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是思,如是擇
2016/04/21 09:07:14瀏覽182|回應0|推薦0

共讀章節:選讀《改宗與皈依歷程》頁99-103

 

前面談及初次接觸的媒介,接著,討論受訪者「理性選擇」的問題。

因為分享者透過初次接觸的媒介對佛教信仰作探問,為的是解決「一切皆苦」的問題;

經過初次接觸道場或團體後,乃至到皈依行動,

在這歷程中,我們發現分享者是依著個人如何面對問題的態度,

而有主動尋求、被動的接受或樂於接受,甚至排斥或冷漠的反應;

而要有更深度的改變動力,則來自分享者作了個人情緒上的、宗教上的或觀念上的評估,

這三項評估皆是以自身的動機需求為所依,[1]

這如前言「理性選擇理論」者所提,

人們將宗教視為是一種商品,並對其各項功能或效益等作評估與選擇。

下面就依情緒上的、宗教上的或觀念上的評估項目,陳述分享者理性選擇的現象。

 

一、情緒上的評估

 

若就個人情緒上的因素評估而言,

所牽涉的是分享者對於情感(含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執著,

此則不易發展宗教的活動,而有淡出或放棄宗教信仰的現象。

D8身上就發生此項評估,她皈依入佛教十五年後,

因身體健康以及感情生活的問題,而有不同的思考與選擇,

最終形成淡出的現象,她自述身體健康的需求考量:

我本來一直以為吃素、禪修、運動應該可以讓我的身體變好。長期的壓力沒辦法得到舒解,我一直以為我去meditation,……可是始終沒有辦法,整整有六年的時間,我的肩頸是硬的,我的頭二十四小時一直在暈痛,在悶、暈的那種感覺。後來我發現我不能一直在宗教裡面,因為我的學佛是我的心靈問題。我的身體問題,我就是要透過自然的飲食的方式去解決。後來找到能量醫學以後,覺得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問,而且它很多的方法同時用進來,真的是幫我解決那個問題。D8-08-01

 

其次,D8以佛教徒的「利他」自居而選擇融入新感情的生活,

此一選擇也形成D8與宗教網絡的關係之疏離,她如此自述:

我前不久離婚,有結交新的朋友,這個朋友是完全不學佛的。開始跟他的朋友接觸,後來我才發現,沒有佛法,是那種貪瞋痴的人生。他們不覺得自己煩惱重重,可是我當然看到了。D8-17-01……他非常不快樂,就一直想自殺。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有義務陪他,那加上我有一些佛法信仰,我一直覺得我可以改變什麼,或是可以做些什麼。D8-17-02……就為了要陪伴他吧,關心他吧,所以這段時間我也會開始接觸他那群朋友,我最近的狀況,讓我也開始跟道場的朋友比較少互動。D8-17-03

 

二、宗教上的評估

 

若就宗教上的評估而言,所牽涉的是個人前後所選擇的宗教信仰是否相容或是否可取代之,

及宗教活動是否相容於日常生活方式;這就如前面章節所提到分享者D4D9所言,

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的相容或相異的問題,此不再贅述。

 

其次,是民間信仰「拜拜」求平安的行為,

能被佛教自力求解脫教義的解門及積功累德的福報行門所取代。

如前面所言,在原生家庭是民間神道信仰的D10身上發生此項評估,此也不再贅述。

 

除此,也可以是解除「禁忌」的功能選擇,如從小生長在民間王爺信仰氛圍裡的F1說:

過去傳統習俗留下來的沒有現代化,俗說不可以怎麼樣就不可以怎麼樣。現代化的佛教每一樣都也沒關係,歡喜的心做都是對。過去習俗就是禁忌多呀!處處就無法得到方便。我現在有了一個佛教信仰,心裡比較自在,過日子較平順。F1-10-02

 

另外,從民間信仰轉變到佛教的F4則是將「拜門口」與佛教「法會」視為相同的功能,

她自述:

因為我們將過去的信仰,譬如民間信仰的一些習俗放下改成佛教,於是「法會」我覺得是較重要,這是我們要加強的。甚至有時也帶著小孩來去道場拜拜一下,求一下平安,這很重要。一般的信仰要「拜門口」,我是想「拜門口」這是屬於民間信仰的一種禮儀,我們把它放掉轉移到佛教後,至少要初一、十五要來去道場拜拜,道場拜拜是用誦經的功德作迴向,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我相信「拜門口」也是在祭拜一些「好兄弟」,同樣的意思,你要將過去的放掉,至少你佛教這邊也要繼續做。F4-04-01

 

最後,評估宗教活動是否相容於日常生活方式,就如F4說:

每一件事情,你慢慢去體會它,就有辦法體會岀真的是人間佛教。所做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件事情,佛法就很自然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位法師開示說:不信你們回家後,一邊洗碗,一邊念佛,絕對沒有煩心念頭的事情。過去洗碗的時候,會想到過去,一邊洗碗一邊流眼淚,現在不會了!洗碗時,「阿彌陀佛」念著念著,真的不記得什麼了!體會大師說的人間佛教,我確實認為所說是真的,所教的真的都在生活當中出現,譬如洗碗當中去念佛,掃地時念佛,也就是說不管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把那個佛號在心心念念記著。F4-17-01)……然後你了解這人間佛教與我們生活都是一樣沒有什麼不同。F4-17-02

這亦如中年的職業婦女F3認為人間佛教,就是在日常生活上展現那個佛法的那些形

式,透過生活把它展現出來,把佛法活出來。F3-21-01所以,F3選擇了佛教,

並且將個人的修持功課融入生活中,她說:

以容入生活的方式,跟生活結合,如我去運動時,每走一步就念一個字,動靜結合起來,因為走路是腳,念佛是嘴巴和心啊!一天半個鐘頭。十五部心經。F3-13-01

 

三、觀念上的評估

 

觀念上的因素評估,所牽涉的是新選擇的宗教教義與個人認知是否能相容並存。

就三十位分享者而言,個人認知皆能相契且認同其依歸的道場或團體思想體系,

更重要的評估點在於人間佛教思想的「人間性、生活性、實用性」的弘法訴求,

此訴求是不離人間場域,且能融入生活中。

換言之,即是道場的「人間佛教」信仰體系所開演的諸多觀念或法義,

是能於「挑戰與認同」的過程中,成功的地被分享者接受或接納。

若以「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體系而言,三十位分享者是認同的,

且誠如長時間在輔導人民團體的D8所言:

人間佛教的精神是我非常喜歡、非常敬重的,而且我覺得早該提倡,本來就應該把它推廣,佛法就是要用在生活中的,所以提倡人間佛教的大師我是非常敬重的,大師有能力把這麼艱深的佛法轉換成日常生活可以實踐的東西,實在了不起。而且每個人都有善根,有他的福德,有這個因緣,他可以去實踐的,就像慈濟的「四神湯」善解、包容等等;星雲大師的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希望。他用很簡單的話語陳述佛法的應用法,他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常想起,在人我互動當下就運用柔軟語,用一個鼓勵的言語給人家,或是我今天給人家方便一下,那一個念頭如果內化成他生活一部份,他在生活裡頭隨時都可以實踐,所以人間佛教這樣的倡導跟實踐我是百分之百支持。D8-22-01

 

總而言之,我們發現滿足三十位分享者探問宗教動機或需求是有個大前提,

亦即是生活性與實用性的佛法;此也說明了後解嚴佛教團體的弘法模式,

一致性地採取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業,是有力的弘法策略選擇。

一個道場或團體的領導人能夠清楚的界定或詮釋,

及弘法市場的區隔化,形成自家獨特的宗風與特質,

則是有助於準皈依者在探問、會遇及互動時作理性評估的選擇;

而這理性評估則是準皈依者依個人的生活背景、動機與需求,及人際網絡關係的各種條件下,

作一種相應於自己的感受、意義、目的、價值的選擇。

這一理性評估的作法,三十位分享者中確實是發生著,這就如前面所述,

人們將「宗教」當成「商品」做個人喜好及需求的選擇一般。

若以分享者而言,他們所評估的要項,則是道場或團體所提供的觀念與作法,

及道場或團體的神聖空間,甚至是領導人魅力(charisma)等。

 

我們發現這一種理性評估的作法,是隨時發生在分享者的改宗與皈依歷程。

當筆者在訪談的最後,問及「您認為自己一路來的皈依,或個人的修持,

甚至參與道場活動的選擇是理性的?[2]

三十位分享者裡聲稱自己是經過「理性」選擇者,共有22位;

2位給予「感性」的回應;有3位說「先感性後理性的」;

1位回應「隨順因緣」;有2位未給予正面回應。

其中,聲稱自己是「理性」選擇者,

22位中有2位再補述「理性多,有部份需要感性」及「不相應時需要感性」。

然而,我們發現分享者雖然言「感性」,但是仍舊是回到自身的需求評估而後始有改宗行動,

此可從分享者的改宗次數得知,因為這正牽涉到分享者的動機或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換句話說,若第一次改宗能得到滿足,則將暫時獲得依歸,

若未得到滿足,則產生再一次的尋覓探問,而有再改宗的行動。

但是,若問分享者平均多久後會產生再改宗的行為?

此無法以平均時間來說之,而且平均值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每位分享者的生活危機或內在的問題,會在不同的時空場域或際遇中發生,

進而有再探問與再改宗的可能,這是極個人化的選擇,只能個案看待之。

下面小節,會對分享者的改宗與再改宗現象作分析與說明。



[1] 對此「信念轉換媒介」的評估與相關議題的研究,可參閱林本炫,<改信過程中的信念轉換媒介與自我說服>,收錄於林美容主編,《信仰、儀式與社會-第三屆國際和學會議論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2003年),頁547-581

[2] 也許這樣的問話內容違犯了置入式導引作答,但是研究者在談話的情境中,可以感受到三十位受訪者皆能以自身的真實情況作回應,而本研究設計此話題的立意是希望讓讀者了解受訪者回顧改宗與皈依歷程的態度及其想法。受訪者對「理性」的認知是「自己想過、評估過的」;「感性」的認知是屬「情意的」,可以是對領導人的信賴或護持或宗教氛圍的攝受。「隨順因緣」是指不願意破壞人際關係而隨之。當中,未正面回應者的原因,一是因無受教育不懂「理性」的字義,二是T3非原計畫中的訪談對象,如前述,所以未談及此話題,但以T3的談話內容可以推斷她也是屬於「理性」選擇者。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