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與法的對話:不覆藏 21
2023/07/13 13:25:12瀏覽431|回應0|推薦0

慧學讀本:

1.《百喻經》原典 (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09_001 )

2.《百喻經圖畫書》(佛光文化出版,2013年3月再版)

3. 姚仁恭的澆心時刻(270最後一刻的後悔

英國女作家 J.K. Rowling 瓊恩羅琳女士 曾經說過:「我們的生命中,遭遇一些挫折,是無法避免的。想要完全不會失敗的活著,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處處小心謹慎到一個很嚴謹的程度,但如果是這樣,你還不如死了就算了,既便在這個狀況下,你還是失敗了。──姚仁恭

 

 

 

一、<偷犛牛喻>,《百喻經》卷3,46經,原文: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

其失牛者,逐跡至村,喚此村人,問其由狀,而語之言:「爾在此村不(否)?」偷者對曰:「我實無村。」又問:「爾村中有池,在此池邊共食牛不?」答言:「無池。」又問:「池傍有樹不?」對言:「無樹。」又問:「偷牛之時在爾村東不?」對曰:「無東。」又問:「當爾偷牛非日中時耶?」對曰:「無中。」又問:「縱可無村及以無樹,何有天下無東、無時?知爾妄語,都不可信,爾偷牛食不?」對言:「實食。」 

破戒之人亦復如是,覆藏罪過,不肯發露,死入地獄。諸天善神,以天眼觀,不得覆藏,如彼食牛,不得欺拒。

 

 

二、林良改寫<偷犛牛喻>,名:<偷牛的人>(《百喻經圖畫書》第11冊)

 

一群村人,一起去偷人家的牛。大家宰了牛,坐在池邊吃牛肉,喝牛肉湯。 

失主到村子裡來捉偷牛的人,看到一個村人。失主問:「你住在這村子裡嗎?村中有個池塘吧?你們是在池邊宰牛,對不對?池塘邊有棵樹,對不對?你們是在村東偷的牛吧?偷牛的時間正好是中午,對不對?」 

村人說:「我沒有村子,我沒有池塘,我沒有池邊,我沒有樹,我沒有村東,我沒有中午。」 

失主說:「說話慌裡慌張,明明是撒謊。說實話,你偷了牛沒有?」村人只好承認了。村人一承認,失主就拉他去見官。後來,官兵就把那群一起偷牛的人,都捉去受處罰。

 

 

三、心與法的對話

 

1、為謀私利,為討好他人,為避免受罰,為護自尊,為顧自己面子等,而「說謊」,以覆蓋掩藏真實之動機或現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一路走來,心裡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事實」?或者是,不肯自我主動發露那些不為人知與為人所知的「違背良知的過失事實」?

 

2、古德偈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此意涵是指:一切惡行罪業,都是從內心意業造作而推動的,我們若欲盡除罪惡,就必須發自內心懺悔起,自我覺觀那些傷人傷己的心行與身語業。當我們真誠地自我省察各種過失,在過程中覆藏心」可以逐漸披露,慚愧心」逐漸甦醒,一顆心逐漸遠離貪、瞋、痴──惡業之源,不善惡源也就自然乾涸、滅亡。

 

3、蘇東坡在〈黃州安國寺記〉裡云:「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在《菜根譚》裡有云:「蓋世功德,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抵不過一個悔字。」《華嚴經》云:「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又《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事實真相:緣起無自性)。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所以,我們違背了良知、良能,做了損害自他的錯事,當如大德賢者「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如是常行內心懺悔,並於生活作息中自我觀照不再違犯;也許,習性造作使然,「不二過」不易做到,所以更需要時時、日日策心端坐修持自心懺悔。也可以在有慚有愧的省視悔過裡,明白罪業惡行就如霜露般是緣生緣滅無自性,那惡不善心只不過是一時的染取結縛而已,堅定地信受或學著以陽光般的般若智慧去觀照它,那麼宿世眾罪自然能夠一一融化消除。是故,我們要勇於「不覆藏」,時時真誠面對自己,以至誠心發露懺悔身、口、意之惡不善業,並且策心從行為與心理上去痛改前非。共勉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