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2 15:48:38瀏覽314|回應0|推薦3 | |
「忍」字是心是頭上一把刀,古人造字,應該是深深體會忍耐的情境不好受。忍耐的字面義意就是「像利刀割在心上,卻又要能耐得住」。 會碰到「忍」的狀況一定是接近一個人通常的極限,當一個人覺得需要忍耐一下時,其實他已經快耐不住了。忍耐兩字再分釋,忍字是指是對臨界衝擊力的感受,耐字是指內在的承受力。當衝擊力對自己的經驗而言小得很,人有感覺,但還不到忍的程度;當衝擊力到了平常承受的臨界點附近,對耐力不足人,他是「忍」受不了的。 「忍」和「耐」的程度反應一個人的心量和意志力。常常感覺到凡是都要靠忍耐纔能度過的人,不是他的境遇特別糟就是他的「器量」有待改進。通常改變自己的器量要比改變環境容易。有人會選擇試著離開原來的環境,如果他原來的環境是特例,就還好;如果問題關鍵是在個人的器量,那麼不論到那裏,他的痛苦不會減少,反而挫拆會增加。 從正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忍耐正是讓人看到自己局限的訊息。練習長跑的人就會知道,要能夠跑完全程,途中有幾次心肺和腿部肌肉要跨越常態運作極限模式在轉換過程中的難過;專業潛水員練習閉氣,練武的人一、二小時的基礎站樁,習禪坐的人初期的雙盤腿一柱香…等。表面上看似身體的訓練,其實都是靠忍耐的心志功夫來突破瓶頸。當超越個人體能的極限忍耐練習久了,雖然面對關卡時的難受還是存在,但耐力變大了,心理也知道痛苦有一定的極限,熬過了身體機能就換高檔運作,進入另一個層次。 靠忍耐來突破身體運動的極限障礙,還比較容易;如果是直接面對心理的刺激,則光靠忍耐的功夫,恐怕會有時而窮。不願忍耐身體的痛苦而放棄堅持,最多自己心理覺得洩氣(這次意志力不足,也許下次再來),但放棄的同時,身體可能因為壓力瞬間的消失而輕鬆。直接對心理的壓力,因為忍耐力不足而放棄,後果就是生氣、發脾氣;唯生氣的結果並不是壓力的消除,祇是壓力的增溫,脾氣不論最後選擇壓抑或忍耐不住不得不爆發,終究都會造成心理的二次傷害。 面對心理的壓力,會產生需要忍耐的心態,是因為抵抗;抵抗就會產生衝擊力,在個人承受力以下的衝擊力,沒什麼好忍;若是個人的承受力不大,抵抗的結果,很快到了臨界點,就很少能夠不受傷的。 較高明面對心理壓力的方法,不是忍耐,而是順、轉、化。這和太極拳的原理相彷彿。心理的壓力是一種「氣」的壓力,當較大的壓力來自外人或情境,不要直接抵抗,順勢後帶,能接的接,不能接的就放手讓一邊(像接快速投球一樣)。如果壓力是持續的,順的結果祇能後倒,那就要用轉(轉是轉自己的立場或態度)。換一個角度或位置,壓力只是針對特定方向或定點,自己的立場或態度轉換一下,就讓過了壓力。如果壓力來自內在無明的煩腦(自己可能會認為是被引發的),就要用「化」。「化」就是改變或提昇觀念。一個「吃苦當作吃補」的觀念可以化掉許多原本不願承擔的苦;心中接受「大人有大量」的見解,也真可以化掉內在升起的「氣」壓。 順、轉、化的方法,比用忍耐的方法承受心理直接的壓力是較無負作用,但總還是練習操作一下纔會熟稔。更高明的是「忍無可忍」。忍無可忍是「內外情境永遠有一些挑戰刺激,卻發現,已經沒有任何情境可以對他的內心有任何的臨界衝擊力。」他內心包容一切,沒有需要忍耐的問題。到了忍無可忍的時他的心算是可以安忍了。 佛家還提到一個「無生法忍」,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心中沒有承受壓力的主體,也就沒有心理壓力的生起,連造成一切煩惱疑惑的根源,也無從作用。」證無生法忍,在生命覺悟的學習歷程就算是畢業了。畢業了之後呢?那是他家的事情!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