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道與醫理—李璧如醫師的中醫探索之路(中)
2016/06/13 12:45:36瀏覽35887|回應1|推薦6

日期:2016/4/26下午
地點:慈濟大學後中醫系A109教室
整理:廖秀玲

按:此次談話,擬分三次發文。道恆在理前,然為顧及學生興趣,先講醫理,標題不變,以誌其序。
◎痊癒的定義須重新改寫
 什麼叫做「痊癒」?醫師把病人治好了,叫作痊癒?那麼什麼叫作治好?我們找三個人來講。(三個學生回答,一說,就是症狀消失了;二說沒有病痛;三說,身心達到平衡)。
 對,第三個是我比較滿意的答案,因為若只是症狀消失,只到達西醫治療病人的層次,只是處理表面症狀。我們的身體一直不斷在取得平衡,身跟心都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當中。生理上,一下子因為覺得冷就加衣服,或熱了趕快脫掉衣服,你一直在追求最佳平衡、相對舒適的狀態。心裡頭也可能一下子不高興了,一下子又高興了,你總是在高低起伏中,追求一個比較自在的狀態。
 所以如果痊癒的定義,只是讓症狀消失的話,我認為處理的還是很表面,比如讓感冒症狀消失了,他在發燒,讓他不發燒了,他原來的寒氣邪氣就消失了嗎?如果用中醫理路處理,當時新的寒氣可以這樣處理掉,可是你不要忘了,他還有底層的很多陳年問題,可能就像休眠的火山一樣,保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你沒有戳破它,它就一直在那裡,這是陳年的病,我叫它「陳病、陳寒」。陳病是我們沒有去碰它,它一直存在人體內,就像某些癌細胞一樣。
 我的老師馬光亞醫師,曾治好某子宮有腫瘤的病人,讓她生活如常。後來過了大約十幾年,病人的朋友介紹她吃一種日本的抗癌藥,她吃了這藥之後,出血不止,後來就走了。
 後來我想老師可能沒有直接處理腫瘤病灶,只是繼續維持她身體的平衡態,她的體氣足可如常運作,甚至腫瘤整個被包覆起來,一直在那地方。如果一直都不處理它,可以生活如常,到死都還OK。可是當你捅了馬蜂窩,超過她身體所能負荷的範圍,已經無法找回她的平衡態,所以後來沒辦法,她還是走了。
 我認為病到腫瘤、到末病(末期的病)的層次或個體老弱,這時就不必考慮根治、毋須刻意處理陳病或陳寒,只須顧護體氣,讓他處在比較舒適的平衡態就好。
◎治未病,處理陳病須循序漸進
 最好的狀態是治未病,還沒有發生大狀況時,先把身體調理好,能處理的寒氣都處理掉,這樣等於你的身體就處在一個相對敏感的狀態,至少可以保證新的寒氣不會再進來,舊的寒氣我們可以慢慢處理。
 可是如今一般人幾乎都處在完全沒有覺知的狀態,你看他都好好的,可是他身上有很多未爆彈,只要一有狀況,其實是很危險的。
 就像今年初,台灣很多地方下雪,有個還在念書的病人,患了腦積水,西醫說要開刀。我問他怎麼發病的?說是耳鳴,才發現腦積水。我問,出現耳鳴症狀前後有沒有發生什麼問題?他說之前有嚴重的大感冒,當然是用西醫處理。我再問他大感冒之前是怎樣?他說到陽明山看雪,而且只穿普通的衣服就去看雪。
 那是很深的寒氣,已經埋在他的身體裡頭,當時沒有用中醫的方法把寒氣拉出來,卻用西醫的方法把感冒症狀再壓回去,邪氣一定要有管道讓它走,讓它走正常的途徑。不從打噴嚏、流鼻水等正常管道排寒,也不走皮膚,它可能就積在體內某個地方。
 有個瑜珈老師,有一年到印度上課,在印度得了流感之類,咳嗽咳得非常厲害,不得已吃了西藥,吃了西藥以後,她不咳嗽了,什麼症狀都沒有,只是從此多了婦科的問題。因為人是一個活體,邪氣不從這個管道出去,就一定要從其他管道出去,所以就從她的婦科器官出來。你們一定要記住,所有的病,還有情緒也是,絕對不能壓抑,壓抑久了必出問題。

老弱人不必刻意處理陳病。
◎心病一併醫,始謂之痊癒
 病的成因與情緒瘀阻大有關係,所以比較好的治療狀態就是連心理的問題都一併解決,就像第三位同學講的身心平衡,如果治病可以到達心的層次,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完美層次,至少我是這樣認為。我認為痊癒的定義應該是這樣界定的。
 可是這牽涉到現在的醫療環境,病人並沒有要求這麼多,而且病人可能要求你趕快把我的症狀處理掉,越快越好,趕快打針趕快怎樣,病人要的就是快好。這就很麻煩。這也就是我一直在寫文章,講這些道理的原因。
 一來,他必須知道什麼樣的治療是真正對身體好的;二來,如果讓他從心裡頭真的認同這樣的治病觀念,他才有可能跟你配合,否則他還是走流俗的那一套,這個人怎麼會徹底好呢?這病永遠治不好,他也就一直在找醫生。
 我再講一個Case,我之前幫一本書寫推薦序,那本書是出版社總編,她先把書的封面印上我的名字,我只好一夜之間幫她趕出來。後來這病人拿這本書過來找我,他認為我既然能幫那本書寫序,對他的病也一定有辦法。他的病就是一般中醫講的銀屑病、牛皮癬。
 所有的皮膚病,都是寒氣鬱積於表,疏洩不及造成的。他年輕的時候吃過某中醫的藥,一吃就有效,他一直在找這種感覺。因為之後找的醫生都沒有這種神效,沒有吃幾帖藥就好的感覺,他在找這種醫生。他拿出幾個醫師的處方給我看,裡頭有幾個醫生是我認識的,某某醫生開的這個方、那個藥…
 我想,好可憐,醫生被病人壓迫,你可以想像得到,醫生被病人窮追猛打窘迫的情狀。醫生當然希望趕快把病人治好,但不是這種搞法。我心裡覺得這病人慘了,他從此以後找不到好的醫生,他從此以後絕對治不好這個病,為什麼?
 這個病人年輕時,可以幾帖藥治好這個病,是因為他年輕。很多人為什麼找西醫可以治好皮膚病,也是因為他年輕,那時體氣還夠,他身體裡頭還沒有太大的反彈,表面症狀壓得下去(中醫則是表邪散得掉,尚屬淺層邪氣)。可那絕不表示已治好。中西醫皆同。
 治青春痘,台北市師大路有皮膚科看到半夜兩三點,西藥一吃壓下去,看似好了。可是你想想看,等到年紀更大,他的體氣整個衰弱下來,陽氣慢慢消蝕的狀況之下,你再這樣壓,壓得住嗎?壓不住,壓不住就全面崩盤。你看過那種全身全面發的病人嗎?我看過,這種病人要怎麼醫治呢?一定要溫陽,把他陽氣帶上來,加上清熱解毒的藥才會好。
 請你們記住:所有的皮膚病,一定跟寒氣有關係。坦白講,就算你不看病,每天乖乖在家裡泡腳都會好,遵守12字箴言,不吃生冷,不吹冷氣,不吹電風扇,你不要看病都會好。就流膿淋漓、乾裂燥癢,這是寒氣排放到最高峰,也是信心最匱乏的時候,只差最後一里路,撐過去,就徹底好了。這在我臉書的留言回應裡,有太多成功案例。

疾病是旅程。
◎病人也有該遵守的道
 今天我要講的還有病人之道,醫道大家講很多,你們念書將來自然會講,可是病人之道沒有人在講。病人之道很重要,為什麼?你以後每天要面對的就是病人,病人有那些病人守則?醫生有醫生守則,病人有沒有病人守則?有沒有那個診所規定病人的守則?(眾:沒有)有,就是我。(呵呵呵~~~)病人當然有他應負的責任哪,對不對?
 當一個病人在我面前跟我講:「醫生,我(吃藥)怎會還沒好?」你作何感想?這醫生很笨是不是?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很愚蠢?我是沒能力把你治好還是怎樣?反過來想,我要你做的事情,你做好幾樣?你沒有嘛,那你憑什麼來跟我講這些?
 你們聽到沒有?如果以後有人這樣跟你講,病人進來你一定要先跟他約法三章,他該做什麼,你要先規定清楚,他病不會好,不全是你的責任,起碼是一半一半,懂我意思嗎?所以他有他該負的責任,該守的禁忌,他一定要負要守,而且他要誠心、願意臣服,這非常重要。
 一個病人臣服於一個醫生所屬的道,不是因為你這個醫生,是因為你背後代表的那個道、那個傳承,他才有機會把他的身體搞好,因為他願意配合,他也願意放棄一些成見。當病人跟我說,可是西醫不是講水果很補嗎?這個病人我還要救嗎?他還在跟我辯這個,請你不要來。你一定要願意遵守我執持的道,我才有辦法治好你,你都不願意放棄你一些自以為是的觀念,有的病人還在吃保健食品,還在吃清肝退火的藥,那我還有什麼辦法?
 可是在這個之前呢,醫生一定要有本事,能夠把你的道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能把你的道講得清楚明白,像跟病人說你這個病不能吃甜的,為什麼不能吃甜?你一定要講出一套道理,所有你所理解的東西,一定要能夠清楚明白口述出來,這樣才能讓病人明確地遵守。
 對病人來講,剛剛提到病有心病、有肉體病的層次。肉體病的層次,很多是他慣性的惡搞、胡搞、瞎搞,他必須要懺悔,必須要改過,比如我說不吃冰的,他要能夠遵守,如果不能遵守,那就不要來看我了。就請你去找贊成你吃冰的醫生。
 還有生活習性方面的層次,我會希望病人,他願意跟我配合,我也願意治他,如此我希望他最後的層次是能夠懺悔,能夠真的放下他所有以前錯誤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他的整個生命型態,必須做很大的翻轉與調整,如果病人願意做到這個層次,我覺得這樣配合下去,效果會非常好。這就已經從生活的層次,提升到生命的層次,牽涉到心念的轉換。
 我部落格有篇文章講到,病人患的是肛周潰瘍(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35976321),大概前後兩個月完全不能坐,這個病患在更早之前,給我看了兩年多。這個病患之前跟我接觸說,他還是研究生,因為看過馬老師的醫案,就寫信給我,我問他是不是某某病?他很驚訝說是。基本上,我願意給年輕人機會。我說好,就約他碰面,暫時我不想把他帶到診所。診所不少小兒科婦科的病人,體質較輕靈。
 這個病人搞了很久,他一路越來越瘦,那時他口瘡完全不能吃東西,非常痛苦,從70幾公斤瘦到50幾公斤,我花了很多力氣,後來有幫他處理好。這個過程他非常可貴,我建議他去內觀,瘦到50幾公斤不太能吃東西,可是他也去了,儘管病苦幾乎無法讓他專注。
 他把iPhone啥流行玩意全都丟掉,用我這種老人手機,他以前夜店的朋友也不來往了,他真的做到了,你相信嗎?他真的做到了,可是很神奇耶,因為他這樣做到,他整個身體開始有轉機了。
 他在大學時已考上公職,很早就進入公務體系,本來在一個大案子裡擔任重要角色,後來因為生病,被團隊剔除。這案子因為長官涉貪瀆罪,團隊整個被起訴,可因為他生這場病,竟然就免掉牢獄之災。
◎因病蒙福,生病有時是個禮物
 人生很多事情是很難講的,生病有時是個禮物,那時同時有好幾個病人跟他一樣,狀況也有蠻嚴重的,有癌症、心衰病人。治療成效很好,都在掌控中,坦白說,我是等著「收割」的心態。豈知,甲午年農曆七月後,風雲變色。有的人就走掉了(註),可他活下來了。這病人之所以會好,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他心悅誠服,他臣服於這個道。他願意徹底改變,生活生命才有了徹底翻轉的機會。
 他比較好之後,後來又出現肛周問題,那兩個月坐立不安,他常請假在家。家人其實已經受不了了。再延遲一點點,恐怕會逼迫他去看西醫。可是很奇怪的是,兩個月之後,某一天他整個都好了。排病反應的好就是這麼奇妙,上一秒跟下一秒完全判若兩個世界,上一秒你還痛得半死、鬼哭神嚎,可是下一秒竟然整個都好了,一切渺無痕跡,這就是排病反應。我病人寫的那些都是真的,我一個人不可能寫那麼多,很多細節,只有病人自己才會記得那麼清楚。
 我來念一段文章,這是他寫的,為什麼他寫這段,因為他看過台灣西半部許多中醫,尤其老中醫。某中醫喜歡加牛黃跟珍珠兩味藥,有臉友也跟我提起,我就問他是不是跟你遇到的同一個醫師啊?
 他說,對。所以他回我一則這樣的簡訊:我記得第一次見面,您就在馬路上大聲疾呼,療癒的定義應該要被重新改寫才對,當下我看你投入忘我的表情,覺得實在很有趣,我想應該就是您了。
 生命有升有落、有高有低,有漲潮、有低潮,至此我開始以全新視角看世界,兩年來我也慢慢體認,中醫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在這娑婆世界安度一生的智慧,除了身體好轉之外,心境的提升應該是我的最大收穫吧。
 前面這一段他寫:算一算當初那邊(用牛黃珍珠)我也看了快半年,心中一直有個疑惑,之後也陸續尋訪台灣西部的中醫師,大部分是年紀大的老中醫,一直到給您治療,雖然當時外在看得見的病程依然辛苦難受,但我當時明顯感受心靈力量的提升,這是之前尋醫過程所沒有的感覺和最大的不同。
 我之所以會堅持下去,就是這個原因,當時我似乎變得更坦然更有勇氣了,一種反正再糟糕的狀況,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奇特的勇氣我也很難形容,就好像我終於找到一把失落已久的鑰匙,開啟了我心中的枷鎖,外部的沉重與痛苦,我暫時都可以拋開。
 這個病人現在都OK了,已經恢復到70幾公斤,生活如常,還是繼續規律吃一些藥。他是配合得很好的病人,一來可能是他跟我的氣場比較投契。有時候看病真的要有醫生緣,有那個緣份,就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醫生。

◎如何看待醫者這個行業與角色
 再講到醫者這方面,從醫這個行業,不曉得你們怎麼看待,雖然是後中,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經過審慎的思考,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才來走這條路的吧。
 很多人從醫,動機不太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動機。像我是特考出身,有同學以前在診所當助理,因為他看醫生賺很多錢,所以他也來考考看。
 中醫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每個醫生都可以發展出不同的特色,跟他的個性、行事風格,他的所學、背景都有關聯。在醫院就都差不多,大同小異,可你到私人診所一看,每個醫生用藥,還有行醫風格百百種,形形色色,非常有意思。
 這裡頭牽涉到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這個行業?你是當作一個職業呢?還是志業?或者層次更高,他聽到上天的呼喚,那可能是一個使命,一個天命,他來行醫可能是他人生藍圖的一部分。這裡頭有很大的空間,你們可以在往後的時間,好好琢磨這個問題。
 如果你們把行醫當作致富的手段,我跟你說那太困難了,你不如去做其他行業。因為當醫生是用時間用生命來賺錢的,某一方面來講其實是這樣,看多少病人,花多少時間,像我雖然診數比較少,可是其他時間,我要寫衛教文章,有時臨時出狀況的病人,他們的大小問題,我還是得處理,所以你如果用賺錢的角度來看,行醫絕對無法發財,太困難了。
 我記得以前在淡水,竹圍有個中醫診所,竹圍腹地很大,可是只有一條主要出路,我去那邊代過一次班,所以我知道那個地方。那個醫生是大陸某中醫大博士班畢業的,奇怪那個診所好像根本不想開,我去代班,比如說門在這邊,包藥機竟然就在大門旁邊,超荒謬的。醫師的座椅後是一個非常大的垃圾桶,太可笑了。
 可即使在這麼亂七八糟的環境,還有不少病人撞進來,這簡直是太好笑了!搞得亂七八糟,還有病人進來,地理環境太好了,這診所怎麼可能作不起來?
 當一個醫生無心經營,只想搞一些奇巧花招,搞一些儀器啥東西來治病換錢時,就已經偏離了為醫的本質,這醫生想搞事業。他其實有很好的條件,只要他專心好好做本業,他可以把這件事做好,以我當時來看,這環境太好了,隨便做都可以做得起來,可是他怎麼搞到這樣子?所以他心不在這裡,如果你們更想賺錢的話,要考慮一下要不要走這條路,這是一條太辛苦的路,而且責任那麼重,醫病之間關係又越來越緊張。
◎醫病關係,既合作又對立
 談到醫病關係,其實醫病關係我認為是互相合作的關係,就像鳥的兩翼要共同使力、互相平衡。醫生治病,如果病人不配合,也無法有成果。我真的要感謝我的病人,他們如果不配合,我沒有那麼多臨床報告,我也還在找一些比較特殊的病人,我也希望他們能好好配合下去,這樣就可以有一些研究成果,可供大眾參考。我是抱著這種研究的心態,來做這個工作,所以我跟病人聯絡得非常密切,甚至說我根本就是跟病人攪和在一起。
 當你跟病人在一起的時候,你一定有所得,因為你的所思所想、你的關注力都在這上頭,所以我的臨床經驗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一個醫生心力花在那裡,收穫就在那裡,那當然在我們這種小診所比較容易做到,一般醫院比較困難,或許你想調病歷都要搞半天,可能也調不到。
 我們就很方便,我們可以隨時找病人,隨時問他的狀況。我還會追蹤病人,有些病人可能一段時間沒來,我若想到他,如果不記得他的名字我就沒辦法,如果我記得的話,可能還會再跟他講,問他是不是要再過來,我再幫你處理一下,很多狀況,再處理一下就很好了。
 有些病人可能有一些誤會,可是大部分的病人隔太久的話,我也不好意思說,搞不好人家把我忘記了,搞不好找別的醫師早就醫好了。其實很多病當時沒有醫好,我的個性是會放在心裡頭,一直想那個病,一直把它記掛著,某一天你豁然開朗,啊這個病就是這樣子治,你已經會治了,可是病人已經不在,這也無可奈何。
 另外,醫病之間也是現實的對立關係,為什麼?這也是現在我面臨的困境,很多病人要找你看病,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你一條命我也一條命,像這個狀況,有些時候你要躲病人,因為我如果完全把你們放在前面的話,可能我命就休矣,這種狀態也是一種對立的關係。
 另外一個對立的關係,很多年以前,有個醫師朋友郭嘯天,他已經過世了。他叫我小心,跟我講民生東路有個老中醫被告,家屬索賠一千五百萬,怎麼回事?因為老中醫治好他爸爸的病,多年來都吃老中醫的藥調理,後來有一天,那爸爸還是死了,人總會死的。有時候是有天命的,要死也沒辦法,誰都救不起,就算神醫也沒辦法。
 可是家人看不開啊,他認為都吃你的藥啊,不然怎麼好好的他會死。後來就告他,為什麼索賠一千五百萬?理由是這麼多年來,我給你的藥錢,這麼多年來看病花費也值這些錢了。
 為什麼告這個老中醫,因為老中醫的藥裡頭用到附子,附子其實是很好的藥,如果善用的話,還要看劑量,適當的時機用可以起死回生。可是一般人不懂,就拿著藥典說你有用這味藥,這是毒藥,那你就該死。
 聽說老中醫心灰意冷,乾脆不看了。這是十幾年前我知道的Case。就算告一千五百萬,也未必告得贏,只是醫病關係竟變得如此難堪,你誠心照顧病人,照顧了一輩子,到最後被告,成了「加害人」。那有本事誰還要當醫生,賣滷豆乾也照樣嚇嚇叫好嗎?
 所以醫病之間存在一些風險,有時候你把病人醫得好,當然他什麼肉麻話都講出來,愛你啊這種話我聽多了,李醫師我愛你~因為很多女病人嘛,常常跟我耍三八。可是如果萬一有什麼差池,那又怎麼樣?所以說是很現實的,醫療這行業是踩著鋼索前進,不是那麼好做的,你們走上這條路呢,坦白說,從某一方面來講,犧牲很大,承擔也要夠大,要有足夠的勇氣。(未完待續)
註:
 其中一個從加護病房出來的心衰病人,狀況一直很好,也經歷辛苦的排寒反應,後來何以會走?一個原因是那時我家有事,她無法立即回報她的狀況(甚至說釋放情緒壓力),我也因她狀況不錯,沒給她備第一線用藥。其次,心病還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得不到支持與認同,讓她不得不走。
 另一個癌症病人,累累腫瘤循序消蝕中,我原以為這會是一個勢在必得的成功案例,豈知農曆7月15之後,一切驟然扭轉,只好忍痛讓他回去看西醫,一個年輕的生命,如今已殞。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61472958

 回應文章

willc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6/15 03:43
實話實說,是個真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