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4 22:44:32瀏覽21077|回應4|推薦31 | |
有些人天生具備失敗的特質(如同有些人必然成功),懷才不可能不遇,何以不遇,這正是挫敗的致命所在。所謂「遇」,不管遇人或遇事,必存在一個主觀的客體,這個遇才得以「合」—必然是各取所需,如明鏡之相映,才成得了局。所以重點是,想要「遇」的人,能提供什麼別人所需要的? 直言之,就是市場的供需與自我定位問題。這個大前提出了岔,幾乎是無藥可救,請問人生有幾個十年,禁得起一再浪擲?一昧執著在不對的位置與角色,沒有眼力認清自己與環境,也聽不進智者「旁觀者清」的剖析(當然很多旁觀者也是胡言亂語—旁人未必清楚自己的狀況,只是反映他的自我投射與價值觀,有時也是聽聽就好),矇著眼瞎耗,耗盡資源與自信,然後自嘆「懷才不遇」,其實是自作自受。 懷才不遇典出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顯通,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這個窮酸書生,有沒有想過,要嘛你才德的確過人,名聞遐邇;要嘛至少EQ、家世、交遊要達某種水平,否則就安於坐館,教出一些好學生,倒是正經,何必自怨自艾! 所以,處在不遇之境,業力糾結的漩渦,那重力加速度只會把人往黑暗的核心拋擲,任誰都無招架之力。不如順勢遠離,找到制高點,休養生息,冷眼觀察,再徐圖謀定而後動。 ◎先不必急著「做什麼」 沒有深化過的「做什麼」,只是盲動躁進,是心靈空虛的填充物,絕對不可能導向正確的航道。若真的已到了谷底,就再也不會壞到那裡去了;若還在墜落中,更須懸崖勒馬,才能保住最後一線生機。所以,保持冷靜的觀察,才能清楚自己置身何處,沒抓準自己的定位,豈能踏出正確的下一步?所謂「兵敗如山倒」,失敗經常接二連三(處在逆境或病苦,勿輕易做重大決策,此際心性擺盪,能量低落,混沌之時不易出現洞見),其理在此。 ◎要有自知之明,搞清自己的才性 在逆境中認清自己,絕不受人干擾,需要非比尋常的毅力與自信,而這一切源自自知之明;不論穿西裝還是穿草鞋,總之要做對味的,才能興味淋漓,魚水相容。 其次,必須花時間找出失敗的原因,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抓出共性。至於失敗的原因,有人敗在個性、有人敗在管理能力與專業、經驗不足、有人敗在人事,更多的是敗在心性與時機不成熟。然而這些歷練皆須在時光淘洗中學得,早慧者或許得力自幼熏習,或者身邊有高人(也要他聽得懂、願意聽),一般人都須歷練人事,吃過苦頭,才會長大。所以沒能成事,只是表示你還沒「畢業」,補修重修學分太多,如是而已。 ◎修行,才能終止失敗 最後,常保感謝之心。感謝週遭環境及眷屬,所給予的一切,不論是橫暴的對待(這是逆增上緣,增長我們的歷練與耐受力),還是溫柔的慈光,都是俾益靈命的滋養。純粹的感謝是一把通向和解與成功的錀匙。同時不忘時時送出誠心的祝福,正如鏡面反射以及虹吸原理,善意必定引來善意。 如果能通徹領悟以上重點,按耐浮誇,努力深耕,奠定根柢,遲早會從谷底翻升,而且歷經寒霜的折騰,那得來不易的成功芬芳,更禁得起考驗,因而歷久彌新。(5/Feb./2012;4/Apr./2012增補)By李璧如/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