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麗的壓力
2006/04/19 01:47:13瀏覽1885|回應4|推薦23

人口為什麼會壓垮地球?有社會的原因,也有環境的原因。(請參考《人類的承諾》)

人多了,資源不足,容易引起不安全感,爆發核子戰爭和生化戰爭的威脅大增。這是人口引起(廣義的)社會壓力的一例。

人多了,消耗的能源必然增加,產生的汙染也必然增加,而地球的承受力和自我修復的能力有限。這是人口引起環境壓力的概述。

上圖是地球的美麗夜景。當然,地球不會全在黑夜中,所以這是一張難得的合成照片。不過,讚歎美景之餘,也要想到,每一個光點所代表的,都是能源的消耗。

根據英國石油 BP 的專家估計,2004 年全球的發電總量是 1.75E+13 度電,那是台灣用電量的 104 倍。

 1.75E+13 是多少呢?它是 17,500,000,000,000,也就是 17.5 兆度電。要生產這麼多電,所造成的汙染,包括:9.4E+09 的 CO2,1.13E+07 的 SOX,6.57E+06 的 NOX 和 5.31E+05 的微塵。

也就是說,上面這張美麗的夜景,所代表的,是地球空氣中每年 94 億噸的二氧化碳、1,130 噸的硫化物、657 萬噸的氮化物和 53 萬噸的微塵。

(弔詭的是,大家反對的核電,對大氣傷害的程度,其實遠低於其他的火力發電方式。而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和再生能源,目前都無法提供足夠的基礎電力。)

這只是生產電力所造成的汙染,還不包括汽車廢氣、工業廢氣和其他。

省點電、少買件衣服、少喝點瓶裝水吧!


下圖一是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光害,下圖二是歐洲、西亞及北非的光害。這兩張照片都是上圖的局部放大,仔細看可以看出很多城市及文明史上的重要地區,例如可以看出兩河流域和尼羅河兩岸的現況。

這些照片中的光點,雖然美麗,卻也是一種生態的威脅,那就是光害。它不只是影響我們觀察星星,也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甚至對許多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

本文和《人類的承諾》一樣,都得到卓亞雄先生的協助,特此感謝他提供的資料的意見。(參考卓亞雄的〈談難談的核電〉)

( 知識學習其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gdor&aid=229490

 回應文章

琉璃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興煎餅有同感
2006/05/22 18:46
很高興煎餅有同感。不過我不是第一時間有此感覺,而是後來才突然生出這種感覺來。

煎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嗯…深有同感
2006/05/19 12:13

我的電腦桌布一直都是使用這張圖片,有人看了覺得很美,可是我看的是那些點點的星光,代表的是該地區使用的電力,背後所藏的發電而造成的污染以及消耗能源的量佔有多少…消耗的愈多,也表示該國力某種的強大程度。

總之,這張圖,是很有意思的圖,有很多的訊息可以從中讀出。


卓亞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值得用腦來讀得力作
2006/04/19 17:37

這篇文章拉高了思考視野,值得認真讀,認真想,進而付諸行動。

文章提到部分資料及觀點來自卓亞雄,這部分我不敢掠美,相關數據及資料是詢問能源專家梁天瑞先生。

卓亞雄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天過後
2006/04/19 15:55

電影『明天過後』描述因為過度使用石化燃料,讓溫室氣體增加,造成全球暖化;格陵蘭以及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大量的淡水流入高緯度海洋中,海水的鹽分降低,密度變小,表面海水不再下沉,深層海流因此停滯,表面的洋流也隨之停滯。全球的洋流系統混亂,墨西哥灣暖流因而無法北上流向北歐。

由於北半球傾斜角23.3度,這時當地球恰好繞到遠日點,北半球高緯度區變成酷寒,由於表面的洋流已經停滯,海水迅速結冰。

『明天過後』預測地球有自我調節的機制。

我比較擔心的是今天,當全球暖化,格陵蘭、北極海以及南極洲的冰山融化,所造成海平面上升,因而淹沒人口眾多的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