人”,简称“老中”。不仅“老中”之间如此互称,就连“老美”也是称这些人为 “Chinese”。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在称他们为“中国人”之前,是否调查过他们的国籍是什么?答案是没有,几乎没人作过这种调查。因为当面询问人家的目前国籍是很无礼的--那属于个人隐私,除非他/她自己愿意主动说出来。这说明现在流行的“中国人”概念,其实是用一种更广义的默认--按族类、母语、文化习俗等这些判别标准来定。约定俗成,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确实,我们在交友时,更多看重的是对方在人生理念上与自己是否有比较多的交集,国籍在这里真的不是太重要。

再回到那个最原始的“挑刺”问题上。邬君梅说“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本身并没有明显的语病。尤其是她是在美国的华人,而美国的华人圈就流行这种说法。至多,北京晚报可以跟她探讨一下这句话在不同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理解。仅此而已,连纠正她的语病这种说法都提不上,更遑论借题发挥。

想起一个人:劉家昌。

劉家昌祖籍山東,1941年生於哈爾濱,幼年時随父母移民韓國,1962年到台灣,以僑生的身份就讀於政治大學。

劉家昌是當今難得的音樂天才,中學時代就已經開始他的演唱生涯。他寫了許多著名的流行歌曲和電影配樂,如《梅花》、《中華民國頌》、《街燈下》、《往事只能回味》、《海鷗》、《庭院深深》、《月滿西樓》、《梅蘭梅蘭我愛你》、《一簾幽夢》。。。等等。

之所以提劉家昌是因为一首歌:《我是中國人》,是劉家昌作詞作曲的愛國歌曲,并借由張明敏的演唱而流传甚广。

《我是中國人》:

沉默不是懦弱 忍耐不是麻木
儒家的傳統思想 帶領我們的腳步
八年艱苦的抗戰 証實我艱毅的民族
不到最後的關頭 決不輕言戰鬥
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會挺身而出
同胞受苦河山待復 我會牢牢記住
我不管生在哪裡 我是中國人
無論是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劉家昌本人随父母移民韓國,具韓國國籍,并以僑生的身份到台灣就讀大学。然而他自称是“中国人”。其中一句歌词“我不管生在哪裡 我是中國人”,这个境界就比较高远了--是否“中國人”,与国籍的关系不太大。

曾读到过一件奇事:一个人在他甫出生便自动获得六个国家的国籍。他的父亲是A国国籍,而母亲是B国国籍。于是按照A,B两国的法律,这孩子一出生便具有A,B两国国籍。另外孩子出生是在C国航班班机上,按C国法律,他又有C国国籍。而当孩子降生时,这架航班刚好通过D国领空。按D国法律,他又有D国国籍。最后的两个国籍是如何得来的却记不起来了。

那这个婴儿长大后,该自称是哪国人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guru&aid=326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