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5 08:23:53瀏覽3248|回應6|推薦60 | |
約翰‧塞巴斯倩‧巴哈(1685-1750)的晚年畫像 巴哈在晚年時,已是眾人尊敬的教堂樂長、管風琴家,但他的音樂並沒有被廣泛認可,其一是因為他沒寫歌劇,所以無法投廣大劇院聽眾之所好,另外就是他的作品太複雜與困難,許多人不是聽不懂,就是認為已經過時,那時曲調配伴奏的音樂開始流行,巴哈拿手的多聲部對位法自然顯得太過高深。 說這些也許讓現代人難以想像,因為巴哈的地位已是如此崇隆,專家們多半都認為他是所有作曲家中最偉大的,但這位偉人生前確實沒得到應有的評價,他自己也深知此點,那時印刷很昂貴,所以直到晚年的五十四歲才開始出版自己的管風琴音樂,這是大規模的套曲,由二十七首樂曲組成,其設計主要是讓專業的管風琴師在教堂使用,遠遠偏離了通俗的考量,巴哈為它取的名字是~鍵盤練習曲第三集(聽來很學究氣息吧~)。 這次出版意義重大,管風琴是他最得意的樂器,他絕對是拿出生平最滿意的作品,結果連專家都覺得敬畏有加,更別說一般人了~我曾經發神經從頭聽到尾,約需要二小時多,聽完大概也快昏過去...但別灰心~後人把這套曲的開頭的前奏曲,和結尾的賦格抽出來,組成前奏曲與賦格,另外由於賦格曲的主題很像英國作曲家W.Croft為聖安妮教會所作的聖歌,所以又稱為「聖安妮前奏曲與賦格」,「聖安妮」是聖母瑪利亞的母親,也就是耶穌的外婆~ 但這不就是「鍵盤練習曲第三集」的精華版了嗎?沒錯~這組曲子不但音樂技法高深莫測,宗教氣息也非常濃厚,可說是巴哈最神聖崇高的器樂曲,賦格曲其實就是一種互相模仿的曲式,以本曲為例,剛開始出現的是第一主題(聖安妮主題),由一個聲部先奏響,其他聲部再跟著模仿一一奏響,加入音樂的演奏,腳鍵盤的低音也不例外,也奏著聖安妮主題。 這主題不斷在五個聲部間浮浮沉沉,直到出現了快速流動的第二主題,音樂也一反前面的莊嚴肅穆,變得活潑起來,這方面的對比很強烈~第二主題也不斷在各聲部間交互映應答時,第一主題又回來了?它在高音朗朗的奏響,與低音的第二主題組合在一起,讓嚴肅與活潑遙遙相對,形成有趣的立體感~但還不只這樣,這段結束後,又出現了第三主題,這是很動感的主題,有舞曲般的節奏,好像在滾動一樣。 剛開始它也是在各聲部間出沒,但時間很短暫,後來第一主題又在高音出現了,還拉得很長,像是用唱出來的~隨後就進入了結尾的大團圓,這部分最令人感動,那有著純粹的多聲部音樂之美,現代已罕為聽聞,最後第一第二第三主題終於結合在一起,古今學者們認為這是「三位一體」的象徵,其神秘可想而知,下圖綠色框線部分是樂譜,三主題可說非常清晰的展示在譜面上:
就一直這樣到結束了...不過才六分鐘的曲子,卻是巴哈管風琴曲中,唯一的三主題賦格(又稱三重賦格),這位音樂之父一生技術的精華,與最深的情感盡現於此...我相信,他一定堅持要出版,就出版最好的,才可以將自己的藝術流傳後世,而其他的作品多半以手抄本流傳,哪一天會灰飛煙滅也不知道...雖然後人常為巴哈許多失傳的作品哀悼,但有此一曲,我相信多少可見其梗概~這是身為古今最優秀作曲家的他,永不失準的判斷。
文/樂譜截圖:夏爾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