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4 18:50:31瀏覽267|回應0|推薦0 | |
20160921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中子(新店),君子(新店),玲子(基隆),鳳子(基隆),香子(文山區),峯子(板橋),芮子(板橋),綦子(新莊),虹子(基隆),嬌子(桃園),萍子(基隆),芳子(五股),幼子(彰化),玉子(台南)。
一、慧學分享 今天繼續分享「第三則緣起法頌」出處經文。接下來的文句是: 爾時,尊者阿濕卑,給侍如來,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顏色和悅,諸根寂定,衣服齊整,行步庠序,不左右顧視,不失威儀。 這一段文是介紹馬勝比丘的身威儀與心狀態。想想,那時候是我們在街上看到他的身心狀態與威儀舉止,也會跟尊者舍利弗與目犍連一樣被他攝受而生好奇吧。 尊者阿濕卑,這「阿濕卑」是巴利文「Assaji」的音譯,另外音譯也作「阿說示」,意譯是「馬勝」。這三個譯詞,我們對「阿說示」與「馬勝」譯詞是較為熟悉。 給侍如來,是指服事佛陀,就如我們常說「師有事,弟子服其勞」。這時,佛陀有什麼事需要馬勝比丘代勞呢?從「第四則緣起法頌」的出處《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可以得知,佛陀已先看出兩位尊者的根器與得度時節成熟,又知倆人將因會遇一位具足律儀者而得發心。於是佛陀就請馬勝比丘於隔日晨托缽時接引。另關於佛陀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隨身侍者呢?若據北傳系中阿含33經(侍者經)來推敲,佛陀約於年五十五歲時,正是對聲聞弟子提出自己需要侍者。佛陀說:「我今年老,體轉衰弊,壽過垂訖,宜須侍者。汝等見為舉一侍者,令瞻視我;可、非不可,受我所說,不失其義。」最後,推舉阿難成為佛陀的隨身侍者,阿難就此擔任25年的侍者。 話說回來,馬勝比丘是以何等的身心威儀攝受了兩者尊者呢? 「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顏色和悅,諸根寂定,衣服齊整,行步庠序,不左右顧視,不失威儀。」這幾句說著,馬勝比丘於那日早晨托缽時間一到,他就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他的臉上神情是和顏悅色,且展現一種寂靜穩定的身心狀態,衣服齊整外,走路的儀態端莊,不左顧右盼,完全不失梵行者的威儀。這樣的身口意威儀是出家者的典範,也是止觀行者的榜樣。 分享到這一段文句,想就此打住,以一曲「讚僧歌」獻給佛陀與馬勝比丘。 慈悲的心腸,莊嚴的儀表,舉止像金山的光耀,語言像蓮花的吐香, 流露出清淨的意志喲!是 怎樣地使人敬仰!使人敬仰! 靈山的遺風,佛智的續明,法音像澎湃的海潮,辭義像清涼的甘露, 解救了世間的苦難喲!是 怎樣地使人敬仰!使人敬仰! (詞:了然法師/作曲:夢梅)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異地同時靜坐,讓身心歷經一日的勞動勞心之後,能獲得歇息,獲得沉澱。 首先,端身正坐,作意想著「從頭頂到腳趾尖放鬆」,集中精神力,把注意力由頭部往下一個部位一個部位覺知作意想著「每一個器官放鬆,每一個細胞放鬆,再放鬆」。 接著,緩緩移動注意力,把心意集中在鼻孔下與上嘴唇以上的這一個小範圍內,保持完全的平穩心,純粹地觀察著入息出息,不需作意分別入息出息的各種狀態。就這樣自我訓練心意的穩定度,這是修「止禪」的方法。各自用功~
結束今日靜坐,進入迴向前,我們先一起以平靜平穩的心意,起一些善念來觀修普賢十大願之「請轉法輪」。以下文句,一句一句跟隨著念: 今生有此法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願開啟覺悟的特質;我願體證緣起甚深義;我願離斷貪瞋痴慢疑。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自知:人能弘法,非法弘人。 我願師法馬勝比丘善護六根,我願以五蘊作法器轉動法輪,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垂憐加被吾等善願成就圓滿!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最後叮嚀 關於普賢菩薩十大願的觀修法,已經介紹過六大願,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希望大夥能自行複習,不只閱讀,還更需要在每日每次靜坐時操作,一日作來一日功,操作嫻熟後就成了善的慣性,也就能成為善的串習力,這樣作來能幫助自己積聚福德資糧,以寂靜之力圓滿淨化生命大業。 關於普賢十大願之前五願: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74510607 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71955150
最後,祝福大家,身無病苦,心無憂惱,一切善緣皆成就。 也願所有眾生分享我們的福報與功德, 生者與往生者,皆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安詳、解脫、自在。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