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洋音樂史的非專業思考(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
2017/04/27 19:47:27瀏覽7155|回應8|推薦96

曾在巴洛克時期流行一時的大鍵琴,有雙層鍵盤,巴哈極難的「郭德堡變奏曲」就是為這樂器寫的。


自我開始聽古典音樂以來,就知道很少人在聽,大家都說古典很難懂,還是聽流行音樂比較輕鬆~
當然,古典是比較難些,但我覺得還好;音樂,畢竟是音樂,除了故意擺出高深姿態,讓人無法理解的少數作曲家外,相信沒有一個人是希望他的作品是不被理解的,連莫札特、貝多芬等也不例外,他們作品就算完全不懂得樂理,還是可以聽懂,只是比起流行歌曲來說較長些,要多花點耐心而已...

我想現代人很忙,有這種耐心的人應該很少,何況曲目多如繁星,也不知道從哪開始,所以常聽到有所謂「入門曲目」的建議,但真的會去聽的人蓼蓼可數,因為誰知道這曲目是不是真的合自己的味口?若剛好不合呢?會不會從此把所有古典音樂拒於門外?...所以我一直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方法。

個人以為,古典音樂的基礎還是在西方音樂史,只有音樂史才能夠把數以千計的作曲家系統化,思索他們在歷史洪流中的地位,然後讓想接觸古典音樂的人,自行去選擇有興趣的作曲家,才能對這門高雅的藝術能有全面的了解。但有人告訴我那只會更困難,因為西方音樂史千頭萬緒,每本專書幾乎都是厚如磚塊,恐怕會更讓一般人的恐懼更為增加~說的沒錯,但既然我非學者,只是愛樂者,就不可能用那樣的方式來寫,當然會以簡單為要。

對我來說,西方音樂史再怎麼悠久浩繁,不過就是""與""的變化過程而已,""指的是感情,""指的是表達感情所用的音樂手法,而在長達近千年的過程中,有時"情溢乎辭",有時又"辭溢乎情",兩者互有消長,情況千變萬化。

先從上古時代開始~


上古時代
:有情無辭。即有感情,但還不會用音樂表達。

(所以還沒什麼代表作,因為記譜法尚未發明,流傳到後世的很少)


中古與文藝復興時代
(約西元800-1600年):情辭皆少。因為比起上古時代,感情受到了基督教會約束,反而比較保守些,但音樂語法已有進步,主要是單音音樂,而複音音樂(又稱對位音樂,至少有兩條旋律同時演奏,也沒有主從之分,每條旋律都很重要)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發展起來,當然比起後世來說還是很貧乏,尤其在器樂與和聲方面。代表作有:

葛利果聖歌~單音音樂,沒有伴奏,旋律也很少起伏,較單調。

帕勒斯替那的彌撒曲~帕勒斯替那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最有名的作曲家,他的彌撒曲都是複音音樂,多條旋律同時進行,對位法巧妙,但旋律仍單調,也無伴奏,現代人聽來會有些無聊。

巴洛克時期(約1600-1750):辭溢乎情。對位音樂發展到高峰,極重視音樂的形式與造型,情感仍然被壓制,所以這時期的音樂幾乎沒有感官性,技巧卻十分深奧,聽來神聖崇高;但以一條主旋律,再加以伴奏的音樂(又稱和聲音樂)也開始產生,這是我們現今最熟悉的形式,代表作有:

蒙台威爾第:聖母晚禱曲第一首讓和聲與對位音樂平起平坐的宗教音樂。     

歌劇「奧菲歐」~歷史上第一首歌劇傑作。

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賦格的藝術、b小調彌撒曲、聖馬太受難曲。

號稱音樂之父的巴哈,是巴洛克與文藝復興時代的音樂總結者,也可以稱為「終結者」,因為在他手裡對位音樂發展到最高峰,然後無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他以晚年寫的「b小調彌撒曲」總結了千年來聲樂曲的所有成就,樹立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里程碑,以下這是該曲「信經」的一段,合唱聲部雖複雜交錯,總計有八條旋律同時進行,情感卻很單純,從頭到尾唱詞只有一句「credo in unum deo」(我信唯一的主),堪稱是「辭溢乎情」的最佳代表作:

韓德爾:神劇彌賽亞最通俗的宗教音樂作品,也是對位音樂的傑作,但其中偏和聲音樂的曲子也不少
 

古典時期(約1750-1820):情辭均等。在多聲部的對位法讓人感到厭煩後,和聲音樂以其單純的清新,占據了音樂史的主要地位,直至今日依然,這時所用的和聲還不複雜,大致也很和諧,整體來說比巴洛克音樂簡單一些,又因為以旋律加上伴奏為主,所以特別重視旋律的優美與個性,情感也終於脫離教會的壓制,莫札特就率先離開教堂與宮廷,成為自由作曲家,後來的貝多芬也對貴族不屑一顧,只願表達自我的意志,在「情」增「辭」減之下,由巴洛克時代的「辭溢乎情」變成了「情辭均等」,此時期被稱為古典時期也是因為其風格比較均衡,有許多人認為這是西方音樂史最美好的時期,代表作有:

海頓:神劇「創世紀」~交響曲之父海頓晚年的作品,曾風行整個歐洲,他巧妙的將和聲音樂摻入對位音樂因素,成為總結古典與巴洛克時期的傑作。

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這兩齣歌劇旋律的優美是空前的,劇中歌手的重唱也極有戲劇性,不但啟發了後來的義大利歌劇,同時也大膽的調侃貴族與傳統道德,崇尚個人的自由,有人認為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兆。

莫札特:交響曲四十、四十一號他最後兩首交響曲對貝多芬與舒伯特有極大的影響,交響曲原本只是娛樂用的曲式,莫札特則將其擴大,放入了自己的最深刻的感情,與最複雜的音樂技巧。

貝多芬:第三號「英雄交響曲」、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

這三首交響曲可說是音樂史上劃時代之作,交響曲一反海頓與莫札特時代的輕巧,變成展現意志與鬥爭的戰場,即使粗魯或慘烈也不在乎;交響樂團也開始擴大,加入了許多樂器,和聲也比較大膽,「田園」更是突破傳統,除了跨過了四個樂章的傳統,還在每一樂章加上標題,企圖描寫自然的風景,已見到了浪漫時期的表現手法。


雖然貝多芬在「田園交響曲」之後還有作品問世,但我個人認為從他晚期(約1820年)開始,應歸類為浪漫派而非古典時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英雄氣慨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冥想與對愛情的渴望,導致均衡開始傾斜~恰好這也是舒伯特有成熟作品問世的時刻,從此戀愛的憧憬與痛苦,與陶醉於大自然的情感得以伸展,詞藻豐富,為愛癡狂是常有的事,西方進入了浪漫主義時代,然而音樂真能
承載如此的激情嗎?

晚期浪漫派的終極作品:史克里亞賓的交響曲「火之詩」,演出時需用到色光風琴打出顏色。

前期浪漫派時代(約西元1820-1853年):情溢乎辭。浪漫時期最大的特徵,就是讓形式解體,使個人的風格能自由發揮,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造成越來越多的自戀,與越來越深的多愁善感,雖然曲子變長了,樂團的編制也變大了,但還是不夠,因為音樂的發展沒跟上~作曲家還沒找到如火一般熱情的音樂語法,配器與和聲也不夠艷麗,大致還是沿著古典時代的路線,相對於豐盛的感情,就顯得有些單調;只有在單一樂器如鋼琴上的表現較佳,所以我認為這一時期是「情溢乎辭」,堪稱西方音樂史上的過渡時期。

以貝多芬晚期作品「第九號交響曲」為例,我們都知道第四樂章的「快樂頌」,但其實這曲子最有特色的是第三樂章~那是他晚年的哀嚎與自憐,其中有終生未娶的遺憾,對衰弱身體的無奈,還有他想要佔為己有,卻不聽他話的姪子...他都在這段近二十分鐘的長大慢板中盡情傾訴,雖然極為優美感人,但也將古典時期的形式徹底瓦解,莫札特若聽到這段音樂,可能會認為不夠簡練,太過濫情了~為何需要這麼長的慢板?演奏者與聽眾受得了嗎?

而同時期的舒伯特也不讓貝多芬專美於前,他寫了一大堆曲子,來表達如湧泉般的詩意,其中交響曲是越寫越長,室內樂更是誇張,他生命最後歲月所寫的「C大調弦樂五重奏」,竟長達一個多小時!每次我聽此曲都覺得感情氾濫,一點也不像人之將死之際...至於他的第九號「偉大交響曲,以悠長的旋律發展組成,取代貝多芬式短小的動機,讓曲子顯得綿延無盡,終樂章更讓過去只是配角的銅管樂,跑出來大鳴大放,音樂高昂時顯得神威赫赫,低沉時又鈍重嗚咽,像隻受傷的怪獸... ,這對後來的作曲家有絕大的啟示

再來的白遼士則熱衷於樂團配器的技巧,身為法國人的他發揮了音色的想像力,這是德奧派作曲家較缺乏的,他的代表作「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帶領聽眾見識了豎琴撥奏的唯美與神秘,第四樂章也以銅管樂為主,但與舒伯特比較,白遼士運用的方式比較陰森且具反諷性,塑造出魔鬼的形象,這點也將被後來的作曲家所繼承。

當時諷刺白遼士濫用樂器吵死人的漫畫相當多。

孟德爾頌是一位比較學究的德國猶太人,他喜歡巴洛克的古老形式,雖然也有浪漫派曲風的作品,但他的最高傑作,還是將巴洛克與古典時代、浪漫派三者綜合的神劇「以利亞」,其對位法的精緻度直追巴哈,旋律與和聲卻有浪漫派的熱情,堪稱是本時期最傑出的作品。至於其他三位重要作曲家~蕭邦,舒曼,與李斯特,都是以鋼琴作品為主,蕭邦在管弦樂的寫作上語彙貧乏,是典型的「情溢乎辭」,但在鋼琴上他已經到達了晚期浪漫派「情辭皆溢」的水平,尤其是晚期的「搖籃曲」,超越了先前華麗到接近憂鬱的慣性,顯得空靈而瀟灑,我認為是所有鋼琴曲中最完美的,有如天使乘坐的搖籃...李斯特與舒曼也是,前者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雖是最壯麗的鋼琴曲之一,卻同樣有空靈而不可思議的特質,又像是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當然,義大利歌劇巨匠羅西尼、董尼采第、貝利尼也屬於這時期,但並沒寫出能代表時代的作品,早期的威爾第與華格納雖然此時已有傑作問世,但與後期的作品比較起來就沒什麼了,所以只好略過~那麼,為何短暫的前期浪漫派會在1853年畫上休止符呢?...


晚期浪漫派時代
(約西元1853-1920年):
情辭皆溢。這是西方音樂史上的輝煌時期,也是歐洲國家統治全世界,文明達到最璀璨高點之時。富裕的歐洲人對音樂的要求與日俱增,理查‧華格納,這位矮小的德國人,在1853年,終於將史上最龐大的戲劇,「尼貝龍根的指環
」的序幕劇「萊茵的黃金」完稿了~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本劇的管弦樂法是空前的,銅管樂器不但規模龐大,分部也很細膩,音響華麗壯闊,全樂團總奏時的氣勢,更是銳不可當,有如驚濤駭浪,樂器也常用用點描式的,也就是斷斷續續演奏,與前期浪漫派的連續性大不相同,充滿著即興的感官性,有錢又熱情的歐洲人終於找到了如火一般的音樂表達方式,但還不只這樣..幾年後他所寫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大膽將變化半音階做為主角,自然音階反淪為配角,這使得傳統和聲法大為擴展,音樂的表現力一日千里,這齣歌劇從此成為晚期浪漫派所有作曲家的燈塔~大家競相用不和諧和聲,以提高刺激性與色彩感,交響樂團的規模日漸膨脹,反正那些搜刮殖民地的闊佬都養得起...作曲家也以開始自我為中心,各種瘋狂愛戀自毀的行徑簡直見怪不怪,為標準「情辭皆溢」的時代。

後來有好多作曲家以華格納為宗師,再加入自己獨到的見解,終成一家之言。首先是我最愛的布魯克納,他以華格納作風配合管風琴般的音響,並添加文藝復興的古老元素,使得曲子莊重又充滿神祕感,雖然他常被指責曲子過分龐大,作家村上春樹稱他為「時間與能量的壯大消耗」,但他的第七第九交響曲所達到的神聖高度,不見得有被任何人超越...馬勒自認是布魯克納的學生,交響曲也有巨大的規模,他卻排除了宗教因素,盡情發洩躁鬱及歇斯底里的情緒,讓壓力大的現代人心有戚戚焉,繁複的樂器編制也讓發燒級的音響能徹底發揮,所以他成為現代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他的第九號交響曲與「大地之歌」是他英年早逝前所寫的,前者燦爛輝煌,卻有如放煙火般的感嘆人世短暫;後者以李白等人的詩作曲,第一次讓西方作曲家在告別人世的蕭瑟前,有了中國道家的隱遁與達觀,皆為不朽之作。

當時諷刺馬勒交響曲太吵雜的漫畫。

理查‧史特勞斯自認為是華格納的傳人,他的樂團包含了有史以來最多樣化的樂器~首先是交響詩(以大樂團來說故事的曲子)「唐璜」,開創了交響詩的全盛時期,後來的一系列交響詩更成為現代電影配樂的始祖,另外1905年的歌劇「莎樂美」,是華格納後最重要的晚期浪漫派歌劇,其中有讓人眩目恐懼的多層次巨幅音響,濃厚的異國風情,與幾近變態的情感爆發,使此曲成為「情辭皆溢」的典範級作品。

此時法國也有一整個樂派追隨著華格納,他們喜歡用細微的半音階,來表現自己是多麼享受感官的歡愉...法朗克的「d小調交響曲」與佛瑞的「第二號鋼琴五重奏」可說是代表作,他們比華格納更注重細膩與甜美,音色也水水潤潤(也有人說是灌水),開創了新的方向。當然也不能忘記鬼才夏布里耶,他作品雖少,可是「十首繪畫小品」這組鋼琴曲卻很重要~他把華格納作風摻入了馬戲團般的節奏,結果讓古典樂小丑上身,影響了後來的法國作曲家,現代主義的因子已悄悄開始萌芽...

另外其他國家的音樂也開始揚眉吐氣了~其中以俄國佬最兇,有許多人還不甩華格納,柴可夫斯基就是明顯的例子,他大膽創新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中充滿狂飆與思鄉情結交錯的俄國風格,至今仍是最偉大的協奏曲;芭蕾舞曲「天鵝湖」又是那般淒美。但他在生命的末期悲憤交錯,還是用了華格納的語法來發洩情感,遺作「悲愴交響曲」中弦樂的哭訴與銅管的嗚咽,讓古今聽眾也跟著暗自垂淚...而同是斯拉夫人的捷克佬德弗札克,則以純樸的優美旋律異軍突起,他的「新世界交響曲」,描寫他在美國時的心境,令歐洲人感到新鮮自不意外,可怕的是連美國人都感到新鮮~真可說是千古名曲,而他晚年的歌劇「魯莎卡」(1900年)甜中帶苦,像是綁著慘綠緞帶,送給二十世紀的巧克力禮盒。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此時也邁入了晚年,他雖拒絕華格納的影響,但也擴充了樂團,不和諧的半音開始充斥,「阿依達」以異國風情和雄壯的進行曲見長,一直佔住最輝煌的歌劇席位;最後歌劇「法斯塔夫」節奏凌厲,音符也爬得滿滿來裝扮總譜,看似華麗又機靈,卻是穿著七彩舞衣的醉漢,對人世的終極諷刺...下圖是該劇最後的部分,所有角色唱起了嚇人的十重唱,眾人的合唱則在一旁吆喝,大家有志一同,反覆的說:這世間的一切不過是個玩笑...


但即使是作曲家輩出,蓬勃發展的晚期浪漫派,也終有夕陽西下的一天~德國佬布拉姆斯雖身處此一時代,就很看不慣音樂越來越膨脹和鬆散,反而退回貝多芬時代的編制,他的四首交響曲皆是傑作,與貝多芬一樣充滿緊湊的組織與力度,「德意志安魂曲」更直接承繼了巴洛克時代的巴哈,這是對晚期浪漫派敲響的警鐘~那越來越膨脹的泡沫,終究會破裂,但大家不聽~俄國的史克里亞賓一向遵奉華格納,拿布拉姆斯當空氣,他在1911年所寫的巨型管弦樂曲「火之詩」,終於達到了晚期浪漫派的極致~巨大的樂團已是基本配備,不足為奇,還加入了色光風琴,意圖將色彩引入音樂演奏,他又自命為上帝,統御世間一切...這作品有如神風特攻隊般的壯烈,但又帶有異教儀式的詭異,樂器濫用與重疊的地方處處可見,理查‧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也屬於同一族類,我雖極喜歡此種鋪張的樂曲,但這些音樂「猛瑪巨象」的出現,確實透露著些許不祥的意味...


現代主義時期
(約西元1920-現在):情辭皆溢~情不如辭~辭溢於情~情辭皆少...混亂

隨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文明走向衰落,音樂與經濟的泡沫開始破滅,戰後的歐洲不再抱持永恆美好的希望,也支撐不了龐大交響樂團,這驚心動魄的「情辭皆溢」時代終於結束,美國漸取歐洲而代之,引領新的世界,多元文化成了現代主義的主流,再也沒有辦法以「」「」兩字概括,我的音樂史,似乎也該到此結束了...雖然~還有好多作曲家在努力創作,甚至在戰前就有德布西的朦朦朧朧美感(他的歌劇「佩利亞與梅莉桑精緻與朦朧美兼具的傑作),以及穆索斯基那冷酷現實的作風,甚至荀白克的無調音樂,史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野蠻的原始等,都反映出對晚期浪漫派那過分豐盛的厭膩,好像大餐吃久了,來點清粥小菜應該會更好~但沒想到泡沫破裂後,古典音樂竟然也跟著分裂了,大家各朝著德布西、史特拉文斯基、荀白克、巴爾托克、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的繼承人)甚或夏布里耶的路去走,再也沒有交集,等到簡簡單單,「情辭皆少」的流行音樂在二次大戰後開始熱門,所謂的「古典音樂」就被取代了,直至現在。

我雖然還想說說現代音樂史,但又能說什麼呢?大家的差異太大,還是從每個作曲家本身下手會更好吧...還有,文中沒提的作曲家不代表他不好,只是我覺得在歷史上的重要性稍低,我也很想寫的詳細,但沒幾個人能耐心看吧?那這樣還不如不寫...文中所提到的作品都是我很熟悉的,許多形容詞都是聽了多年後的感覺,不免有些主觀,還請酌量參照。最後,我的朋友曾問我說:你不是也喜歡聽流行歌曲嗎?為何會去聽那些老掉牙的古典音樂?我的回答是:當流行音樂不再只是情愛的纏綿,或反社會的吶喊時,我才會放棄古典音樂,因為古典除了優美之外,也能表達出神聖、莊嚴、變態、詭異、恐怖、驚濤駭浪 ...等各種情境,它能描繪藍藍的天空,也能表現陰暗的洞穴,簡單侷限的流行音樂想要取代它,是不太可能的吧...


文/總譜截圖: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01529218

 回應文章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04 00:06

喜歡古典音樂的理性精簡 而又靈妙優美 ; 與早期拘謹 崇敬天神的性靈美相較,現代音樂的零亂分雜, 似是個人意識 重於一切 , 標新立異當作創新, 在潮流上 或許熱鬧,  是否千錘百鍊 禁得起往後數百年的考驗 就不得而知。 混亂的世界中 靜美的精神結晶 或許不那麼引人注意, 可是它一直都在。 安定心魂 還非它不可。

感謝你整理上下古今千多年的音樂發展, 寫出這篇 引領音樂的文章來, 會是認識古典音樂 不可或缺的敲門磚。 


謙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2 22:25
深入仔細的敘述,精簡調理。

西洋音樂史的功力是需要累積廣博的見聞。 
 
才能將古往今來融會貫通,使讀者認知不惑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24 12:15 回覆:
謝謝謙水稱讚,在百忙的日子看到老朋友來訪,特別溫暖在心。

芊汩【七月的牛眼有點懵】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0 00:30
等了老久一直等不到你的新詩^^
等到夜都夜了, 呵

晚安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24 12:13 回覆:

最近忙碌,心靈荒蕪一片,即使夜已盡,雨季不知何時才能來臨...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4/29 04:31
音樂史一篇怎麼寫得完?當然要再多寫幾篇。得意

若說浪漫晚期是古典音樂最輝煌的時代,我還是比較喜歡浪漫早期,古典,巴洛克,甚至中古單調的旋律。古典解脫繁複對位,浪漫解放形式,固然每次轉變得到創新,創新到了最後似乎遺失什麼最重要的東西了。光怪陸離的現代古典,少了什麼打動人心的地方,滿值得思考的。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02 13:05 回覆:
好希望弟好久不見,我最近也很忙,還沒好好對古典音樂史做進一步思考,浪漫派早期以前的音樂還是比較重形式,亦即執著在音樂本身,浪漫派以後的音樂就不只是音樂,而加入很多非音樂的要素,不再是那樣單純了。至於現代音樂,為作曲技巧而作曲技巧,為效果而效果的粒子很多,同樣焦點可能不是在音樂本身。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價值
2017/04/28 08:26
的文章,值得我回來多讀幾次,慢慢品嚐。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02 13:01 回覆:
謝謝珍珠姊喜歡喔。

Flying Ea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4/28 00:59
上千年的風格和作品用一篇文章闡述,這篇整理真不容易,多謝分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02 13:00 回覆:
不過因此疏漏難免,我還要多努力,謝謝給我的鼓勵喔。

reaizuguo*😻民主自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7/04/27 22:05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7-05-02 12:59 回覆:
謝謝reaizuguo兄喜歡。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4/27 20:06
這篇文章是舊文改正,原來是在我之前部落格上的,但寫得真的不好啦,需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