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報
2008/07/11 17:49:09瀏覽337|回應0|推薦2

人們常說某人能夠擁有福祿壽是有福報,但你知道那些享受福祿壽的人,心理平安喜樂嗎?福報的有無,不在福祿壽的多高長,一個人是否享有福報的核心標準祇有一個「內心充實喜悅」,能夠時常保持內心的充實與喜悅感的人是真有福報的人。

為了得到財富的受用,而用盡心機,得了又怕不能保有,花費財富時還要確定一下,要有人投以羡慕的眼光纔會高興,這種人即使有大財富是有福報嗎?

位居社會高位,管理大眾之事,但終日為協調不完的人事傷腦筋,有人拍馬有人放箭,行事處處有人監督,動則得咎,這種人如果內心不能保有充實和喜悅,算是有福報嗎?

高壽人瑞,自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年輕時的親朋好有一一入土,自己的下一代也逐漸凋零;如果,他的內心不能保持充實和喜悅,你認為他是在享福還是在受罪?

大富大貴人家當然可以有福報,身無分文的窮人家也可以有福報;甚至一個長期身受病苦乃至殘疾纏身,還能讓自心充實喜悅,那是擁有大福報之人。

大小災難和困頓的遭遇,是人世間的常態,沒有機會經驗的人,固然生活平順不必受挫,但如果看著他人受苦,反而慶幸自己不在其中的人,他的心理會是充實喜悅的嗎?總之,福報不是可以用外在事象量測的;福報是在幫助眾生或服務群體時開始感召產生的。有人有福氣但不一定享福報,看似好運跟著來,但由於不懂得助人和服務,他的內在總會覺得無法充實喜悅。

「助人為快樂之本」,能夠在心中升起助人之念,而付諸行動的人是有福報的人;因為當真心助人的同時,雖然會同情受助對象的遭遇而難過,但也會因為透過助力而讓對方減少壓力的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是因為自己想證明但就是證明了),這是內在心靈能量的充實感的根源。而心靈能量的流動和分享所產生的自然共鳴,就會有喜悅感。

福報的有無,是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的。助人或服務可以用物質,也可以用身體勞力,更可以用語言,甚至一個眼神。佛教以布施為菩薩波羅密行之一,因為布施是開啟福德(產生福報的心理行為)最直接可行的方法(福德會讓一個人更有動力去幫助更多人)。布施不必祈望對方回報,因為布施的當下,就已經福德圓滿。福德圓滿的當下福報就已現前(助人後心中的快樂就是福報)。當然要從福報或福德轉為功德,纔能真正算是波羅密度;這就必須加上空性正見的運用。一般佛教門中講三輪體空(施者空、受者空、所施空),是從實相而言,體性本空。若要觀三輪體空,則三者雖空,觀者不空。故三輪體空之本意,不是在行布施時纔起觀,而是平常就如是觀;觀而無觀者。(心靈上的操作可以是:知道這份內心感受到的充實和喜悅,不是單單個人可以成就,是因為有受助者需要幫助,而正好有機會自己幫得上,這一切都是因緣的合和,在感恩這樣善緣的同時,不被這樣的內心喜悅的感受局限,迴向一切眾生終能破迷悟本、得證空忍)。

  若能連助人度人的同時心中充實和喜悅的心情都可以超越(菩薩不受福德,不是不會感受福報的現前,而是不會以因緣合和的福報為正受用的標的),那麼表示,他的心就是大福田了。其實每個人心中也有無量的大福田,可生產無量的福報施惠一切;但人們卻祇利用其中一小塊僅供立足之地,其他部份則任其荒蕪。所有自認為受苦難者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教人不知如何說。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faiminsun&aid=20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