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真誠接觸
2016/03/21 12:18:17瀏覽144|回應1|推薦0

共讀章節:選讀《改宗與皈依歷程》頁97-99

 

前述三十位分享者在面臨生命問題時,促使其向宗教信仰探問與皈依交付,

若依其內心改宗需求而論,大致可分成「現世安樂」及「生命超克」二大類;

其中,「現世安樂」需求者所面臨的「心」困境,有:

內心感到空虛、婆媳之間的怨憎會苦受、夫妻關係的不和諧與緊張感、

離婚後的無所依靠感、親人往生後的生活乏味感、

隨順於社會網絡脈動的無自主感、生活上的不順遂感與空泛感、

病中的恐懼感、苦惱於自己脾氣大妨礙了人際關係,

或是為了照顧家人,為了求庇祐、平安、財富、福報等等。

其次,「生命超克」需求者所面臨的「心」困境,有:

親人往生後而求出離生死與解脫成佛,

或是走過病苦後欲求人生真理與身心安頓法,

或是自覺式探求人生真相、善法的實踐、心靈的成長、解答生命的哲理,

甚至是信仰上的衝突、工作屬性與心性的衝突等等。


這二大類的內在困境與尋得脫困之欲求,可以說是引動三十位分享者探問改宗的真正原因。

然而,雖是促成改宗前的探問主因,卻另有一些錯綜複雜的內在性因素在誘發著。

是故,下面將就三十位分享者在探問過程所呈現的各種「緣起」現象,

從「初次接觸」的媒介,分享者的理性選擇評估,及改宗與再改宗現象等三個面向

作綜合性分析與陳述。

 

「初次接觸」的媒介

 

三十位分享者在探問過程,得知與道場或團體的「初次接觸」之媒介,

多數是來自「社會網絡」,如家人、夫妻、朋友、同事、鄰居及宗教網絡等。 

初次接觸的媒介作用為何?

大致是對引介者的信任與信賴而降低惶恐,

F2說:「頭一天我有去,自己比較保守俗氣,但是看到穿西裝穿得很莊嚴,

不敢進去,沒有上樓又走回來。有一位好朋友,知道我有心要學佛,

告訴我剛落成佛堂有法會活動,問我要不要去?我說:要她陪我去。

後來二三次陪伴後,自己就從未中斷。F2-03-04

或是,在盛情難卻下接受,這也許是深恐破壞彼此的關係吧。

D6說:「那時候當然也不是為了去聽《六祖壇經》而去,

就是有一個同事,他處心積慮,蘊釀了半年,想了好久,他才對我說:

找一天我帶你去一個地方。我說:哦,好啊!因為我信任他嘛!D6-02-02

 

據社會學家林本炫指出社會網絡有六種,

即親戚、工作網絡、鄰居、朋友、同學、宗教網絡等。[1]

筆者依三十位分享者的實際情形歸納出七種「初次接觸」的媒介:

朋友類有7人,佔23%;

親戚類(如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有6人,佔20%;

傳播行為類(媒體文宣、刊物等)有6人,佔20%。

工作網絡類(如同事、同行或客戶)有4人,佔13%;

宗教網絡類(如宗教團體裡的師兄師姐等)有4人,佔13%;

鄰居類有2人,佔7%;

同學類有1人,佔3%。 

從上列數據中可見「傳播行為」的百分比例與親戚網絡同列居第二位,此數據正可說明:

後解嚴時期,臺灣佛教的現代化弘法工具之運用,是達到傳播之效。

若依此類分享者的依歸道場或團體來看,當中法鼓山的信徒佔了4位,

這是否表示法鼓山的傳播行為之效果是三大團體中作得最佳者?此可待日後深入研究之。

 

另外,「宗教網絡」的媒介也不能忽視,

因為這四位分享者,皆是初次接觸到慈濟師姐而有改宗行動,

也許,此正顯示出慈濟以「人」為導的勸募策略,也是最佳的媒介選擇,

也許這正是「行經」策略的精神所在。

 

其餘的社會網絡關係,除了受訪者對引介者的信賴外,

其實也反應了「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自受用而他受用的心理。 

是故,佛教弘法的工具運用,除現代化的傳媒選擇之外,

也可透過信徒的「身教」,而發揮最佳的「代言人」或「活廣告」。

誠如從事素食餐飲業的F3這樣說:

這是服務業,希望讓顧客開心,我也很愉快,那我的工作目標就有達到了。

因為我們是佛光人,如果你的態度很好,人家對我們的印象也會很好,

是正面的印象。F3-05-01

當然,也可以如身任單位主管的D8所言:

我會默默的送書給他,然後讓他們去感受到。

我從來也沒有在我同事裡面,要跟他們講佛法,

而是我內在對佛法體驗作了語言轉換,我幾乎不用佛法的名相,

但是我談的根本就是佛法。D8-14-01 



[1] 林本炫,〈社會網絡在個人宗教信仰變遷中的作用〉,收錄於張珣/江燦騰和編,《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讀》(台北:南天書局,2001年),頁185。當中,親戚(包含父母配偶兄弟姊妹),以關係密切的配偶與兄弟姊妹為多;工作網絡,如同事、同行或客戶;宗教網絡,如宗教團體裡的師兄師姐等。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ietdharma&aid=50858744

 回應文章

國城建設
2016/03/30 15:56

您好

本公司希望能助印「生命轉彎處遇見禪」此書共一千冊,請   貴單位盡速撥冗與本公司聯繫,謝謝!

(kuochenz-2@ntown.com.tw)
六書齋(quietdharma) 於 2016-04-04 18:27 回覆:
感恩且接受您發心助印的心意,然,目前沒有再次印刷的緣起,請見諒!但,法工近期會將您需要的數量寄達,請悉知。祝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