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循佛陀法跡入涅槃
2021/01/03 12:00:00瀏覽250|回應0|推薦1

2021.01.03   庭園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慧學讀本:

1.一行禪師著,《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台北市:法鼓文化,2016年,二版)

2.性空法師講,《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轉法輪經講記》(嘉義市:香光書鄉,民95)

 

摘記文本關鍵文句,與您同參共勉:

 

延伸閱讀:

1、關於中道   (上)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31629453

2、關於中道   (下)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31984007

3、建構阿含道藍圖   ( 21講-13 )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21315016

 

1.〈蓮花池〉與〈轉法輪〉二則文章,指出:已完全覺悟的佛陀告別尼連禪河畔的村童們,開始怹的遊行教化的生命旅程。


1) 日常中的如實正觀(實觀)—以蓮花觀為例。就在蓮花池旁,怹坐下來實觀美麗的蓮花,看著蓮莖、蓮葉和蓮花時,正思惟一朵蓮花生長的不同階段;它的根藏在泥裡,一些枝莖未能生出水面,而另一些則剛好伸了出來,顯露著蜷曲的新葉,那裡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蓮苞、一些已經完全綻放的蓮花,還有一些花瓣已全部脫落的蓮蓬,池裡的蓮花有白色、藍色和粉紅色的。佛陀觀察到「人與蓮花並無二致。每個人都有自己個別的先天條件,個性、美德、才智和天賦,在不同人身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怹從中領悟到「自己證得的解脫之道,亦必須以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化不同種類的人。不同的方法就如不同的門,讓不同的人可以進入其中,明白緣起緣滅的法性教理。」

 

2) 「法門」是因為直接與人群接觸而產生的。佛陀並沒有在菩提樹下神奇地被授與各種現成的方法。怹認為自己一定要重入社群,才能轉動「正法之輪」並散播解脫的種子。怹開悟到現在已經四十九日,應該是離開尼連禪河畔清涼的樹林、菩提樹和孩子們的時候了。隔日早上,佛陀跟村童們說:「我必須離開這裡才能完成我的任務。但我答應你們,一有機會一定會回來探望你們。你們實在幫了我很多忙,我非常感謝。請謹記要修習我和你們分享的『覺察之道』,這樣我便離你們不遠。」怹道別後,隨河流巷北而行,越過恆河,到達迦尸國王舍城,在城郊鹿野苑找到昔日一同在苦行林修行的五位法友,並跟他們分享自己找到的解脫大道—覺醒之道。

 

3) 佛陀慈和地跟他們說:「兄弟們,我已找到了『大道』,我準備也讓你們『知道』。朋友,我證得大道,也希望讓你們證得。你們將聽到我第一次說法,這些法並不是我思惟而得的,而是我直接體證的。」佛陀平和地開始說:

 

(1) 每個人都應該避免走兩條極端的道路:其一是讓自己沉醉於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剝削身體的需要,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必然會導致失敗。

 

(2) 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帶領我們達至了悟、解脫和自在。它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正道」。我就是依這八正道而得證了悟、得解脫和自在的。為什麼叫它「正道」?因為它並不是要我們逃避苦惱或與之抗衡,而是讓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痛苦,藉此降伏痛苦。「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覺察中的道路,而且我們有了用心專注的正定,自然也會有正確的覺察力、思想、言語、行為、工作和勤奮的態度,帶給我們的了悟,更會使我們從每一點一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讓我們升起真正的快樂。

 

(3) 世上有四種真理,我稱它們為「四聖諦」,它們是:苦、集、滅、道。第一聖諦是痛苦的存在,諸如:生老病死、悲傷、憤怒、嫉妒、擔憂、惱慮、恐懼、哀愁、與親愛的人分離、與憎恨的人在一起、對五蘊的執著和欲望。第二聖諦是痛苦的起因或根源,主要是由於「無明」,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瞋怒、嫉妒、傷心、憂愁、恐懼的火焰中。第三聖諦是痛苦的破滅,當清楚瞭解生命的真理或真相就可以帶來種種苦惱的止息,繼而產生平和與喜悅。第四聖諦是導致痛苦得以消滅之道,這就是「八正道」,我會帶領你們走向這條覺悟之道的。請你們用豁達明智的心懷去修行吧!這樣你們三個月後便可證得解脫之果。

 

4) 佛陀留在鹿野苑教導他的五個法友,他們也都放棄了怪異苦行的行徑。每天,三個僧人會外出乞食,回來把乞到的食物分給另外三個一起吃。佛陀對他們個別指導,使他們都能迅速進步。佛陀為他們說世法「無常與無自性」的真理,又教導他們觀察思惟「五蘊」是五條不停流動的河川,因而明瞭當中時無任何永恆或個別的存在體。「五蘊」就是指色、受、想、行、識。如果靜思五問,向內反照,將可看到自身與宇宙息息相關的微妙關係。他們憑著正確的努力精進,終於悟道,成就漏盡阿羅漢果位。佛陀十分高興地告訴他們:「現在我們真的成了一個修清淨行的團體,我們就叫它『僧伽』吧!因為僧伽的團體是那些生活在和諧與專念覺察之中的人,而我們必定要將覺醒的種子四處傳播。」

 

 

2. 八正道的意涵與內容—所有現在、過去、未來的佛,都是經由這一條「八線大道」而解脫。八正道是佛陀開悟的內容,也是實現涅槃的過程。八正道的內容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而實現涅槃有二方面的智慧必須堅固地建構:一、對世間有漏法之苦諦、集諦的勝解,二、對出世間無漏法之滅諦、道諦的體解。倘若沒有以四聖諦智慧為依,就無法一心如實正觀-現觀世出世間法;並且穩定透徹地如實慧觀力,更需有正定、淨戒為基石,所以致力落實八正道,時時刻刻實踐,內化成生命的一部份,才能圓滿戒定慧無漏三學之菩提分,令生命隨順法性安住任一時處不失解脫自在。

 

1) 八正道的意涵

 

(1) 八正道可稱「順苦滅道」:苦是煩惱的果,集是煩惱的因。這個世間、五蘊的經驗,就是苦諦、集諦。苦諦叫做「五取蘊」。沒有「五取蘊」就沒有苦諦、集諦。當佛陀實現中道時,即以八正道離開一切世界的苦、離開五取蘊的苦。

 

(2) 八正道可稱「緣滅聖道」:「五取蘊」的因就是「愛」,因為「愛」使我們看不到四聖諦,「愛」叫做「本來的緣」;無明的緣就是「愛」。八正道能領導我們捨離「結生的緣—愛」,而實現涅槃的境界。

 

(3) 八正道可稱「順行滅道」:想「解脫」就要實現「無行心」,無行心就是實現無漏智慧的境界。八正道可領導我們走向「行滅」的中道。

註:「無行,指身口意沒有受到煽動。「行」(saṅkhāra)是指煽動、慫恿、激起、採取某種「方便或方法」,而這煽動、慫恿可以是來自他人或自己;可以是身、語或純屬意識的煽動。人會自動自發地行善的原因,是身心健全、有良好的食物、適合的氣侯等,以及由於在過去有造過類似的善業。

 

(4) 八正道可稱「身見滅道」,亦是「無漏八正道 (或稱作「八聖道」)」:當實現了「無行心」的境界,才能真正了解四聖諦與八正道,因為能用無漏智慧實現「見道」,就能知道有善與不善業,但已經沒有作善業、惡業的主人或受果報的人,此謂:有業報而無作者(沒有一個實在不變的「我」在接受業報)。為什麼在無漏智慧中「主人」的概念不會存在?因為斷「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等三結時,即實現見道,證「初果-須陀洹」入聖者之流,見道聖者在無漏智慧裡就不會有善惡業的主體,或有未來要受善惡果報主體的想法,因已斷除了「身見」。

 

延伸閱讀:覺知當下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3869493

 

 

2) 八正道的內容

 

【增上慧學—正見、正思惟】

 

(1) 正見:正見是修道過程中極重要的資糧,並作為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之引導者。若沒有正見,就無法在無明的黑暗中看清楚真相,因為正見是智慧,也稱擇法,是分別善惡業報、前世後世、凡夫聖者、有漏無漏行的智慧;而且,只有在「見道」過程裡,長養「無漏的出世間的正見—緣起無自性(實相智慧) 」才能正斷「身見」等根本煩惱及隨眠煩惱,因為世間正見因為有「我」的概念,所以是有漏的智慧,所以只有出世間正見沒有「我」的概念,才能有力量完全正斷煩惱。當實現見道入聖者之流後,於「修道」過程就不會繼續收集有漏「行」,也就能解脫「愛」與「無明」,實現涅槃;因為實現見道後,要繼續考慮、思惟「緣起、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才能結束苦及苦因,才能成就滅及滅因而完全解脫。

 

(2) 正思惟:因為有正見作用的引導,所以讓我們的「想」或「尋伺」或「思惟」穩定於關注之所緣上如法如理作意;如:對世間法的因緣想、業報想、慈悲想、出離想、不淨想、無常想、無我想等等,或對出世間法的寂滅想、解脫想、空想、無所有想、無願想、無相想、無行想等等。

 

【增上戒學—正語、正業、正命】

 

(3) 正語、 (4) 正業、 (5) 正命:當我們有世間或出世間的正見、正思惟,尋常生活之道就自然依循「八正道」而行,也就能夠自我覺察而離斷不正語、不正業、不正命;尤其在出世間的無漏智慧中,更能展現與出世心相應的根律儀,攝受自己不背離解脫道、菩提道意趣,開展正確的語言(正語)、行為(正業)、經濟生活(正命);而且一顆清淨的戒心更具斷惑、證滅的力量。

 

【增上定學—正精進、正念、正定】

 

(6) 正精進:正精進的作用就是讓善心的心法聚生在一起,因此讓所有善法一起出現,就是正精進的功能。當精進的所緣在世間的善與惡上,就是四正勤的修習,即:未生之惡令不生、已生之惡令除滅、未生之善令生起、已生之善令增長。當精進的所緣是屬於出世間的無漏智慧或滅諦,就是在四聖諦的深觀或現觀上努力,這般的正精進力量能夠將道心裡所出現的善法聚集、統整,因而有銳利的力量去正斷心中所有的煩惱。

 

(7) 正念:正念就是讓心不離開或忘失所緣。《俱舍論》說:四念處的體是智慧;智慧的體就是堅固的想,也就是正念。所以,有了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才會有正念;有了正念,才有智慧。倘若正念以世間法為所緣,就沒有力量完全斷除無明煩惱;若是以出世間法為所緣,這樣的正念力量使我們不會忘失現觀四聖諦或滅諦,也才能生起正斷無明煩惱的力量,因為出世的正念是來自出世的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所促生。

 

(8) 正定:正定的資糧是正精進,正定的緣是正念。所謂正定,是特指出世間正定,因為出世間正定必須靠出世的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才能出現,所以唯出世間正定才能成就正斷煩惱的過程。而相對的世間定在三界中,只能「鎮伏或害」煩惱,只能離開下界煩惱,諸如:入色界初禪定只是鎮伏欲界的煩惱;入色界第二禪定只是鎮伏色界初禪的煩惱。因為這種世間定的有漏智慧,不能領導我們朝向正斷煩惱,它只能在定境中鎮伏煩惱,所以出定以後,煩惱仍會出現;是故,唯有與無漏智慧相應的出世正定才能具「擇滅」的功能,正斷煩惱,實現「無為涅槃界(asankhata nibbana dhatu) 使心從所有煩惱中解脫出來而永不退轉,成就圓滿的淨化。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