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1 19:50:38瀏覽1210|回應9|推薦87 | |
這幾年下來,特別喜歡跑圖書館和到各地旅遊,因為創作上需要資料,跑圖書館與博物館,或者實地去觀察,有助於自己的創作。 作一個好讀者,也是詮釋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 許多人以為我寫歷史小說,纔需要去圖書館找資料,實際上對於現代都市小說,同樣有閱讀方面的需求,例如心理學,或者精神分析學,甚至是醫學資料,往往耗去不少空閒的時間。 至於哲學和文學方面的書籍,本來都是象牙塔裡的東西,可這樣的資料,很多人都從網路上尋找,對於內容的刪減或謬誤也就無所謂了,這樣並不符合我的創作出發點。 有些生活哲學需要一些人生經歷去鋪墊,但是沒有辦法體會到的思想,還是必須尋找書刊來閱讀,這樣的閱讀與創作,構成了我個人的生活哲學,我相信這就是自己能夠趨近文學的根源。 只要有了從閱讀中學習的素養和感悟,纔能寫出深刻的作品,並且彙整這些客觀存在的數據及資料,因為網路上充斥著缺乏驗證的訊息,就算是維基百科或者百度內容,已經不敷使用。 我認為創作和閱讀同樣重要,創作有興趣的話,還是應該到圖書館找相關資料,免得被人云亦云的說法所誤導,除非有一天,我能把自己的居所,變成一座無所不包的圖書館或博物館,就算是書中,也有很多找不著的細微處,或者至關重要的小祕密。 用腳來記錄書寫,應該也能成為一種特殊的蒐集資料模式,在網上看不見的,博物館可以展出真正的學問,紙本或電子書始終無法否定古人求真知的終極觀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走過的地方,都能成為創作的題材,更多屬於未知的東西,則要靠雙腿去尋,譬如書店、圖書館、博物館……並且用雙手去翻厚厚的書頁,去點閱資料庫儲存的條目,去拍攝應該研究的人事物,再詳細去閱讀前人與專家的著述,最後以雙腦來擷取。 左右兩個腦半球,職司記憶、邏輯推理和感性理解,我想要善用自己的所有,即便是在睡眠中偶爾捕捉到的夢境片段。 每一絲一縷的知識,都得來不易,到了這個年齡,我知道自己或有不足,在分享平台缺乏的年代,實地勘查同樣是藉由判讀地理和地貌的特殊性,對照歷史與他人著作的一種方式。 要是只窩在房裡當個現今最流行的「宅女」,為了滿足自己的發表欲,隨意找點網上的資料修改一下,就自我滿足地轉貼或引用,那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而且違反「創作」的本質。 要是在家裡自己愛寫什麼,存在電腦自行觀賞,那也還好;可是放在網路上,倘若大言不慚,肚裡沒有半點墨水,成天都拿他人的論據來推演,那就是唐突專家、失禮學者,太也對不起自己了。 也許,只有自己還秉持這樣的觀念,尚友古人,想要增益閱讀或走遍天下,那也是每次下決定出門走走的最初,讓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時刻。 最近,很多投稿的結局都使我情緒上比較憂傷,但這樣的挫折累積多了,生活的整體氣氛都很壓抑,或許這個小周末,我可以上上圖書館、逛逛附近的景點來娛樂一下自己? 我會是個好讀者,就在下次出門的時刻。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