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6 09:09:13瀏覽764|回應0|推薦0 | |
人是什麼(一) 柏拉圖︰「人是無羽毛之兩足生物」 亞里士多德︰「人是政治動物」 基督教︰「人是上帝用泥巴照自己的樣子加吹一口氣造出來的」 富蘭克林︰「人是會製造工具的動物」 康德︰「人是會使自己完善的動物」 叔本華︰「人是鬥毆動物」 尼采︰「人是有權胡說的動物」 克拉吉斯(L.Klages)︰「人是會思維的獸類」 愛倫斯特(P.Ernst )︰「人是自欺的動物」 布里曼(Bridmann)︰「人是產生某些生物化學的、物理學的、與心理學的現象之有機體。」 此外我們還可以隨時想到的有︰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理性的動物」、 「人是勞動的社會存在物」(馬克斯) 「人是符號的動物」(卡西勒)……等。 德國社學家宋巴特(人論的作者)認為以往的人類觀可以分成人本主義和動物主義;每個人對人類與世界的全部思想態度,就全決定於他對這兩種看法的撰擇;從他選擇的立場,決定了他的科學見解與治學的方法,以及決定了他行為的實際理想與原則。動物主義是採用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張人祇是動物中的一類,認為凡人之所有者,亦為動物所具備。人本主義的人觀則多主張人的精神性,認為人是特殊的創造物(或存在)。 面對以上不同的主張的人觀,人的研究和社會行為的研究應該如何適從呢?哲學家麥克斯.謝勒(Max Scheler)說︰ 「在人類知識的任何其他時代中,人從未像我們現在那樣對人自身 越來越充滿疑問。我們有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和一個神學的人類學它們彼此之間都毫不通氣。因此我們不再有任何清晰而連貫的關於人的觀念。從事研究人的的各種特殊科學的複雜性不斷增長,與其說是闡明我們關於人的概念,不如說是使這種概念更加混亂不堪。」這句話正說出了對於人的研究的尷尬情境。 做為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果不能對人的位格有一明確的定義,則學術界類似如此混亂的人觀的象現,恐怕不可能得到澄清。依前述科學研究的條件來看,不論是動物主義的人觀或是人本主義的人觀,都還沒有能提供一說服學術界人士的客觀的人的定義(最少以上兩派間彼此立場互異,互不相容)。 待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