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言為心聲,俱足三昧
2011/05/06 22:10:56瀏覽1626|回應0|推薦266

 

萬事萬物皆指向上主,故皆大音的迴響與大象的示現。 St. Augustine 如是說。關乎生命的訊息,大自然從來不吝宣說。只是,吾人步履匆匆,幾曾靜心以對?

能指皆有其所指,名相皆有其指涉。符號的意義,本就不在自身。於是,能指所指間的徘徊徬徨,彷彿吾輩宿命。St. Augustine 恆惶惶不寧,正因未棲止於終極所指而然。

窮響以聲、形影競走,本是世界常態。眾生樂耽於符號迷宮,誰同感於符號遊戲中的惶惶不寧?

*                *               *

姍姍來到 Lesson 185。簡單如此一偈:I want the peace of God ( 我要上主的平安)。

才以為總算是較輕鬆的一課,可以稍歇。不料緊接著,J 當頭澆下一盆冷水:

To say these words is nothing,
but to mean these words are everything.
口說此言,空洞無謂。
言若心聲,俱足三昧。

不禁為之一愣。莫非吾言非所衷?倘不欲「上主的平安」,那每天如此靜參,難道都是幹假的?按著性子參完此課,這才恍悟且心頭一凜。奇怪,彷彿從來沒讀過....)

哎。對臭老九如吾,這一課不過是說,別玩文字遊戲了。來到這兒,但見本心,其餘皆屬累贅。J 要求的果真也不多。只要所言即所衷,哪怕短暫瞬間,一切心力能量俱現,意義俱足。不可能再有任何憂礙。天堂光景於焉復現,造化的復甦重獲確認……。J 如是說,指的是吾人自認置身的任何困局,皆因心靈蒙塵而然。一句發自真心的「我願意」、「我要」……光景勢必全然改觀。

問題是,吾人幾曾真心想要?想玩的心,總會尋找漂泊的藉口,總會略過昭然若揭的平淺事實而另謀驚奇。於是窮響以聲,形影競逐,在能指與所指之間大搞排列組合的遊戲。暗盼奇觀的心與「秀」出獨特的念頭總不稍歇。直到有那麼一天,驚覺漂泊已如慣性的磋跎,如下的話語才堪堪開始有些意義:

No one can mean these words and not be healed.
He cannot play with dream
 thinking he is himself not a dream.
He cannot make a hell and think it is real….
言若心聲,心疾必癒。
只因再無法流連夢中,自以為非夢。
只因再無法自造地獄,且信以為真。…

這還真是癥結所在啊。凡來此世者,有誰不是對夢別有偏好?對戲劇故事情有獨鍾?吾人滿心只想要能盪氣迴腸的可能性 (probability) ,幾曾真心要過篤實平安的確定性 (certainty) ?即使可能性暗藏地獄凶險,吾人豈非益發奮進且自命英雄?

「再無法自造地獄,且信以為真」……誰由衷不願如此?但沒地獄沒幽谷,怎有天堂與高峰?而況吾人不都希望,不論地獄幽谷或天堂高峰,都由自己來界定?

He wants the peace of God, and it is given him.
For that is all he wants, and that is all he will receive.
欲求上主的平安,當下即得。
所欲唯此,所得必唯是。

此言太神奇嗎?其實再平實不過。孔子不也說:我欲仁,斯仁至矣……此言年輕時何嘗懂得?如今明白,己心所欲所嚮,始終是關鍵。而這果真無關乎筆書口說。

這一課簡直透亮澄澈、乾脆直接。沒什麼甘言哄誘,也不迂迴曲折。犀利得刀刀見骨!……如此引喻,好像把 J 形容得很殘忍。不禁暗請原諒。可對耽溺於符號迷宮的心靈,此喻其實恰當。

還記得初讀 ACIM 時的不以為然。曾氣悶以致掉頭而去,終又折返。如今理解,J 並不在時間的湯湯巨流或空間的光影煙塵中。其發言,像是遙遙來自天外洪荒,卻深深迴盪心底而明澈清晰。平凡如吾,即或拘於虛、篤於時,聽其言有時難免覺得四兩撥千金,但,其間三昧,卻點滴自知。只能說,會「拘」於虛、「篤」於時,無非執迷自甘於時空中的能指而然。

關乎生命的訊息,大自然從來不吝宣說,也從來耐心鵠候肯靜心以對的心田。八荒六合須彌芥子,皆「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契機,亦皆「上主的平安」藉之萌現的天機。道何嘗遠人?吾自遠而已。

能指所指間的徘徊徬徨,豈吾輩宿命?言為心聲,三昧俱足。口說筆書的當下,不禁一凜。

 
http://www.youmaker.com/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ding&aid=517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