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讀論語,可惜了!
2024/05/27 22:32:55瀏覽437|回應3|推薦47

儒家思想,強調【人本價值】。所以,〈孔子〉不語【怪力亂神】,

更曾對〈子路〉說:【未知生,焉知死?】。其用意,就是要我們積極

專注,把在生的日子過好,不要常去恐懼、憂慮、掛念死亡。

這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是非常先進的心理健康指南,活在當下的美好!

《論語》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每一則語錄,都有其深刻意涵!

無論是【修身養性、人倫綱常、處世方針,抑或是君王之道、為臣官箴】

都能做為各方思想的準則。但高中國文教材、卻只列為選讀或摘錄幾則。

許多年輕學子,早已不知《論語》為何物?或者說,印象很模糊、淡薄。

這是很可惜的現象!主張「去中化」的廟堂大人們,應該多想想,其實這

本語錄教材,有許多【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的對話】,能教化人心,養成

【溫文儒雅、雍容和順】的性格。比起坊間迎合潮流的白話文要深刻許多。

台灣的教育思潮,由於少子化衝擊和影響,一直朝【淺碟方向】在進行。

年輕人對職能不精進也就罷!還特別容易被詐騙集團洗腦,加入犯罪行列,

是非不分,鋌而走險,豈只是經濟方面,政治上,也常成為被利用的族群。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0658030

 回應文章

Awesome 澳森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31 04:33

論語》是我的案頭書之一,曾受嚴師之教,不敢不讀。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5-31 21:10 回覆:


說真的,有如此嚴師,真是你的福氣!

我也很慶幸,以前讀高雄女中時,有位國文老師,

他要求我們,每天一定要背2-3則《論語》語錄。

高中三年,共有四位國文老師,而他最重經典古籍。

高高瘦瘦,有一股「仙風道骨」的氣質,令人難忘!

《論語》的價值,就是道理【歷久彌新】,不被淘汰。

隨時讀,都能跟社會現象與人性契合,慢慢就能體會。

歡迎你返抵國門!這趟日本大阪之旅,該有很多能寫的吧!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30 09:43

前後曾在日本小住半年,偶而會逛當地書店,發現論語是書店必備書籍。

而且還詳分兒童、中學、成人版。慶應大學的入學考,論語就是必考題。

日人視論語、孫子兵法、三國志為經典,綠營卻欲除之而後快,令人痛恨厭惡!!!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5-30 20:31 回覆:


真的!你敘述這段經歷,我聽了好欣慰與感動!

《論語》真是一部非常重要,且有價值的書。

如果怕小學生或國中生讀不懂,也可選其中簡淺適用的。

更何況,現在都有新版白話譯本,老師也會逐句講解。



韓國、日本,甚至歐美一些國家,都已關注到中國輝煌的文化,

紛紛在孩童時,讓他們接觸或學習。只有台灣還在【去中化】,

完全將重要的教育根柢,犧牲於意識形態中,對後代影響至鉅。

除了《論語》外,《千家詩》《朱子治家格言》或你說的 ~

《孫子兵法》、《三國志》都是非常優質的經典讀本。

一方面可為中文奠定基礎,也可訓練思考能力與對人性的熟悉。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8 04:02
我也愛讀論語!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5-28 16:33 回覆:


我覺得,學生時代有許多不錯的思想觀念,

是來自於讀過的論語語錄,一輩子受用無窮。

以下是我無需太費力,就能寫出的:

~~~~~~~~~~~~~~~~~~~~~

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朝聞道,夕死可矣。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不遷怒,不貳過。

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小不忍,則亂大謀。

1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0.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2.禮之用,和為貴。

2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4.見義不為,無勇也。

25.鄉愿,德之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