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面關傳說:新化武安宮
2019/05/20 22:37:46瀏覽4583|回應0|推薦6

早年台南市新化區稱為「大目降」,其中舊名「大使公廟」的武安宮,由於廟內有一座清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自福建漳洲城守營吳若有所敬獻中壇元帥的石香爐,故推測武安宮應是建於清嘉慶年間。

之後到了清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才由蘇德老、蘇振芳(噍吧哖事件中抗日志士蘇有志之父)倡議重建,廟內亦留有碑文記載。

至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又再度重建,民國六十七年落成迄今。

武安宮主祀「武安尊王」,也就是唐肅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時,與許遠死守睢陽而身殉安史之亂的張巡。

張巡,河南南陽人,生於唐中宗景龍三年(西元七○九年),安史之亂時,與太守許遠堅守睢陽城近一年,到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

面對強敵,張巡、許遠仍激勵將士固守,從早至午,接戰二十餘次,士氣不衰。

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

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

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

到了當年七月,將士每日只能分到一勺米,饑了只好吃樹皮和紙,守軍很多因饑餓而死去,只剩千餘人,大多都疲憊不堪,瘦弱得拉不開弓。

這時,張巡竟選擇殺死自己的愛妾,作為軍中弟兄糧食,煮熟了犒賞將士,當其端上桌時,眾人皆淚流滿面,不願食之,張巡下令強逼,眾人才吃。

後來許遠也送上一直陪伴自己的家僮給士兵吃,不讓部眾們餓肚子,但情勢仍急轉直下,最後還是因為彈盡糧耗,遭叛軍攻陷。

睢陽城破後,張巡因拒絕投降還辱罵叛軍慘遭斷舌、肢解而死;許遠則被押送至洛陽,因拒絕稱臣而被殺,「千古義士」形象就這樣流傳至今。

後來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肅宗追封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且下令在睢陽建廟立祀,命名為「雙忠廟」;宋朝時,因為全國各地皆有祀奉張巡、許遠的廟宇,朝廷便將張巡尊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

但新化武安宮所奉祀的張巡,卻與一般的略有不同,因為一般的武安尊王雖勇猛威武,但不至於會是青面獠牙,而武安宮的張巡之所以會變成這樣,那是有典故的。

傳說在古時,在大目降(新化)東邊的虎頭埤有隻虎面神,經常出沒為害生靈,百姓不堪其苦,前來祈求武安尊王能為民除害。

武安尊王有感於此,便前往虎頭埤與虎面神展開大戰。

但由於虎面神乃當時平埔族的守護神,雙方各有立場,使得武安尊王屢戰不下,祂覺得再這樣也不是辦法,於是便前往同為「降內七廟」的新化上帝廟(北極殿),求助於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得知情形之後,有感於對方也是為了守護平埔族民,所以不忍出借手持的「七星劍」將其殺害,反而借一副青面獠牙的黑色面關(面具)給武安尊王,並告知祂,戴此面關與其交戰,即可嚇退虎面神,但要謹記,戰勝後得要回來過了月眉埤(當時上帝廟前的大埤),才可以笑或說話,否則面關將永遠取不下來。

武安尊王得此面關後,便立刻戴上前往虎頭埤再戰,果然嚇退了虎面神,但一時得意之下,竟忘記玄天上帝所交代的話,放聲大笑了起來,致使面關永遠取不下來,就成現今青面獠牙的模樣。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