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札特的c小調彌撒曲(K 427),真的是他最高傑作嗎?(Mozart Mass in c minor analysis)
2023/01/11 11:39:29瀏覽4277|回應0|推薦72



我想談談莫札特c小調大彌撒曲 K427,這首常被稱為莫札特最高成就的曲子。

莫札特故鄉奧地利薩爾茲堡是天主教的重鎮,他一生寫了十七首彌撒曲,多半都可以用在彌撒的儀式上,長度也不會太長,其中的加冕彌撒曲 K317相當有名,C大調莊嚴彌撒曲K337也不時有人演奏,而立在這一長串名單最後的c小調彌撒曲K427,則與前面十六首都大異其趣,不但規模龐大,超出教會儀式需要,還使用巴洛克清唱劇的形式創作,也就是將經文分成一段一段,各寫一個樂章,所以在一個樂章中只有一種情緒,例如絕對不會前面頌讚上主,後面又求主垂憐..尷尬..除此外,這曲子還有什麼特色呢?

1.這是莫札特給妻子康絲丹采的愛情誓約書,寫彌撒曲等於是在神面前見證婚姻,意義非凡

2.因為將經文分段寫,每段都寫成一個樂章,所以相當長。只可惜沒寫完,不然規模恐怕要直追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了…

3.即使沒寫完,已經完成的部分正如音樂學家說的:已經夠輝煌的了!

4.在古典時期的莫札特,為什麼要寫一首如此繁複多聲部的巴洛克式彌撒曲?不是要崇尚簡潔嗎?

5.在名著"音樂欣賞"中,作者鄔里希(Ulrich, Homer)將這首曲子稱之為"莫札特的最高表現",”他最純最美的境界”。

只是這首彌撒曲,與他最後的安魂曲一樣都沒有完成,是讓人最可惜之處,我想因為這彌撒曲是自動自發寫的,沒有完成的壓力,加上規模又過大超出教堂儀式需要,完成的動力就大減了,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大家常說莫札特的曲子渾然天成,自然流暢,對之拆解分析,從某種角度是不敬的,也沒必要,直接去聆聽就是了。只是我還是想明瞭,所謂的"渾然天成",到底從何而來?以剛開始的垂憐經來說,歌詞就是很簡單的:"上主,請垂憐",並有一個短短的前奏,是很典型,帶點消沉的c小調。

我們知道,古今的作曲家在寫這段經文的曲子時,幾乎都用小調(當然貝多芬的D大調莊嚴彌撒曲是個少數的例外),因為那是一種請求,帶有請上主悲憐的成分,自然不宜太快樂或明朗。而莫札特在短短的前奏中,就已經把他在這首曲子的象徵音型給表現出來了~就是常帶有下降的半音階,分別由d-升c-cf-e-e,還有由b-降b-a,再到g,這最後的c,降e,g,正好就是c小調的主和弦,這是一種音樂的手法~從各種地方,漸漸匯集成主調,猶如小河逐漸進到江海那樣的順理成章,自然至極。以下是由Chœurs du Collegium Vocale et de La Chapelle Royale& Orchester des Champs-Élysées演奏的版本(harmonia mundi),個人非常喜歡。

合唱女高音聲部就以上述的 c,降e,g 唱出:"上主,請垂憐"後(0:27),由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的順序模仿,再匯集成c小調主和弦。

隨後女高音再起波瀾,唱出了真正的賦格主題(0:43),帶有前奏那樣半音下降的哀憐音型,其他聲部再一一加入(1:02),男低音則強調”eleison”(垂憐)這個詞(1:41),沒多久小提琴卻突然變貌,強調了c小調關係大調降E大調的第四級音降A(2:37),並解決到第三級音G,由此確立了降E大調,"基督,請垂憐"的段落就這樣展開。

這裡為了紓緩氣氛,安排大調是很正常的,這是女高音獨唱與合唱交替祈禱的段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也是女高音唱著花腔,出盡風頭之處,當然是莫札特有意安排給妻子康絲丹采的,她是一位女高音。在"基督"這個詞突然用了低音聲區(4:08),好像在低吟,相當有趣,隨後是充滿安慰的段落。然後第二次的:"上主,請垂憐",讓第一段的賦格主題再復歸,在之前小提琴伴奏部分的十六分音符動態,提升放在合唱女中音聲部(6:01),馬上就造成一種悲傷的加乘,也更熱烈急切,直到慢下來後,可聽到前奏的半音下降模式(6:49),又復歸於c小調,完全是對稱結構,這樂章就此結束。

這個"垂憐經"樂章已經讓人有些驚奇莫札特對多聲部音樂的處理方式了,但其實這是熱身而已~因為只用到四聲部合唱,賦格也不完全(就是不夠長大啦),到了"榮耀經",才是玩真的了。

在熱烈的呼喊"光榮"後(7:40),反而是從男低音開始,唱出C大調音階~C-E-G,這與上個樂章垂憐經的旋律相似(只是那時是小調),其他聲部也開始模仿,一起頌讚天主,非常強調"在天上"這個字(7:50),後來開頭呼喊"榮耀"的節奏也出現,還用小號吹奏(8:19),更加有力。但到了"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這段(8:30),又是長段的半音下降,雖也代表天主由上到下賜福給世人,但不也是"垂憐經"開頭前奏的下降模式?而這次是下降到C大調匯集,然後"光榮"的呼聲再起(9:00),結束。

而"我們讚美你"這段(上圖為手稿),則是女高音獨唱,花腔很多考驗演唱技巧,非常像莫札特歌劇的詠嘆調,也一樣華麗,但比較純真,特色是低音強勁動力十足(10:28),高音卻是弱起拍子(10:42),目的是要更憧憬的進入強拍子,雖是F大調,卻喜悅的想要轉到上個樂章頌讚光榮的C大調(11:41),經過幾次嘗試後終於成功,到達第二段(12:24),心滿意足後才在第一段回來時轉回F大調(13:08),也加了更多喜悅的顫音(13:51),結束此樂章。

"我們感謝你"這段相當特別,很短小,還是五聲部(女高音多加了一個),其配置不禁讓人想到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但為何要五聲部呢?

合唱再度由弱起拍子開始(15:04),並與伴奏弦樂的附點音符成為複雜的交錯,讓曲子更加複雜,四個合唱聲部分別組成減七和弦,但第五聲部~也就是男低音聲部卻唱出還原D(15:09)~與其他聲部衝撞(包括肅穆的三支長號),但事實上他只是先出現,因為其他四聲部很快也會合流到D大調,這又是莫札特匯集的手法,這是一首會讓人感到驚奇的合唱曲,也預示了他晚年”安魂曲”帶些驚悚的風格(下圖為手稿的五聲部合唱)。

再來的"主,天主"是個呼喊神的樂段,卻用了很溫柔的二重唱,並轉到d小調,前奏由兩聲部相合開始,隨後低音加以模仿(16:25),很韓德爾的方式。先是女高音,這次倒是從強拍開始唱(16:31),伴奏剛好是前奏,也有越來越寬闊而優美的旋律。後來是女中音,兩人再互相模仿合在一起,在那寬闊的旋律時兩人以倒影的方式相合(17:48),好像照鏡子一樣,只能說神奇。後來這段到更高的音域,壓抑的女中音這下爆發出來,與女高音輪流呼喊天主的獨生子~基督(18:26),真是憾人心魄,這就是音樂看似比較簡單的莫札特,突然施展的魔法,"音樂神童"之名不是亂取的。

進入"除免世罪者,求你垂憐我們"的段落,這曲子早就被稱為音樂史上的最高傑作之一,描繪來救贖人類的基督之苦難,也再次讓人驚訝不已,把前面短小的"我們感謝你"這段的能量完全散發出來,同樣用減七和弦,伴奏用了更激烈的附點音符(19:04),兩組四聲部合唱交替(巴哈的馬太受難曲常見編制),組合成為八聲部的賦格,到達g小調,而主旋律又是從弱拍開始,還是個長長的下降音階(19:09),這是整個曲子最重要的動機了,兩組合唱更緊密的結合,漸漸匯流,但這次不太一樣~因為沒有到主調g小調和弦,反而是 d-f-降a-降b 這奇怪的和弦(20:22),與崔斯坦和弦升g-b-升d-升e 配置很接近,還都是把最高的音轉位到最低,所以莫札特是很前衛的,但這只是在"匯流"的中途而已,並不像華格納的"崔斯坦"是以此為目的~

重點是在接下來的"求你垂憐我們"(20:25),才可憐兮兮的讓兩組合唱分別祈求,把降b降到g,回到g小調,然後又是"匯流"的手法,兩組合唱再度因為這樣合在一起(20:45),再次進入"除免世罪者"的段落到了"求你垂憐我們"後(23:16),音樂總結匯流回d小調結束樂章,那銳利的附點音符堅持到最後,竟突然用皮卡第三度轉到D大調(24:14),而有了些許希望(下圖為手稿的附點音符)。

再來的”因為只有你是聖的(24:37)通常都是被譜成獨唱或合唱,但莫札特將之譜成重唱,還是個三重唱,到此,我們已經由前面的獨唱(我們讚美你),二重唱(主,天主),到了現在的三重唱,這種頌讚是往上疊加的,也就是越來越多人來頌讚的意思啦~

這種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三位獨唱家的重唱在以前的宗教音樂是少見的,無論韓德爾”彌賽亞”,或巴哈B小調彌撒以及聖馬太受難曲,最多都只有二重唱,而前奏長長的下降音型,又是這首彌撒曲的最重要旋律,不過前面已有個六度大跳往上的積極性(24:41),先是三位獨唱者互相模仿的賦格性段落(25:07),句尾開散的花腔猶如天女散花,卻無進展時,又靠著奇蹟似的鏡像效果,三位獨唱者合力將之扭轉到關係大調G大調(25:38),猶如靈光乍現,光明就這樣散布開來,隨著第二段(26:33),天女散花更多了,三個聲部之間更加滑順,又形成長長下降音階,並漸漸拖灑出最優美的型態(27:54),猶如花瓣又緩緩掉落...到此該音階的作用已然極盡,只有餘韻尚存,樂章仍以略帶傷感的e小調結束。

當然,真正的頌讚就該出現了,突然,大合唱呼喊著”耶穌基督”(28:47),弱起拍的設計,給人有接到強拍的期待感,半終止更增加了這感覺,接下來就是莫札特最長大,最巧妙的賦格曲了,頌讚天主與耶穌基督,聖神三位一體。

剛開始是男低音唱出安靜的C大調賦格主題(29:25),穩定且方正,相當莊嚴,結束在中音E,男高音聲部就加入(29:35),男低音聲部唱出對旋律與其糾纏,最後回到主音C,完成一個循環時女中音聲部又加入(29:41),最後是女高音加入,等都圓滿匯流到C大調主和弦時,第二段出現,男低音唱著賦格主題(30:00),男高音直接以其縮小型與其相合,並接到對旋律,女中音也接應唱出賦格主題,整個就是如萬花筒般的多聲部集錦,賦格的主題與對題不斷被各聲部輪流唱出組合,當然其中也有轉到關係調a小調(31:45),氣氛暗下來,只剩女高音聲部還在努力,這時讓人驚奇的事發生了~賦格主題的倒影在男高音聲部出現(32:09),其他聲部接續,調性也回正為C大調,靈光再度出現,就這樣得救了,在安靜下來又回復賦格原來主題後(32:45),齊唱出賦格主題(33:08)結束樂章。

接下來的信經,是彌撒儀式的重點,但莫札特只完成兩個樂章,第一個是”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聖父”,是一個相當歡悅與活潑的C大調曲子,合唱直接由強拍開始(33:50),相當乾脆,也是個典型的A-B-A結構,A段是表彰信仰,B段讚美基督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轉到小調(35:08),還有很不尋常的半音進行,和增五度的向下大跳(35:34),這都是作為全曲主要動機”下行音階”的延續,不過很快就被歡樂的氣氛給去除,讓這段小調音樂聽來不是憂傷,而是驚訝天主的大能,感覺自身的軟弱...然後A段乘著此快樂的氣氛再現,讚美耶穌基督為了我們人類的得救,從天降下(36:11),在此又出現長長的下降音階,終於知道這常見的旋律,是代表什麼意思了吧!

再來的女高音獨唱曲”祂因聖神從童貞聖母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是著名聖誕音樂,算是莫札特全部作品的一個巔峰,面對這段天主教最大的”奧義”,他寫成了如慈母看著搖籃中嬰兒的溫馨,也飽含他對未來家庭的憧憬,首演就是由妻子康絲丹采來唱這段。開始的前奏弦樂就把主要動機的半音下降(37:00),變成了母性的慈愛,再來長笛,雙簧管,低音管的三重奏充滿天真的童趣(37:24),好像糖果一樣的可愛甜美,也像嬰兒在玩玩具,女高音在唱出主題後(38:08),就是自由的吟詠,好像變奏一樣,不斷訴說新生命的喜悅,對嬰兒的愛憐,莫札特用了世上最單純美妙的音樂,就造成最深刻的感動...加上帶來色彩變化的半音,配上搖籃般的節奏,貝多芬偉大的第九號交響曲的慢板,以及最後奏鳴曲OP111的第二樂章,用的就是這樣的方式~反璞歸真,色彩純淨。

尤其在看似要停止時,卻加上了不可思議的延續(43:13),雖說”信經”就到此為止,後面都從缺,但我寧可相信是因為這首曲子已經到了極致之境,無法繼續,就像貝多芬沒法為他最後的奏鳴曲添加第三樂章一樣…下圖是這首曲子手稿的最後。

但這首彌撒曲,還是有後面的經文,那就是”聖哉經”,大家歡呼著”聖,聖,聖。上主萬有之主!”(45:19),顯然彌撒曲還需要一個大合唱大團圓的結束,莫札特又動用了兩組四聲部互相呼應,加起來八聲部的合唱,配合莊嚴的三支長號,引導到強力的賦格曲”歡呼之聲響徹雲霄”(46:48),這裡莫札特終於將前面"除免世罪者,求你垂憐我們"的悲劇性,變成了純粹的歡呼。之後的降福經”奉主名而來的人,是有福的”(48:52)則是四重唱,延續之前從獨唱,二重唱,三重唱,這次是多加入男低音,四個聲部互相追逐模仿,這樣很圓滿了,只是下降音階還在作最後掙扎,第二次卻被"匯流"到大調(53:42),賦格曲”歡呼之聲響徹雲霄”再度回來,漂亮且喜氣的以C大調結束整首曲子,好像有眾人的祝福一般,莫札特與康絲丹采也就快樂的開始他們的新婚生活了!得意(以下是十九世紀畫兩位度蜜月的明信片)

據說後面的”羔羊經”莫札特有寫作一些草稿,但很難再寫出”祂因聖神從童貞聖母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的絕美境界,就算他沒能完成整首彌撒曲,一切都滿足了,也都值得了。因為妻子喜歡巴洛克時代大師巴哈與韓德爾的多聲部音樂,莫札特也愛烏及屋,在這曲子也結合了巴洛克技法與古典主義精神,也預示貝多芬晚期作品,又是婚姻的誓約書,可說空前絕後,絕對可列入他的最高傑作吧!


文/夏爾克

延伸閱讀:可能為同一組作品的莫札特第39號與第40號交響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7804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