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國維的「無我」與「三境」
2010/07/29 23:22:37瀏覽1066|回應0|推薦4

王國維的「無我」與「三境」

王國維1877-1927),原名國禎,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其《人間詞話》以「境界說」逡巡文學、哲學、美學成秩,論詩主「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而能自成高格。在觀覽與書寫中,言「隔」與「不隔」,以陶淵明、蘇東坡詩寫意傳神為不隔,更論納蘭性德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反對過度隸事用典之句,批評詞藻多飾的作品。

王國維接論「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創作主體介入客體為有我之境,任物之性而能「化己為物」以觀物為無我之境,物我兩忘,任性流轉而忘性之別。然而,有我之境未必是俗境,萬物著我色彩而產生無明無因的苦憂,正是人類文明發達的原因;無我之境固是高境,只怕是高閣煙火,如七寶璀璨。處於萬物著我的有我之境,追求道體實踐的無我之境,困矣,進矣!

因而,王國維提出自適離苦的生命「三境」:一境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境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境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首境轉用晏殊〈蝶戀花〉詞句,論昨夜種種是頹喪的生命情境,橫逆如無情西風,碧樹盡萎,獨我在蒼茫中睥睨天涯而浩嘆;一心轉念,若非如此寥落,如何為日後昂登高樓一筆暈開清闊視野,正是人生壯美sublime)情懷的醞釀。次境採化柳永〈鳳棲梧〉詞彙,在生命證驗中,大漠孤煙的空寂,長河落日的冥漠,為驗證「伊」的內涵值得澄明朗化,雖致憔悴而心志無朽。三境錄摘辛棄疾〈青玉案〉詞情,蘊藉自開,裂壑真悟,生命光景本非必然離俗證道,而是體察闌珊燈火的細微感動。

王國維涉經史,論文學,品器物,後投昆明湖自盡,一生鴻著盡於《王國維全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ger287&aid=427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