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大研究生最近在《中時》發表的文章〈06年95課綱,早已撤下國旗〉,真切地點出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無奈與徬徨。
戰後出生的所有中老年人,老實說,必須很誠懇地向他們年輕這一代說聲:「抱歉!」
戰後出生這一代,成長於兩蔣威權統治;雖然政治上不夠民主,但所幸有幾位清廉有魄力的閣揆戮力拚經濟;十大建設、科學園區加半導體工業,成就了今天無數個身價上億的企業主。當年的大學畢業生,幾乎一畢業就可以找到工作;有了固定工作,幾乎一定就可以貸得到款買得起小房子起家。有些較幸運的人物如李登輝、馬英九、蔡英文等政治人物,還能拿到公費到國外念書,修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不是當大學教授就是擔任政府要員。
可是現在的大學生,雖然以接近百分之百的入學率進了大學,又接近百分之百的畢業率離開校園,但是畢業幾乎就是失業。要不找不到工作,不然就是起薪低到此生與買房無緣。自費出國讀書成了只有富二代才能有的奢侈。於是他們怨天尤人,成了一批批的憤青,在網路上集結取暖,每日以痛罵政府與執政者來發洩心中的怨恨。只要在網路上號召網友集結快閃,自然就有大批年輕人如響斯應。
清朝學者龔自珍曾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2006年,野心政客及御用學者開始有計畫地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洗腦教育。他們施行所謂的「95課綱」,向當時的高中學生灌輸本土、日治、外來政權、去中國化、輕文言文、把中國歷史當外國史、台灣歷史僅4百年等等。
不僅如此,當時所實施的所謂的教改,造成接近百分之百的大學錄取率,讓大學畢業生的資質不但良莠不齊,還多得氾濫成災;身無一技之長,卻不屑接受起薪低的工作;大學畢業生人數驟增,造成工作機會粥少僧多的現象;再加上經濟不景氣,青年失業率節節升高。
正因為鎖國主義造成的排外心理,使得台灣大學生的中、英文能力同時嚴重衰退。本來台灣學生有著比星港兩地高出許多的中文優勢,但因為執政者鎖國,自廢武功,讓星港大學生的中英文能力大步超前。一位經常在中台兩地面試雇員的美國白人人事經理就說,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及韓國大學畢業生。一再強調本土文化、台語文的結果,大學畢業生非但寫不出像樣的文書,還錯別字連篇,更別提撰寫文言文,或閱讀著名古典文學或《史記》這類歷史典籍了。
意識形態凌駕于資質教育之上的結果,讓我們看到學生熱衷于政治社會活動,而輕忽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養成。藍綠鬥爭的結果,讓年輕一代認為反政府、反民主的暴力行為,是公民的天賦人權。他們也認為拆政府、拆國父銅像、拆國旗是公民力量的展現。而如何在自由與法治間取得平衡,如何在政治訴求與尊重反對意見之間得到妥協,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似乎沒有哪個學者或唯選票是問的政治人物敢觸及這個敏感話題。
面對無奈、失落、憤怒、彷徨、被犧牲的一代,檯面上這些中老年政治人物們,不分藍綠,是否都該好好檢討反省自己,能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譬如說:學學德國,開放幾所免學費科技大學,讓來自弱勢家庭的優秀高中畢業生也讀得起大學;學學新加坡,廣建低價的合宜住宅,讓一般年輕上班族都買得起有屋住;學學加拿大,鼓勵出走到外國的公司回流,把工作帶回來,政府除了給租稅獎勵之外,僱用大學畢業生還補貼薪資;學學美國,對子女未成年的父母,提供子女教育撫養津貼,讓年輕夫妻敢孕育下一代;學學北歐諸國,對富人狠抽高達50%的所得稅及遺產稅,充裕國家稅收。
最近這十多年來,政府閣揆換人速度比一般民眾換車還快,以至於沒有那位行政院長有遠見與魄力,為台灣擘畫未來10年、20年的願景。過去錯誤的民粹至上教育,已經讓這一代年輕人迷失了方向;遇到抗爭就政策急轉彎的政府,又讓台灣原地踏步無法向前;凡事唱反調的反對黨,成了國家前進的絆腳石。
在尚未蒙主寵召之前,希望這些有權有勢的中老年政客們,能再出手救救這群被你們犧牲的一代,不要再讓台灣的未來因為你們的自私短視而陷入絕境。
(本文同步登載中國時報名家專論-救救被政客犧牲的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