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漢武大帝》所引發的歷史懷想(中)
2007/01/08 06:20:29瀏覽9884|回應4|推薦20

漢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說起封建社會,帝王將相,除了階級區分,還有嚴謹的社會教條,普遍民間風氣也會封閉保守,可是《漢武大帝》那個時代,有很多事情卻跟想像的不一樣。

踘蹴,蹴踘,兩個詞都通用,就是今日所說的「足球」,最早可以查到的文獻就是《史記》,「毬」字,這纔是今天「球」的意思,在各種字典中,又說明了「毬」即「踘」、「鞠」、「丸踘」、「踘丸」,據說是黃帝創造的遊戲,本來當作士兵閒暇時期的戰術訓練活動,蹴鞠運動源於齊國古都臨淄(山東臨淄),《史記.霍去病傳》說:「驃騎尚穿域蹋鞠」,註:「以皮為之,中實以物。蹴踘,蹋為戯樂也,亦謂為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納氣而張之,則善跳躍然,或俚俗數少年簇圍而跳之,終無堕地,以失蹴為恥,以不堕為樂。亦謂為築毬,鞠也」。《索隐》曰:「鞠戲以皮為之,中實以毛,蹵蹋為戲。」《正義》曰:「蹵鞠,書有域說萹,即今之打毬也,起戰國時,程武士,知其材力。」《初學記》記載:「鞠即毬字,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裏嘘氣,閉而蹴之,或以韋為之,實以柔物,謂之毬子。鞠亦作踘,又蹴踘之處曰毬塲,勝者所得謂之毬采。」

 

上文敘述,連名將霍去病也喜歡蹴踘,《漢武大帝》電視劇中,特別演出田蚡與韓安國兩人在球場上賭博的情形,這部電視劇證明了,貴族活動和民間流行相結合,而且女性也可以參與賭博,貴族同平民一起比賽,社會風氣的開放與前衛自由,可見一般。

漢朝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從司馬遷與漢武帝的見面,旁邊就擺著類似地震儀的器皿,還有東方朔所監管的大型沙漏,加上衛青以連續發射的十字弓對抗匈奴人的情節,西漢人所發揚光大的科技,真的超乎我們的想像。歐洲人什麼時候使用在戰場上使用十字弓?據我所查到的資料,這樣的技術,要到西元十世紀以後纔有,漢朝人的武器可比歐洲人進步了一千多年!

再看看那些製作細緻的篦子、君王乘坐的輦與馬車、玉飾、漆器、雕刻、建築等,工藝技術的精良,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其他令人詫異的細節還很多,比如漢武帝劉徹在聽說母親原先嫁過人後的態度,劉徹的母親王太后王娡,在嫁給漢景帝(劉徹的父親)之前,已經許配給金家,甚至還幫人生了個女兒金俗,然後纔入宮當了美人。

王娡嫁給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嫁過人也就罷了,還是一個生過小孩的女人,竟然能在漢景帝面前很得寵,接著生了三女一男(兒子就是劉徹),簡直就讓人難以置信。難道皇家不在乎這件事嗎?要不,就是當時的社會開放得視為理所當然?

這個唇妝就是傳說的點絳唇,這是漢武帝劉徹(陳寶國飾)的姊姊平陽公主(楊童舒飾)。 

劉徹登上皇位為漢武帝之後,有一天,忽然聽到有人議論他母親嫁過人的舊事,謠傳她拋夫棄女纔得以入宮當美人,漢武帝知道了,就派人直奔金家,親自前往尋找,又怕金家的人怕事逃走,還吩咐騎兵團團圍住金宅,可憐的金家女兒金俗,還以為皇帝是來誅殺自己,嚇得躲在床下,窣窣發抖,漢武帝看見這麼一個滿身髒污的女子,倒頭就拜,後來還與這位同母異父的姐姐同乘一輛鑾車,把她接回皇宮與母親團聚,又封她爲修成君,在歷史上記載著「奉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

在《漢武大帝》一劇中,特別把這段歷史演了出來,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做法,一般編劇和導演所在乎的,頂多是帝王的紅顏知己,或者稗官野史的露水情人如何如何,沒有一個導演會強調這段內容,並且將之花了許多篇幅拍了出來。但是胡玫導演拍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

漢朝的貞操觀念並沒有想像中的森嚴,也沒有一女不事二夫的觀念,丈夫的初夜權,或者女子的婚姻觀念,在兩情相悅的前提下,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王娡的歷史並不是個案,漢武帝的外婆臧兒先是嫁給了王仲,生了兒子王信和王太后兩姐妹(妹妹也是漢景帝的妃子),而王仲死後,她再嫁到了田家,生下田勝和田蚡;田蚡為人精明,王太后對田蚡這個同母異父弟弟疼愛異常,本劇中還拍攝了王娡光著身體讓田蚡幫她燃炙針灸,除了當時中醫技術的進步,還可以看出兩人關係匪淺,田蚡因此富貴至極,田家的權勢一度讓漢武帝感到很大的壓力,甚而因此讓重用的最後一個竇家人竇嬰,悲慘地死在了田蚡的計謀之下。

漢朝的女子,既然擁有嫁娶的自主權,當然也不能不提一提館陶公主;她是漢武帝的姑姑,頗具政治手腕,為了將女兒陳嬌變為皇后,不惜提議當時最為受寵的栗貴妃,把栗貴妃的兒子劉榮和她的女兒阿嬌配為一對。

可惜,這場政治聯姻失敗,栗貴妃因此被館陶公主設計陷害,跟著在漢景帝與竇太后的面前嚼舌根,讓栗貴妃死在冷宮裡。

《漢武大帝》並非一齣普通的戲劇,後宮女人的陰險狡詐,以及其中所參雜的各種鬥爭,實在非常精采。

下圖是漢代的貴婦的打扮(中間是館陶公主劉嫖,蘇小明飾,漢武帝的姑姑;右邊的是他母親王娡,當時還是王美人,宋曉英飾):

《漢武大帝》描述這些女子,表現了漢朝開放的社會觀念,一女嫁二夫、同居、養小白臉,都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把劉嫖的故事放進電視劇中;館陶公主劉嫖,丈夫堂邑侯陳午過世,她自己馬上就養了一個美男子董偃,連自己的女兒陳嬌被打入冷宮,也沒有聞問,死前唯一的想法是:她想跟情夫葬在一起!

除了王太后外,平陽公主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的年齡比衛青大上一截,卻主動要求漢武帝將自己嫁給衛青,親上加親。

姐弟戀在漢朝可能很平常,陳嬌比武帝大,館陶長公主劉嫖更比她的男寵董偃大了廿幾歲,衛子夫的大女兒和衛青的兒子衛伉,也是女大男小,這些女子平均都比男性大上好幾歲。

就同居來說,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母親與人同居產下的私生子,所以同居生子好像也不是特別見不得人的事,雖然母親行為前衛,這兩個非婚生子,卻都十分卓越。

禮教之防,似乎在儒家受到壓抑的年代,顯得特別薄弱,看待男女之事,除了人性化、順從自然快樂的原則,也顯得真實而不虛偽。

貞操觀念、三從四德這種掐死女性的觀念,在西漢完全沒有,當時流行的黃老之術,講求的是老子哲學,基本上男女平等,當時幾個知名女性,如王太后、竇太后、劉陵公主等,都不是簡單人物,甚至可以獨當一面,從政治、軍事、政策、人事的運用規劃,展現強悍自主的一面,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充分展現,甚至於表現出自己的企圖心。

又比如說劉陵公主,她的父親是淮南王劉安,她傲慢高貴,結果被漢武帝玩弄之後,心生恚怒,就和田蚡及當時的黑道(遊俠)郭解攪和在一起,幹起了暗殺、通敵、叛變種種勾當,如果不是田蚡抽身得快,或許後來也會遭到漢武帝的誅殺。

但是女性的活躍,卻無法見容於大男人主義的漢武帝。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身為漢朝主政者,所思慮的事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或許這些女子把漢武帝嚇怕了,儘管身後世人指責武帝的作為,但是從武帝身後看來,處死鉤弋夫人的措施是值得的,否則哪來的昭宣之治呢?

只不過漢昭帝也太短命了,死時年僅廿一歲,霍光在漢武帝生前是個謹守本分的官員,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霍光後來與漢武帝的托孤大臣上官桀鬥得厲害,直到漢宣帝劉病巳即位,纔解決了宮廷紛爭。

再者,胡玫導演對漢武帝處死鉤弋夫人的詮釋,讓人有更深的思考:衛太子事件,或者蘇文和江充的巫蠱栽贓,甚至是後來衛皇后的死亡,鉤弋夫人真的沒有涉足其中嗎?

「子弱母壯」在某種層面上,顯示的是男性恐懼身邊女子在得到權勢之後,淫亂後宮,由於漢朝初期女主當政,雖然不至於發生什麼醜事,然而掌權的太后多半讓幾個皇帝縛手縛腳,施展不開,因此這只不過是對外、對歷史的一種說法,從幾十年來親身體會,要能夠壓制這些厲害女子已經耗費了不少時間和人力,與其讓後代子孫都受到相同的外戚干政困境,不如讓幼主有辦法從既有的基業上從新開始,還來得順利多了。

對人看似無情,或者在歷史上將被評價為暴虐冷血,說不定是他的認知;基本上,武帝是不受任何輿論所影響的,劉徹待人接物態度一向狂妄,但是也勇於對自己的作為負責,例如:他年輕的時候蹺課挨汲黯的揍,或者後來決策錯誤導致李陵被俘,亦或是黃河淹水的時候讓大水淹沒了母親和舅舅田蚡的土地,所有的錯誤和責任,他都能夠承擔,甚至是看到司馬遷在《史記》裡面罵他的評述,也沒有學秦皇焚書坑儒,事實上,他是皇帝,有權力將歷史整個抹殺掉。單是這點,是不是就值得人佩服?

整部《漢武大帝》,有個概念和《雍正王朝》相同,或許胡玫導演喜歡強化這個雷同點,在歷史上,皇帝必須要將眼光放遠,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後代著想

漢景帝留了密詔給竇嬰,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後,一直隱忍忍耐的王娡就會學習竇太后的手段,繼續以外戚勢力掌握朝局,爲了讓劉徹能夠放手做事,不像他以前在竇太后底下施展不開,景帝甚至讓竇嬰有權起兵對付王太后,殺死自己最親密的女人。婦人之仁,在本劇看不出來;王者之仁,卻是國家之難!

從前面的劇情看來,栗妃和其子劉榮的死,王娡脫不了干係,景帝自然清楚,卻始終不願意說破,到死前終於扮起黑臉,但是遺詔的後果,卻讓竇嬰非但沒能對付王太后和田蚡,反而惹上殺身之禍。如果不是竇嬰的死,劉徹會放手親自對付自己的親娘和舅舅嗎?田蚡後來發了瘋,或許是真的,又或者只是看到竇嬰之死帶給劉徹的堅定信念,所導致他必須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總之,田蚡如果沒有發瘋,劉徹是不是也會族滅他呢?

漢朝出了幾個太后,好比眼盲心不盲的竇太后,隱忍多時的王太后,甚至連衛皇后都不簡單,衛皇后在巫蠱之禍當時當機立斷,起兵運籌都是她主導,一堆女強人簡直把漢武帝給嚇死了

但是殺人有用嗎?死了這些了不起的女子,滅了這些外戚的勢力,最後西漢竟然還是亡於外戚(王莽篡漢)!

以衛青活到差不多五十歲的年紀,在古代也不算短命了。

漢武帝後期的幾場仗役,之所以不用衛青,並不是因為不信任他,相反地來說,個人認為劉徹和霍去病很像,至少在想法上,都是因時制宜。

經過漠北大戰後,朝廷已無足夠的軍力及戰馬,可以征伐最大的外敵匈奴,史記裡也有提到這種狀況;至於其他的小戰役,沒有必要勞煩朝廷的大司馬大將軍親自出馬,他是朝廷最高軍事統帥,國內事情那麼多,衛青又老了,坐鎮中央也就夠了。

漢武帝如果真的不信任衛青,以他的個性,絕不會讓衛青安安穩穩做了十四年的大司馬大將軍,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第一大官,倘若不推心置腹,必然殺之而後快;對漢武帝這個疑心病極重的人來說,要不信任誰,就像對付鉤弋夫人,推出去就殺,絕對連眉頭也不會皺一下。

以武帝一朝,丞相更迭的速度來看,就知道武帝對衛青是多麼的不同了。

衛青是漢武帝「防而不疑」的重臣,「運籌於惟幕之間,決策於廟堂之上」,治世要有能臣,既然此人不會背叛,劉徹還能「踞廁」的時候面見他,想必認為衛青是相當能夠信賴的部下。「上踞廁而視之」,除了一說是武帝連在如廁時也召見衛青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指武帝在寢宮坐在床邊,未著朝服就宣見衛青。

司馬遷在《史記》寫武帝對汲黯「上不冠不見也」,但對衛青卻是「踞廁而視之」,他的用意是以此來突顯武帝對汲黯的態度,他認為衛青雖身為貴戚,但武帝對他的態度卻很隨便,一點君臣之禮也沒有,但衣冠不整時就絕不見汲黯,是因為敬重汲黯,可見汲黯在武帝心中的份量。

劉徹對汲黯的敬重,一方面卻也說明他對汲黯有點避之唯恐不及,衣冠沒有穿戴整齊,就不見汲黯老師,或許也是不想見汲黯這個老夫子的一個託辭罷了。

武帝對衛青是連上個廁所也可以見面的地步,絕非代表他對衛青的看重遠遠不及汲黯,反而是說明武帝對衛青絲毫不見外,兩人在他心中的份量,衛青絕對超過汲黯甚多。

衛青任大司馬大將軍的十四年,對匈奴幾乎沒有什麼戰事,漢朝國力疲憊,匈奴同樣也無力發動戰爭,雙方大抵來說相安無事,劉徹遂把重心移往南邊、西邊和東北;衛青雖然沒有再帶兵打仗,但岀征的將兵多是其手下,攻羌、伐越、進朝鮮,朝廷也沒有打過任何一場敗仗,漢武一朝的敗仗,是從衛青死後開始,劉徹重用了李夫人的無能哥哥李廣利。這樣的情勢變化,是不是很耐人尋味?

十四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不少皇帝在位都沒這麼久,一個私生子出身的男人,怎麼可能在皇帝手下安穩了如此之久,死後還能以國葬之禮待之?

伴君如伴虎,不再打仗的日子,衛青的三個兒子相繼坐酬犯法,因為矯詔貪污被削侯,罪是可大可小,但兒子有罪,父親的地位依然穩固,真的令人感到好奇,也恨司馬遷這人,為何把這十四年變為一段空白的歷史?怎麼半點都沒有記載?

衛青如果活久一點,以他在政治上的智慧,與對劉徹的相知瞭解,安坐於大位應該不是問題,只能說劉徹太長壽了,好人死得太早了,否則衛太子早當皇上,又怎麼會發生後來嚴重的巫蠱之禍?

衛青之所以在死之前沒有倒台,連他兒子被削爵了,還是沒有危及自己的地位,主要可能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壽命沒有武帝長,等不到君王翻臉的時候,運氣也不錯,沒有打敗任何一場戰役;

第二,衛青本人行事低調,中規中矩,不像田蚡那樣貪婪蠻橫,也沒有像竇嬰那樣養士、廣招門客,減少了武帝的戒心;

第三,在朝中儘管沒有以前威風,當勢力仍不可小覷,能夠打勝仗的將士,都是他的手下;

最後一點,就是漢武帝還算有良心,捨不得把從他即位就忠於他的將領殺掉,衛青之所以得善鉖,最主要的原因是劉徹沒有懷疑過衛青的忠心。

說起劉徹的殘酷,就連對自己的骨肉至親,都可以表現得非常冷血無情,在巫蠱之禍的時候,他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女兒,也殺死了曾經重用的公孫賀父子,只要是可能參與謀反的份子,比如劉陵公主,誰來求情都沒有用。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古代為官之人,怕的就是小人陷害,就算衛青再多小心謹慎,若皇帝老子看他不順眼,要羅織罪名還不簡單?此外,衛青的長子衛伉犯過矯詔之罪,偽造文書,還是偽造皇帝的文書,劉徹如果存心動手,衛青有的是機會掉腦袋,大司馬大將軍的位置,很容易就能換人坐。他想
大隱隱於朝,終老於所司,是不是很了不起?



《史記》記載:「大將太史公曰:蘇建語餘曰: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驃騎亦放此意,其爲將如此。」

沒養士,沒有門客,衛青怎麼會有文人來歌頌稱讚他?

而漠北大戰之後,兵權和霍去病相分,「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這一對甥舅的
關係是很微妙的,霍去病很尊敬舅舅,否則他不會殺李敢,衛青舊部下投向霍去病,舅舅不爭,放之任之,不能說舅甥間沒有默契,後來武帝用人,喜新厭舊,新人總是後來居上,頗有抬霍壓衛的情況,但把兵權分予甥舅二人,可能是劉徹低估了霍去病對舅舅的敬重;《漢武大帝》劇中,李廣之死被改編得極為壯烈,但其子李敢懷疑是衛青動了手腳,上門尋釁,後來李敢在森林中被霍少一箭射殺,劉徹憤怒地踹了他好幾腳,霍去病對於舅舅衛青的感情,可見一般。

衛青曾把王太后王娡賞予他的黃金,送給當時甚得武帝寵愛的王夫人,武帝得知後,即說衛青不會如此,一定是有人提點他,後來衛青一五一十告知,武帝就封那個提點衛青的人寧乘,爲東海都尉。

竇嬰、霍光不都是忠心耿耿?最後兩族滿門抄斬,前者因為田蚡的計謀被殺,後者雖然安享晚年,一家人卻在他死後,被皇帝殺得一個不留。王者的思維和正常人不一樣,天威難測呀!

武帝手下的將領,自始至終都寵幸有加的,只有霍去病和衛青,天才將領太早亡故,而衛青基本上被剝奪兵權;李陵,滿門抄斬,還沒投降,劉徹就當機立斷;李廣,飛將軍征戰一生,一直未能封侯;李廣利這個孬種,投降匈奴,不過劉家的女人更厲害,一年之後南宮公主就藉故殺了這個劉徹的心頭大患;韓安國,主和派,雖然先後受到粱王劉武和武帝劉徹的重用,頂多當個大司農,也是鬱鬱而終。

平陽公主墓中出土的鎏金馬。

西漢兵制的資料,提到漢武帝時置大司馬大將軍,遇戰時領兵出戰,無戰時便成為實際上的執政者,丞相變得有名無實,所以衛青在後期就算沒有領兵出戰,他在朝中的職權還是非常穩固。

書看得愈多,研究得愈深入,就會覺得司馬遷也是一個偏心的歷史學家,如果太史公連霍去病英年早逝此等大事,都以「元狩六年而卒」一筆帶過,怎麼死的都沒提,是不是故意忽略衛霍兩家?心胸也太狹隘了吧?

 




霸王應該是怎生模樣?

還記得一九九五年,陳寶國在我所喜愛的大陸劇《武則天》中扮演唐高宗李治,那時的李治真是懦弱無能,對照著強悍美艷的劉曉慶,陳寶國的演出說多窩囊就有多窩囊,真的演得淋漓盡致,以至於我一直以爲陳寶國也是一個膿包,恁憑女人羞辱壓榨,簡直毫無半點男子氣概可言。

看了《漢武大帝》,在面對首度進攻匈奴的同時,陳寶國說的那一句:「攻守易形啦!」只見那帝王豪邁的表情、暢然淋漓的神色、傲慢自得的模樣,還有那份屬於霸主的雄心氣概,演得實在讓人心動!加上後面那句兇猛強悍的「寇可往,我亦可往!」長袖一甩,手勢一起一落間,天啊,我立刻就變為他的忠實影迷。

建議讀者們回憶一下當年的《武則天》(或者《大宅門》也可以),陳寶國把李治演得多麽孬種怯懦,當他眼中含著悽慘的淚水、無助地看著武則天的樣子,以及發現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死去的悲傷情狀,這是一個多情哀痛的天子,比起漢武帝那目空一切、威嚴氣派的態度,演技顯得層次分明;一個演員,可以把帝王的眼神表現得如此截然不同,還能夠演出完全不同的性格與氣質,真是個天才啊!

在這裡我還是要讚美一下胡玫導演。聽說當年是她堅持找陳寶國來演劉徹,劇中其他的要角,例如:精明厲害的竇太后(歸亞蕾飾)、心懷險惡的王美人(宋曉英飾),還有貪婪無能的田蚡(張世飾)、有志難伸的漢景帝(焦晃飾),及劇中其他令人驚歎的大小角色,簡直說是紅花綠葉各司其職,襯托起這部精采電視劇。 

下圖這位就是我萬分敬佩的胡玫導演。如果有一天能夠讓她來執導我的軍武小說成為電視劇,該有多好?



《汉武大帝》再现大汉盛世(组图)

帝王對於女性的觀感,漢武帝與伊稚斜單于的對比,在許多方面,胡玫導演確實拍岀了不一樣的效果,即使是早些的軍臣單于,就算在營帳中老是顯露岀兇狠的目光,回到漢朝嫁過來的假公主隆慶公主身邊,有一幕是他躺在旁邊的氈毯上,神情溫和地聽著她彈琴,對於一個馬背上闖蕩多年的匈奴王來說,這是多麼柔情的一刻?

又比如張騫岀使西域,被伊稚斜單于抓了幾次,伊稚斜為了籠絡他,就找了幾個匈奴女子送給他,張騫娶了其中一個,那女子甚至連孩子都幫他生了,丈夫要她一起逃跑,回去南邊的漢朝,這女子連聲反對都沒有,就幫著漢人丈夫離開自己成長的故鄉,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情操?

匈奴人的多情,還有趙信的叛變事件可以佐證。

趙信原名阿胡兒,在《漢武大帝》一劇中,也算是個英俊瀟灑的模樣,早年他的母親受到軍臣單于欺侮,因此投效漢軍,在衛青底下訓練騎兵,本來沒有叛意,直到伊稚斜單于派了自己美貌的妹妹阿依妹去了戰場上,這一身白色裝扮的美女騎著白馬,和趙信在兩軍敵對的正前方,互相認岀了彼此的身分。

然後,漢軍將領一箭射死了這天仙般的美女,趙信憤怒欲狂,當場叛變,殺死了在場所有的漢軍,並且帶著原來的匈奴部將全都叛變,重新回到伊稚斜單于的手下。

英雄不是難過美人關,只是多情而已,匈奴人證明了這一點,那麼漢朝人呢?

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出身河間。

漢武帝巡狩經過河間的時候,望氣者說,雲氣顯示,此地有奇女子。漢武帝於是急令使者召見;面見皇帝時,這女子兩手握拳,漢武帝親自爲她展開指掌,掌中有著勾玉,因此得皇帝臨幸,號曰「拳夫人」,「拳夫人」進宮爲「婕妤」,居於鉤弋宮,大受寵愛。

太始三年趙鉤弋生了皇子劉弗陵,劉弗陵號「鉤弋子」,據說懷孕十四個月纔臨産,漢武帝說:「聽說古時帝堯十四個月纔出生,今鉤弋子也是同樣。」於是宣佈將劉弗陵所出生宮殿的宮門,改名爲「堯母門」。

後來衛太子劉據敗亡,而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多有過失,寵姬王夫人的兒子齊懷王、李夫人的兒子昌邑哀王都過早去世,而「鉤弋子」年五歲時,健康聰明,漢武帝認為孩子像自己,又感念他的出生與衆不同,心中十分喜愛,有心立爲太子,只是因爲年幼,擔心即位後女主專恣擾亂國家政治,長期猶豫不決。

漢武帝臨終時,確定以少子劉弗陵爲繼承人,這就是後來的漢昭帝,然而,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並沒有「母以子貴」,卻因此被逼身亡。

帝位繼承問題,是漢武帝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後時刻苦心思慮的政治難題,衛太子劉據被廢後,一直沒有再立太子,而燕王劉旦上書,願放棄其封國入長安,在漢武帝身邊擔任宿衛,就是表明態度想要當太子,漢武帝明白其政治企圖,收了信函之後大怒,當時就在未央宮北闕,將燕王使者處斬。

漢武帝居住在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背負少年周成王的畫面,於是左右群臣知道了漢武帝有意立少子爲繼承人的心迹,但是這些人並沒有猜到皇帝的真正心思,沒幾天,漢武帝所寵愛的鉤弋夫人就在雲陽宮死去。

鉤弋夫人之死,主因在於漢武帝是一個記取教訓、剛毅果敢的帝王,謀慮深遠,手段毒辣,老年性情更為狠戾,據《史記.外戚世家》中褚少孫的補述,漢武帝在召畫工畫周公負成王之後數日,毫無理由地嚴厲斥責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取下簪珥叩頭請罪,漢武帝仍然命令押送廷獄懲處,《漢武大帝》彌補了這個部分的解釋,認為劉徹的判斷正確,鉤弋夫人懷胎十四個月,而且當初入宮前,有極大的可能耍了不少心機,或許也與衛皇后和衛太子的死因有關。

歷史記載,鉤弋夫人死於雲陽宮,據說當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這個當年只有廿岀頭的美女,其屍體在夜色中被草草安葬,墓上只作了簡單的標識,有個說法是「殯之而屍香一日」,殯殮之後,她的遺體整天散發著香氣,不過這個說法值得懷疑,兩漢陰陽之說盛行,貴族女子薰香也屬正常,總之,就是人們認為鉤弋夫人死得實在冤枉。    

  《汉武大帝》中国最贵历史剧谱写收视神话(图)

也不能說漢武帝這個決策錯誤,只能說,趙鉤弋運氣不好,劉徹疑心病也太重了。

漢武帝早年不在乎輿論,後來還是關心了一下,問身邊左右的人,對於處死鉤弋夫人這件事,坊間有什麽議論;劉徹認為,無論是竇太后或者王太后,對於國家造成的變亂和外戚專制問題,都是由於子少母壯,比如他的父親漢景帝,或者他自己。

帝王想的是後代子孫,狠辣異常,只是「爲後世計慮」,政治人出於政治目的,可以表現出個人情感的嚴重異化,無論是不是悖天理而拂人情,對鉤弋夫人的手段,固然對維護漢家天下的大局有利,但是對漢昭帝這個早崩的小皇帝來說,或許根本就沒有起任何的幫助。



從禁衛軍隊與宮中仕女貴婦的穿著,不難看出漢朝流行的顏色,紅色象徵火,由於當時流行的是陰陽家,陰陽五行的概念,讓象徵玄水(黑水)的秦朝在漢朝(紅火)取而代之之後,王家以紅色為穿著的基底,隨處可見的紅色器皿、裝飾、桌椅擺設、服裝旗幟等,都是艷麗的紅,火剋水,漢滅秦而立,這就是一種表徵。

又譬如《漢武大帝》第一集,裡面敘述瘟疫與戰爭的失敗,為了提振人心士氣,漢景帝同士兵在黑夜中共擧火把,一起跳起大儸祭祀舞,扮成妖魔的宦官與士兵,還有一眾嬪妃,都跟著把鬼怪面具扔進火中焚燒,象徵帶來好運與驅逐妖魔。  

劇中竇太后站在皇帝身邊,後來或上朝堂,或者與粱王劉武一同面見官僚,十足十臨朝的架式;這部戲裡面,幾個太后都是利害角色,例如竇太后,又或者王太后,都讓漢武帝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這位剛毅兇悍的帝王,面對母親與祖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之後,記取父親漢景帝的教訓,終於將外戚干政的情況翻轉過來。

漢武帝後來的衛皇后,就是下面這個圖的衛子夫(林靜飾),她出身歌女,是衛青的姊姊,原本在平陽公主府中當歌伎,被漢武帝臨幸懷孕,後來偷偷送入宮中,遭到漢武帝的妻子陳皇后陳嬌、館陶公主的仇視,過得十分辛苦。

一個后妃真正辛苦的,是面對年老色衰、愛弛失寵的問題,漢武帝接著寵幸了李夫人、鉤弋夫人,這些女子也生下許多皇子,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就在面對漢武帝喜怒無常的生活中,兢兢業業地生活著。

衛氏一門顯赫後,京城中有歌謠說:「生男無喜,生女無怨,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說,衛氏一門的顯貴全靠了衛皇后,其實不然,在兩漢時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帶關係而居高位的,比如田蚡,又或者像是政治能力獲得肯定,比如竇嬰;而衛青、霍去病卻是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正因為如此,即使後來衛皇后失寵,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絲毫未受影響。



《漢武大帝》這齣戲,讓我動容的還有一個景,那就是蒼鷹郅都的死。

郅都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剛正不阿,對內不畏強暴,敢於捶撲家強權貴,歷史上說他對皇帝「敢直諫」,不給人面子到「面折大臣於朝」;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名喪膽,為了惹怒竇氏外戚、粱王劉武、滿朝公卿的問題,竇太后對郅都非常不滿,負責審理前太子劉榮案時,劉榮在獄中自殺,原因不詳,於是漢景帝把他調到雁門任太守,抵抗常來侵犯的匈奴人。

郅都是一個勇於任事的人,能力也很強,讓匈奴人在邊境受到很大的挫敗,軍臣單于為了對付他,故意放出謠言,說是郅都每次的軍事獲勝,讓軍臣單于對南宮公主施加羞辱與鞭打,竇太后聽信了,又受到王美人的挑唆,就藉故說他沒有請命朝廷就擅自出兵,遂叫人逮捕郅都回京,並且另派馮敬前去取代他的太守位置。

郅都在回朝之前,知道自己此去有死無生,有一幕是他看著漢景帝贈給他的一幅畫,上面是一隻蒼鷹,於是取下冠冕和官服的郅都,用素色絹帛慢慢擦拭著他的寶劍,然後俐落地刺進了自己的身體,完成了人生最後的儀式。
  
郅都那悲壯的死,那幅染了血的蒼鷹圖畫,還有寶劍鋒利的閃光,使得漢景帝望著遙遠雁門的沉痛表情,變為他最後決定寫遺詔對付王娡的主因。

歷史的潮流變動,或者許多不確定的因子,是不是都在非常細微的地方逐漸改變呢?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nothing special:
2007/01/15 03:08
最近我常被人要求要hug,呵呵,全都是女的。謝謝妳囉!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被愛的感覺??
2007/01/14 10:49

哪裡有比被 Hug 的感覺好!

來 右手向左 左手向右 -- 給自己一個 Hug!!
大聲嚷嚷:  Rosy 你好棒!!!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NS:
2007/01/14 00:27
被人愛的感覺真好!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總算
2007/01/13 23:30
看完了. 這麼長的感言 看得真過癮. Rosy-we-Love-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