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受家裡長輩的影響 時而閱讀大作
讓我們這些在政治上"非主流"的讀者
有機會向"政治真貌"稍微拉近一點點的距離
以在下淺見 媒體現在要殺出一條血路
不會比和平統一救中國簡單到哪裡去
首先是解禁後資訊氾濫 不只報紙 電視及時新聞 網路新聞報等等
這使得買報紙看是一種"習慣"不是"需要"
以經濟學供需角度分析 報紙可說是完全不再被需要
若以行銷學"利基市場"角度分析 把讀者的市場作區隔
首先是"專業"市場,但因現代人思想的獨立性與主觀性,所以不容易塑造出大量的忠實消費者 而媒體卻多如過江之鯽,容易造成客群分散,就跟春秋戰國一樣百家爭鳴,簡言之很難有高的市佔率與獨占性,所以不足以成為利基市場.
其次是"感官"市場,在這個市場報紙以蘋菓為代表,標榜八卦與聳動,它不用以事實真相取勝,只以讀者感官上的享受為訴求,讀者可以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八卦,隱私,圖片,人們不來這裡求知,而是來求爽.當然塑造這樣的利基市場有其他方面的附加好處,比如說蘋菓不需要像您這樣專業與資歷完整的記者,他們只要找一些薪水3萬出頭的年輕人去跟拍,去採訪就好,甚至佈下線民或與徵信社交好,這樣他們永遠都可以製造話題,刺激讀者的感官...
最後是功能性的報紙,比如說財經新聞的經濟與工商,體育新聞的民生與麗台,及一些宗教,藝術,或是博奕相關的報紙,不過因個別市場消費者有限,廣告商基也有限,這些媒體很難作大,其中體育相關的報紙最先因電視轉播與網路普及而陣亡,工商與經濟則是因為許多機關團體訂閱(比如說銀行 學校 各公家機關與軍事單位)而能維持營運不墜.這類媒體因為需求太小市場不大,所以進入者幾乎是只能燒前,難有收益.
說到這邊已經說太多了, 實在有點潛越的感覺,我想說的是,台灣的報紙將走向寡佔的市場,該倒的倒光,就會有勉強的平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