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9 04:55:51瀏覽1497|回應3|推薦22 | |
胡錦濤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名義,發表的「胡六點」講話,無疑是兩岸關係最新指標,值得重視。但哪些是務虛的立場宣示?哪些是務實的政策趨勢?需要冷靜思辨。 近日各方解讀很多,但多屬「各取所需」,令人陷於「瞎子摸象」困惑。研判未來情勢必須排除角力各方主觀期望因素,才能得到相對客觀結論。 財經及企業界著重經濟發展,都認為胡展現了極大的善意,兩岸經濟關係將加速正常化腳步,台灣經濟可望開創新局。 國民黨則憂喜參半。喜的是,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獲得確認,馬總統倡議的「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議」、「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及「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等主張,都獲得胡錦濤正面回應,台灣走出戰爭陰影。 但胡錦濤講話也有令國民黨坐立難安之處,胡錦濤非但不再提馬英九視為開放交流前提的「各自表述」,更強調要遵循台灣最難以接受的鄧小平「一國兩制」方針。馬英九要求中國承認兩岸分立的現實,胡錦濤則提出內戰延續的歷史現實,要求台灣正視。胡錦濤同意與台灣協商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但必須以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為前提。顯示胡錦濤對「法理兩中」疑慮仍深,將憑添未來協商的難度。以島內政治生態,國民黨處理不慎,兩岸關係不無倒退可能。 民進黨並未認真面對胡六點講話,僅針對與國民黨鬥爭所需,做一些片段式反應,甚至還有一種反應,認為胡錦濤都承認台灣文化的豐富性與特殊性,為什麼國民黨反而疑慮台灣文化去中化?整體而言,民進黨可能見獵心喜吧,認為胡錦濤給了民進黨許多子彈,暗助民進黨重新執政。 判斷未來兩岸客觀情勢,不能忽略國際因素,馬英九執政已將台海帶離戰爭邊緣,東亞情勢重歸穩定。知名美國智庫學者葛萊儀認為,兩岸已走出「零和關係」,現在是「美中台三方正和關係」,歐巴馬政府會強化美台關係,並鼓勵兩岸進一步改善關係。美國會更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台灣維持強有力的安全關係,並要求中國降低對台軍事部署。 長期而言,穩定的兩岸關係可以提升台灣的民主價值,當兩岸由雙邊零和關係改變為三方正關係時,兩岸關係就不僅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而要加入國際因素。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愈能能得到國際社會支持,台灣對應中國的籌碼就愈多,台灣就愈安全。 誠然,全球權力結構已產生變化,中國的影響力大為提高,但美日聯手維持東亞穩定的基本架構並未改變,台灣在此大架構下,依然有運作空間。 馬英九是獲得台灣逾半選民支持而當選總統,推動兩岸政策必須考慮多數選民觀感;;胡錦濤是獲得中國共產黨封閉權力階層共推而出任國家主席,推動兩岸關係必須考慮黨的歷史、榮譽與利益。前者務實,以現實政治利益為重,後者務虛,強調尊嚴與歷史地位。 不過,胡錦濤是務實的政治家,他在共產黨總書記職務上,可能需要務虛,但在國家主席職務上,一向務實。台灣必須分辨胡六點務虛與務實之別。 百年歷史解釋的差異、六十年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差異,政治制度與國家認同的差異,都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尤其兩岸主權的爭議,馬英九需面對超過35%偏綠選民的抗爭,胡錦濤要面對黨內保守大老的掣肘及青年世代激進民族主義的壓力,雙方都需要時間盤整。 未來兩岸主權爭議仍將持續,但可望維持「冷戰」到「冷和」的局面,雙方只會進行有限的鬥爭,兩岸文化、人員、經濟交流與互助將不受影響。 延伸閱讀: 台灣參與WHA 閻學通建議採新模式聯合報2009.01.07 胡承先啟後,馬戰略選擇,聯合報,2009.01.08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