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5 10:32:34瀏覽590|回應4|推薦31 | |
晨起頗瞎忙一陣,才終於靜下來,展讀 Lesson 124。
確實如 J 所言,深感自己如今踏上的是較平緩舒坦的路。 凡事都值得謝恩,即或是面臨生死…且燃燭以對吧。 這陣子似乎生死訊息特別多。母親大去固不必說,遭父喪的友人,事隔月餘竟又喪妹,悽惻可知。……死亡、臨終前的病苦、醫院安養院家庭幾頭奔波的勞碌倉皇……真是人生多艱。腦海裡仍不免浮起年邁的母親佝僂的身影與清癯的容顏……然而此際,靜坐和室中,與 J 神晤的時光其實深深撫慰了我──不,應不是撫慰我,而是撫慰友人,撫慰其弟一家,撫慰哭倒在母親靈前已古稀之齡的姨母……。相較於他們,我曾承受的何足掛齒?這些至親好友所刻正經歷的生死鉅慟,顯然需要一些特別的生命視野和想像才行。
ACIM的生命視野無疑是奇特的。它單純地邀請,邀吾回歸最質樸的原初,邀吾確認吾「同一」於上主的稟性 (identity in God)。在此「同一」中,時間頓然虛幻且無謂,立基於身體的慣性思維意識頓然消解。本此「同一」,J 殷殷囑吾如是修持:
隨著 J 引導的話語,所謂「體驗在先」(saw it first within ourselves) 成為現在進行式且有如祝念,一一填補了至親好友心中的剝奪感,也撫慰了傷慟。靜默中,謹記上主隨時與我,也與他們同在;而此同在超越時空,因而如 J 所言,其力足以撫慰當前、過去,及未來的眾生。 不覺喟然一歎。要在人間找到更具撫慰力的,難矣。即或曾以為有之,已知命之年的此際亦只能坦率承認,不過皆搞錯了 (mistaken),屬虛幻的誘惑。畢竟,已太熟悉人間多少尋索的飢渴,都在操弄認同歸屬的語言符號中一一歸於幻滅。此何以翻譯 identity 此詞時,刻意迴避社會科學中特別愛用且已是當紅顯學卻幾近泛濫的「認同」一詞,代之以哲學界常用的「同一性」。無他,唯盼直溯本源而已啊。 周折迂迴的領悟之後,有時仍不免暗嗔 J 過於四兩撥千金。無論如何,對今天的修練,終竟是深深感恩敬領。自知心識較諸數月前剛起步時,已甚為不同。而這位導師似亦已先預知,故以此課昭然揭示一個迥異於往昔的路徑。顯然,凡來到這一課的心靈,大約均多少解決了一些重大的人性衝突和偏執;例如二元對立觀、例如施與受、得與失,當然,也包括生與死;例如我所給出去的都是給我自己的……例如無所謂「死」,有的只是形式的轉換。這邏輯一旦心領神會且欣然接受,那麼所謂的「旅程」便已開始展現出另一番風光。 漸能神會於此風光,且欣然記省:吾同一於主… 不論任何際遇遭逢,且心中燃燭,為同一於上主而感恩…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