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04 18:00:16瀏覽1902|回應8|推薦26 | |
中國時報8月1日悄悄改版了,可能是中時創刊58年來,首度低調改版,短短一年前,才以一張揉成一團的頭版版面宣告:舊中時已死,新中時誕生,象徵破釜沉舟。不過一年,幾乎耗盡15億增資款,不得不減張裁員,令人唏噓。
中國時報究竟將走向凋零?或風華再造? 8月1日開始的改版,將決定中國時報的命運。身為中時退除役官兵,對改版成效是休戚與共的,因而很認真讀了一.二.四日三天報紙,有很多疑慮,由於個人的觀察或觀點難免有盲點及疏漏,所以拋磚引玉,寫成本文,希望關心台灣報業與中國時報的仁人志士,進來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或許有助中時再造光華(正是web2.0的精神)。 中時菁英報路線改版四日來,似可歸納五項重點: (一)增加國際新聞:缺乏國際觀一直是識者對媒體的批評,認為媒體應對台灣人國際觀不足,負主要責任。中時新版面以黃金二.三版兩個全版刊登國際新聞,是台灣報業的創舉。 (二)重視專題及調查採訪:口水新聞是台灣媒體另一項為人詬病之處,常見政客利用媒體放話,口水四濺而無實質意義。過去,中時曾以任務編組方式,製作大型專題報導。這次改版,調度資深人員成立調查小組,將強化專題與調查採訪,四天來,已初見成效。 (三)增加意見導向的專欄:時論廣場增加為兩個全版,併納入原在二版的社論及短評。其他版面如財經新聞版亦可見名家專欄。 (四)全球觀點的財經新聞:財經新聞提到第一疊(目前台灣唯一),內容與傳統財經新聞大為不同,具國際視野與知識性。 (五)地方新聞與傳統社會新聞倂版,合用四個全版,地方新聞大量減少,置於第三疊。 成效: (一)與主要競爭對手-聯合報內容的差異性擴大,中國時報新版面頗有香港信報的氣息,內容比改版前更嚴肅.更具知識性。聯合報內容則顯得比較多元.有趣.輕鬆易讀。 (二)政治口水確實減少,政治新聞版常有完整企劃,譬如四日政治新聞版以四分之三內容報導美台關係與外交相關新聞。 危機: (一)菁英報的邏輯問題:菁英報是只在第一疊菁英?或所有版面均供精英閱讀?人間副刊定位尚無太大問題,但影劇.休閒.運動等版都必須明確處理定位問題,尤其影劇版更需確定讀者是誰?蘋果風的影劇版適合精英閱讀嗎?或者說,會有非菁英因蘋果風的影劇版而訂閱中國時報嗎? (二)國際新聞問題:台灣缺乏國際觀並非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而是台灣長期外交空間不足,國際地位低落造成的結果,畢竟民眾對國際新聞的興趣要建立在臨近性的基礎上。中國大陸人民具國際觀是因為中國崛起,大型外交與國際性活動頻繁,吸引人民關心,而非媒體常報導凌空的國際新聞所致。 中時以二.三版兩個版面刊登國際新聞,用意良好,但能夠吸引多少讀者閱讀興趣,實在大有疑慮。如美國承諾塞爾維亞戰犯免責後又反悔,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健康引起臆測,再如四日三版頭題報導歐巴馬太瘦猛K炸雞等,與台灣讀者臨近性實在太低,讀者有多少閱讀興趣呢? 國際新聞不是不能重視,而是要更認真經營,題材要與讀者有鄰近性。 (三)專題與調查採訪問題:調查採訪目前尚未見亮眼表現,假以時日,應可見成效。 不過,專題與調查採訪可粗略分為兩類,一類是就已知的事實或現象做深入完整的資料整理,而能呈現全貌,因而更有說服力。但專題與調查採訪能否引起震撼,還是取決於題材是否具有原創性,這幾天中時以頭題刊出的專題或小型調查採訪,如台商紛紛撤出珠三角,商周早已做過大型專題,報紙還要跟進嗎? (四)地方新聞問題:地方新聞的價值在鄰近性,一旦取消地方版,地方新聞集中在全國性版面,就會顯得零碎,這幾天中時C疊有零碎化現象,編輯需要有更策略性的思考,更大膽的割捨。 個人觀察必有不周,歡迎討論。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