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13 17:16:23瀏覽2281|回應6|推薦26 | |
我在「琉璃帳」小首頁貼出行星狀星雲和超新星遺骸的照片,已經告一段落了。我決定暫時換個口味,在貼出其他類型的星雲照片之前,先回過頭來從太空看看地球。 我選的第一張照片是澳洲西北角(見上圖)。這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它的視覺效果;其次,它呈現了這一系列照片的兩個重要主題:海洋和沙漠。 這系列的照片中,幾乎每一張都會有海洋,而很大部分會有沙漠,或因為沙漠而引起的沙塵暴。 海洋占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是地球有別於其他星球的特色,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上圖上方海洋邊緣有些淺綠色的水域,這是典型的海洋邊緣浮游植物增生的現象。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中,我們將常常看到這種現象。 本來河流就會把陸地上的養份帶進海中,使得河口變成養份充足、適合生長的環境。於是包括藻類在內的浮游植物大量生長,提供了海洋動物的食物來源,它們的光合作用也產生了大量的氧氣。所以,這些浮游植物對地球生態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因為人類的汙染,排入海中的養份過於充足,就會變成海水的優養化。其結果是,大量的藻類增生,擋住了陽光,讓水體下層的植物無法進行氧化作用而大量死亡。細菌分解這些死亡植物的時候需要氧氣,它們把氧氣給消耗光了,於是水中的動物無法生存,這片水域就死了。 大量浮游植物增生的現象,叫作藻花 phytoplankton bloom。在那些臨近大洋的海域,例如上圖的水域是印度洋,因為水體開闊,不容易發生問題。但是,如果是內陸海,或者是海灣,由於海水對流不足,就容易優養化而產生藻花。 河流也會有這種現象。例如台灣的大甲溪上游,因為大量種植高冷蔬菜和水果的關係,需要施肥,造成溪水嚴重的優養化,德基水庫長滿了藻類。 這張照片的右下角是西澳洲的沙漠。地球上的沙漠占去了陸地中三分之一的面積。沙漠是自然現象,地球上自古就有,而且有些時期,沙漠面積比現在還要大很多。問題是,人口迅速增加,人類的活動促使地表急速沙漠化,而沙漠對人類的威脅也越來越明顯。 下圖是東亞地區的空照,圖中一片灰褐色的就是沙塵暴,從照片左下角的華中和華東地區一直延伸到右上角的日本海。東亞沙塵暴的主要來原是外蒙古和內蒙古間的大戈壁沙漠,近年來對華北和東北亞國家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台灣偶爾也會受到影響。 中國在 50 年代只出現過 5 次沙塵暴,60 年代 8 次,70 年代 13 次,到 90 年代已經增加為 23 次。 沙塵暴的增加與人類的活動也有關,包括土地的開發和水資源的耗竭。但是很難想像的,我們買一件毛衣,可能都和它有關。 原來是這樣的:大家喜歡毛絨,於是游牧民族大量養殖羊群,而羊群破壞了植被,擴大了沙漠的面積。 這張照片也顯示了黃河和長江對海洋的影響,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渤海、黃海和東海受到汙染而海藻增生的現象。 海洋和沙漠的面積,合起來占了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五,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不到六分之一,因為還要扣掉高山、冰原、沼澤和叢林等不適人居的地方。 然而,人類的命運卻要仰賴這些不適人居的區域,不論是海洋、沙漠,或者是高山、冰原、沼澤、叢林,只要它們遭到破壞、失去平衡,人類的災難也就難免了。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