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用來調理身體的中藥,長期服用也不會有問題?
A:╳。身體機能的缺口再大,只要用藥得宜,都可能會有補足的一天。但過猶不及,即使是中藥也該針對個人體質調整,且有預設的「停藥日」,才不至於吃到不適合體質的藥物或超過攝取量,產生反效果。
多數人以為「中藥」是溫和無毒的,這個觀念是錯的。即使是食物,也可能有偏性,如西瓜、奇異果、火龍果是寒性;荔枝、龍眼、榴槤是熱性。如果偏食或長期食用單一食物,對身體有害無益,更何況是中藥。
調理體質的中藥,最怕民眾自行取得藥籤,或聽說哪一帖中藥對身體好,自行長期服用。體質的調理,還是需要由醫師看診處方,因為人的體質一直會變動,不可能同一個處方服用一輩子。當身體狀況穩定後,何時停藥,也該和醫師討論。
Q:中藥和西藥不同,配果汁、牛奶、薑茶、咖啡或茶飲服用,也不會有問題?
A:╳。就西醫理論,服藥時不能搭配果汁、牛奶,以免影響吸收。在中醫領域,這也同樣成立。
對中醫而言,吃中藥要避免搭配其他飲品,還有另一項非常關鍵的因素─藥品味性可能受到抵觸或影響。
比如薑茶就不適合搭配中藥。薑本身就是中藥材,其味性「溫中而散寒」,常用於調理腸胃功能、暖子宮、預防感冒。很多人感冒就想來一杯薑茶,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感冒也有分熱性和寒性,如果是發燒、喉嚨痛、黃鼻涕、咳嗽痰黃的熱性感冒還喝薑茶,就是「火上加油」。薑茶都不能隨便喝了,搭配藥物更是如此,例如,治療青春痘的藥物通常都是清熱解毒的,若搭配薑茶服用會減損藥性。其他茶類、咖啡,也是相同道理。若一定要喝飲料,建議還是間隔一個小時為最佳。
Q:生病時去看中醫,吃了藥反而變得更嚴重,中醫會說是排毒或者是疾病發散出來,是真的嗎?
A:○。這是人體體質在改變時,會自然產生的「瞑眩反應」,是一種生病好轉時必經的過程。
《尚書》裏記載:「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翻譯成白話就是,不起瞑眩反應,疾病就不會痊癒。在臨床上亦證實,經過瞑眩反應者,其疾病治癒率較高。
瞑眩反應症狀很多,常見的有痠痛、疲勞、嗜睡、嘔吐、眩暈、長青春痘、頭痛……等。而且往往是治療的部位症狀加重,如治療鼻子過敏,瞑眩反應常是鼻涕增加。
瞑眩反應發生的原因,以比喻來說,生病了,就是體內的壞人很多,好人不足。中醫調理以「補充好人」的方式改善精神、體力,好人到齊後,就要開始對抗壞人,使體內經歷一場「重新整裝」的混亂,因此會暫時性症狀加劇。
Q:中藥很天然,每個人都適合,不會過敏?
A:╳。過敏體質百百款,中藥當然也可能發生。
吃中藥過敏,比西藥更麻煩。因為中藥是複方,醫師在開藥時,經常不只開一種,要找出究竟是哪種藥材引發過敏反應,通常得費點工夫。
中藥過敏和一般過敏沒有太大差別,多半是以蕁麻疹、皮膚搔癢、濕疹為主,也有極少數人曾發生急性肝臟發炎。
那麼,怎麼區別究竟是藥物過敏,還是瞑眩反應?後者一般持續三至十天,若超過這個時間,就可能是藥物過敏。
Q:吃銀杏可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環、提高記憶力?
A:╳。近期相關研究指出,銀杏對於改善腦部功能以及記憶力,並沒有明顯的數據證明其功效。
中藥裏指的銀杏,是俗稱的「白果」,主要功效在斂肺定喘、治療頻尿、改善女性白帶過多現象……等,和號稱能提高記憶力、改善血液循環的「銀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藥材。後者其實使用的是「銀杏葉」,而非銀杏的果實。在中藥理論上,銀杏葉的功效較接近白果,而非用於改善、減緩腦部退化。
早在二○○八年,美國匹茲堡大學就曾對三千名腦部運作正常和有輕微認知障礙、年齡在七十二歲到九十六歲的老人,進行長達六年的實驗,以每天服用兩顆銀杏和安慰劑做對照研究,發現其對加強記憶、語言、注意力及其他腦部功能,皆無任何效果。
Q:經常熬夜的人,可吃保肝丸來減輕肝臟負擔?
A:╳。所謂的肝不好,其實還分「肝血不足」和「肝火旺」兩種,市面的保肝丸多針對「肝血不足」,但熬夜對肝造成的負擔,多在「肝火旺」,兩者症狀完全不同。
熬夜產生的「肝火旺」,不僅完全不適用「補肝血」,甚至還可能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使症狀加劇。其實熬夜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通常要出現肝火旺等症狀,才會建議以藥方調養。如果只是為了在熬夜時多點精神、體力,其實中藥的補氣藥:黃耆、人參,也可達到提神效果,或補充維他命B群,不需特地吃保肝丸。
Q:推拿、拔罐也是中醫的一種嗎?
A:╳。早期拔罐、推拿都是中醫的範疇,但現今這類民俗療法,都要改稱為「調理」,且並非人人適合。例如,年長者、高血壓、骨質疏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推拿時都要格外小心。
推拿簡單來說就是鬆筋,一般而言,簡單的推拿並不會造成什麼重大危險,頂多過度推拿時,造成急性發炎、紅腫熱痛。會出現嚴重問題的多是整脊,因整脊不慎造成半身不遂的新聞層出不窮,目前已立法管理整脊屬於醫療行為。
拔罐主要功用則是「去瘀生新」,除此之外,還可放鬆皮膚下的肌筋膜,或透過滑罐達到放鬆、通經絡的功效。
刮痧也隸屬民俗調理範圍,較不需要太專業的技術,可在家自行操作。不過要留意不要刮到破皮,刮痧前也一定要塗上藥膏或凡士林潤滑。此外,並非時時都適合刮痧,例如身體太虛時,最好停止,否則會愈刮愈疲勞。前一次刮出的痧還沒退,必須要給身體修復期,也不能急於再刮痧。
Q:「針」、「灸」其實是兩種不同療法?他們的原理是什麼?
A:○。一般在中醫診所看到的療法多屬「針」的範疇,而「灸」是屬於熱療法。
人的身體是由許多經絡組成的,經絡上則有穴道。身體有病痛,代表氣血循環受到阻塞,此時中醫便會藉由針灸刺激穴位,改善經絡中氣血的流動。古時中醫認為,一針二灸三用藥。針與灸所強調的是身體的自癒力,醫者藉由針、灸通暢患者的精氣,由此便可知,針、灸是不一樣的。
目前醫院施行的所謂針灸,都屬「針」的範疇。針的操作手法也有補瀉之別,如「燒山火」補虛寒、「透天涼」除煩熱……等,每種都有一定操作程序。
「灸」的操作方式,是將艾絨、艾條或艾粒透過燃燒,將藥性傳進身體裏,是一種熱療法。灸法的種類也很多元,例如隔薑灸、隔鹽灸……等,適合寒性病症,可提高免疫力。
Q:市面上書籍大力推廣生薑養生,真的可以天天食用生薑嗎?
A:╳。食物都有偏性,薑屬暖性,若本身屬於燥熱體質,薑的攝取則必須減少。
中藥常使用的乾薑、高良薑,與一般膳食使用的生薑並不一樣。生薑是新鮮植物,乾薑則是老薑經過炮製處理而成,高良薑則是薑科的另一種植物。當然生薑也有入中藥,主要是利水、發汗的感冒用藥,但要暖子宮、溫胃,使用的其實是乾薑。
生薑是食材,當然可以食用,但不建議大量食用,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
無論是哪一種食材,只要在食用過後,自己的身體反應是好的,就可以繼續吃,若出現不適,就要立刻停止。
Q:常喝冷飲、寒涼食物,會產生寒性體質?
A:○。人的體質有先天上的差異,但後天的影響也非常大,其中包含了食物、環境……等。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吃的食物的確會影響體質,雖然經常食用某些食材可以調整,但每種食物畢竟都有其性味及偏性,多吃或少吃,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坊間有許多資訊,建議何種體質的人適合食用何種食材,但要判斷一個人的體質,其實是相當專業的領域。一般會明列在書上的,都只是概括的狀況,例如,會不會怕冷、會不會便祕……等,將人的體質簡單分為寒、熱兩種。但人體是很複雜的,很難就依此一分為二。在專業的中醫領域,光是寒熱體質,甚至可細分至真寒假熱、假寒真熱、下寒上熱、裏寒外熱……等,非常仔細。若真想了解自己的身體並進行調養,最好還是詢問專業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